對水

台中市北屯區經貿三路二段97號
04-24256656
關於對水我有一個實在無法理解的步驟,
就是如何在對水的邏輯之下加入淡水浴?
因為既然對水是為了減少環境差異,
那對完水再丟進比重1.0的淡水中!?泡幾分鐘
再撈起來丟進1.025的主缸!?
這樣衝擊難道會比店家1.020-->主缸1.025還少嘛!???
那....我前面在對甚麼心酸的?
由於想不透這層道理,我都沒有辦法作淡水浴
你說到重點了…檢疫跟對水又是不一樣的動作了也很多人把對水跟對溫搞混…其實我覺得沒有什麼是絕對步驟,看情形決定,魚來源最重要,魚來源如果不可靠需要檢疫也無法對水…對水就是在魚完全沒疑慮帶回家直接要下缸的程序…
 
我想到一個可以完成淡水浴加對水的方法了,但光用想的就嫌麻煩........
就是先用1.0的淡水來對水管包來的例如1.020的水,對個半小時同時也完成淡水浴了~
然後再用主缸1.025的水來對這淡水浴中的魚的水~
等於對兩次水的概念。
第一次1.020->1.0;第二次1.0-1.025->入缸
雖然很麻煩,但邏輯上要完成這兩個目的大概只能這樣了吧
理論上我覺得可行
但很遺憾我覺得對吸蟲可能有效,但對白點卵圓可能還是白費功夫吧 = =
 
可是你這樣第一步驟永遠到不了 1.0
另外 大部份的魚應該也沒法在1.0這樣的環境撐30min
 
樓上請不要這樣操作,魚會死掉,你們歪樓了,
對水歸對水、淡水浴歸淡水浴,操作跟目的不同

有的人會一起連貫作業,有的人會分開,我是建議分開
但沒有對錯跟絕對,生物本來就沒有一定的事

只是先搞懂自己的操作流程與目標,確認後再試,
不要一直把魚用死,現在愈來愈難進,愈來愈貴了....

淡水浴是很短時間的,所以跟對水是二件事,然後相對是有風險的
要看對像魚的品種跟大小,有的可以很久,有的一下去就休克死了....
 
我有寫
樓上請不要這樣操作,魚會死掉,你們歪樓了,
對水歸對水、淡水浴歸淡水浴,操作跟目的不同

有的人會一起連貫作業,有的人會分開,我是建議分開
但沒有對錯跟絕對,生物本來就沒有一定的事

只是先搞懂自己的操作流程與目標,確認後再試,
不要一直把魚用死,現在愈來愈難進,愈來愈貴了....

淡水浴是很短時間的,所以跟對水是二件事,然後相對是有風險的
要看對像魚的品種跟大小,有的可以很久,有的一下去就休克死了....

抱歉我歪樓了
 
小弟個人覺得只要對室溫就可以了,也不用對水溫,最少我還沒有掛過魚跟蝦

可能我的都是養比較耐命的魚吧

個人是覺得,買魚的地方比較重要

我在東京有名的店買,單價比較貴,但是魚跟珊瑚的狀態就真的很好

說真的連活石都整理得超乾淨上面還有各種顏色的鈣藻(黃色的我還是養不活。。)

在拍賣上買個人養的,就有差,上面有時候還會有藍綠藻紅藻

主要看飄飄就知道了,手撈跟用藥毒的

不會因為你對水對溫就活下來
 
小弟個人覺得只要對室溫就可以了,也不用對水溫,最少我還沒有掛過魚跟蝦

可能我的都是養比較耐命的魚吧

個人是覺得,買魚的地方比較重要

我在東京有名的店買,單價比較貴,但是魚跟珊瑚的狀態就真的很好

說真的連活石都整理得超乾淨上面還有各種顏色的鈣藻(黃色的我還是養不活。。)

在拍賣上買個人養的,就有差,上面有時候還會有藍綠藻紅藻

主要看飄飄就知道了,手撈跟用藥毒的

不會因為你對水對溫就活下來
你沒有掛過不代表別人不會掛。
你可能運氣比較好,各種因素下讓你的過往經驗都沒損傷。可能魚隻強壯,可能你的水溫跟室內外溫差不多,可能你家水比重跟水族館剛好一樣。但不代表下一隻也會根據過往經驗一樣沒事。
你可以選擇繼續用這樣的方式放魚,畢竟死傷是你自己要負責,不會有任何有意見,頂多會建議你不要這樣。但如果別人因為你的發言,而造成損傷,難道你要負責嗎?
你的最後舉例,也是有問題。
對水不一定會活沒錯,除了你舉的原因外,還有各種存在魚缸或是魚體本身攜帶的疾病,甚至環境因素導致死亡。
但不對水會增加了死亡的一個可能性。且還是可預防的因素。
既然可以增加存活率,當然要做。

養魚就是要盡量增加魚在魚缸活著的機會跟時間,也就是要減少可能造成魚隻死亡的因素。
剛好對水對溫就是在水質轉換(水族館的水跟家裡的水)的衝擊下,儘量減慢這衝擊的力道。
舉例,
大熱天突然進到冷氣房,打噴嚏或是感冒,因為溫度造成身體突然的不適。有人無感,但有人卻因此感冒,甚至死亡(夏季很多老人因此猝死案例)。
但如果是在早晚溫差大的日子裡,早上覺得冷,中午覺得熱。但卻不會因此造成身體不適。只有單純的溫度變化的感受。

對水是讓魚隻適應外。
說一個比較現實的角度,花錢買的魚,代表你投資錢下去了。如果多做一個動作可以減少你可能造成投資虧損的機會,為何不呢?

最後,淡水浴是利用瞬間的低比重讓對這種比重衝擊承受力低的蟲跟細菌死亡,在魚隻能夠承受的前提下。
其過程通常不會超過一分鐘,有的時候才十秒而已。
目的是要殺病源,以簡單快速的方式讓後續檢疫過程輕鬆一點。(沒做也沒關係)
因為短短幾秒,就會回到他已經適應的水質裡了。
這麼短的過程,確實不需要考慮魚隻是否能夠適應這水質。
有些魚不大適合做淡水浴。
例如小丑魚,太久,可能造成脫膜。為此,我個人不會對小丑做淡水浴,脫膜很麻煩且死亡率很高。
 
其實我一直覺得這話題很微妙
對水老實說我也不見得每次都用風管慢慢滴漏
有時只是用小杯子撈點舊水補進去
然後一下子再補一點這樣對
但問題就是他明明就是個很簡單的動作
卻很常被拿來討論該不該或需不需要
我真的感到匪夷所思
那幾乎是水族管理最簡單的活了不是嗎
難道刷缸壁的鈣藻會較輕鬆
一次測好幾種測試劑每個都要等幾分鐘
最後還得清洗好晾乾這樣輕鬆,再說也不是每天在進貨
搞得好像對水=跑三千,這才是我不理解的地方
 
其實我一直覺得這話題很微妙
對水老實說我也不見得每次都用風管慢慢滴漏
有時只是用小杯子撈點舊水補進去
然後一下子再補一點這樣對
但問題就是他明明就是個很簡單的動作
卻很常被拿來討論該不該或需不需要
我真的感到匪夷所思
那幾乎是水族管理最簡單的活了不是嗎
難道刷缸壁的鈣藻會較輕鬆
一次測好幾種測試劑每個都要等幾分鐘
最後還得清洗好晾乾這樣輕鬆,再說也不是每天在進貨
搞得好像對水=跑三千,這才是我不理解的地方
我也覺得很微妙。
:ROFLMAO: :ROFLMAO: :ROFLMAO:
 
我覺得要養成好習慣 但是對溫比對水還重要!!
 
我個人是不對水的
魚隻跟軟體都一樣
也從沒發生過什麼問題過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