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人工繁殖的小丑魚、台灣產的神仙類之外,野生採集的海水魚不折不扣就是野生動物。一般對於野生動物的刻板印象:難養、破壞生態&養不長久,都印證在海水魚的飼養經驗上。
曾幾何時,我們都幾乎忘了海水魚是野生動物這個事實。把他們看成貓狗寵物一樣,一下缸就應該要大啖飼料。切莫忘了,狗接受馴化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而漂亮的海水魚可能在三禮拜前才剛從珊瑚礁裡被採集到。
人工飼料在使用與保存十分方便,能夠滿足大部分海水魚的長期飼養所需。但是,吹毛求疵,仍有以下的缺點:
1.嗜口性不佳:
儘管諸多飼料都已經標榜嗜口性良好,打開來鮮蝦味撲鼻,似乎人人都愛。很難評估這類的氣味是不是珊瑚礁魚喜歡的。訓餌經驗當中,海水魚對於人工餌料多半是"餓到最後關頭才肯吃"。畢竟他們在海裡養尊處優,吃慣山珍海味,人工飼料提供強烈而不熟悉的味道反而是一種壓力。/B]
2.容易消化不良:
將顆粒飼料泡在水中,過不久,會發現體積脹大數倍,這是飼料主要成分:澱粉,與水產生的糊化作用。
飼料要保持乾燥的狀態才能長久保存,因此攝食顆粒與薄片之後,都會讓魚產生一定程度的脹肚。以前有個傳說:魚會吃到撐死。雖然指桑罵槐的貶低魚的智商,不過的確有此可能:金魚攝食太多含澱粉質太高的劣質乾燥飼料,飼料在消化道內漲大數倍,導致死亡。
[B 海水魚的腸道適合消化粗糙而原始的食物。譬如說藻類、海綿、浮游生物、小型甲殼類、珊瑚蟲等。這些食物共同的特點就是含水量幾乎都有95%以上。
海水魚的腸胃道一點都不習慣消化澱粉類的食物。看魚開口吃顆粒了,可能是另一個危機的開始。譬如女王神仙、皇后神仙等很容易因為過度餵食而導致脹肚,輕微者只是在水面上載浮載沉,重者無法排除而死亡。
3.長期使用會導致營養不良:
魚的食性十分複雜,有藻食性、雜食性、肉食性以及碎屑食性。可惜的是,這些從自然界中食物上攝取到的微量元素,是人工飼料無法去模仿的。為什麼呢? 工廠為了大量生產岀可以長期保存得平價飼料,加工過程一定會有加熱與脫水的過程。加熱,除了導致最重要的蛋白質熟化變性之外 (想想看,這就如同逼猛禽去吃鹹水雞、逼老虎吃全熟牛排一樣),也破壞了許多微量元素。即使後續以噴灑油脂coating飼料的方式添加脂溶性維生素,仍無法確實提供完整的營養。頭洞、退色、失去生殖能力、瘦背、拒食甚至死亡,都是長期營養失調的結果。/B]
對於大部分雜食性的魚類已經如此,更何況是偏肉食性的魚類(如斜紋蝶、石斑、獅子魚)以及素食性的魚類(如倒吊、狐狸、花豹),營養失調的風險更高。
提供海水魚多樣化的餌料,是一個飼主最大的快樂與責任。其中一樣不能忽略的,就是活餌。
"活餌"在舊的觀念中,代表麻煩、高污染、帶病源等。讓人避之唯恐不及。但是,在野生魚馴化接受人工飼料前(除了有意願攝食外,腸胃道也得調整好接受熟的食物) ,活餌的提供足以左右魚隻的生死。長期維持海水魚的健康,也需要活餌的供應。
由版主最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