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emie 最近的內容

KZ系統/ AF系統/ 各類添加劑/ 設備耗材
魚缸規劃、生物販售、設計製作工程
  1. J

    安靜的臥式馬達請推薦

    就像樓上說的,純論安靜的話現在的DC馬達幾乎可以說是碾壓早期的AC了。 而且還有可控制流量的優勢,因此如果要更安靜的話也可以買大顆一點的馬達然後調小使用。 我目前是有幾顆森森的DC馬達已經使用了三四年了,不過如果真的擔心耐用度問題,有預算的話也是可以多買個備用的。 話說老千大有考慮回來養嗎? 這幾年來水族界真的有不少的改變,很多早期的高檔設備現在其實都已經變成隨處可見的平價產品了。
  2. J

    遮光大法~~Go!

    “長藻等於水質有問題”這個論點我真的覺得害到不少人,只是多數人還是會偏好一個直觀無腦的解答,所以這類說法也最容易被流傳。 甲藻這東西我應該處理過不下十次了,而幾乎每種處理方案我都遇過成功與失敗的情形。 比如前幾週我將幾個缸子做了個大整理,隨後便開始長甲藻了。不過在我什麼事都沒做的情況下,這些甲藻就在一兩周後逐漸被綠藻取代而開始消亡,甚至在一些強光處還可以很明顯的觀察到被一旁的綠藻競爭掉開始白化的甲藻。 但反之我也遇過丟著不管半年卻依然猖狂的案例,到後來甚至莫名養出了甲藻、紅泥、鈣藻、與數種綠藻共生共榮的狀況。...
  3. J

    柏林系统底缸能用超大蛋分吗?

    我倒覺得不用太拘泥於“OO系統就一定要用XX”,選擇適合自己的設備並好好維護讓其發揮應有的功能我認為比較重要。 要知道柏林系統這概念剛出來的年代所謂的“強力”蛋白都還只是氣動式的而已,甚至連水族用的打水馬達也才剛開始上市沒多久呢。 至於蛋白會不會太大這點我自己的經驗是到了一定程度輸出會變得比較不穩定,只是實質的效率有沒有影響我就不曉得了。 另一個缺點是有可能會因為體積太大造成水流出入被阻擋或是讓維護變得不方便,因此設置時可以稍微注意一下空間上的問題。
  4. J

    竟然出了這東西

    Reefing After Dark – Bioluminescence in the Reef Aquarium Reefing After Dark Part 2: Bioluminescence Observations & Research 可以參考一下這兩篇。 作者有觀察到許多缸內的底棲動物其實是有Bioluminescence的能力的,包含了一些等足類、陽遂足、多毛綱蠕蟲等等。 只是你的照片我也很難辨認到底是什麼類群的動物,也許是某種等足類或多毛綱蠕蟲吧。
  5. J

    遮光大法~~Go!

    如果是想了解微生物密度的話顯微鏡應該是沒什麼幫助,因為基本上隨便一個缸挖點污泥來看都會有一堆小生物XD 不過拿來觀察或辨識特定的東西就真的很好用了,像是一些寄生蟲或是藻類。 確實不少主要用於抗菌的抗生素也能對一些其他的東西奏效,畢竟連人吃都可能有副作用了。 像是海水缸常用的小羽毛藻特效藥Fluconazole原本的用途其實是處理真菌的,因此如果沒人試過根本很難猜到這東西會有用。 所以我也相信可能真的有一些strain的甲藻會被一些抗生素抑制。 只是甲藻這東西種類實在太多了,我至今也仍舊沒能找到一個適用於所有case的通解。 另外我其實並不是很認同把菌藻爆發和水質問題劃上等號。...
  6. J

    遮光大法~~Go!

    俗名確實很容易混淆,所以我稍微把定義澄清一下。 我所講的鼻涕藻基本上是指一系列屬於Dinoflagellate(渦鞭毛藻/甲藻)這個類群的生物,而他們毫無疑問是屬於真核生物而非原核生物。 可以參考一下這篇介紹: https://www.reef2reef.com/threads/dinoflagellate-identification-guide.671466/ 這個則是我之前中鼻涕藻時以顯微鏡觀察的結果。 他們在型態上其實和藍綠菌有不小的差異,而且活動性相當強。...
  7. J

    遮光大法~~Go!

    如果確定中的是甲藻的話抗生素基本上是不會有用的,因為這東西根本不是細菌。 順帶一提珊瑚的共生藻甚至是卵圓蟲其實也都是甲藻。
  8. J

    遮光大法~~Go!

    我曾經在沒珊瑚的情況下直接遮一個月過,但後來還是照樣長回來,所以我認為拉到一周也只是增加珊瑚的壓力而已。 不過若狀況真的非常嚴重的話遮光依然是個可以暫時壓制甲藻拉長戰線的手段,只是通常很難單靠這招就解決。 如果不想讓它太快復發可以在遮光結束後用一兩周的時間循序漸進的恢復光照來多爭取一點執行其他操作的時間。 另外一個方法是UV,這招對於關燈後會進入水體的種類非常有效,只是若根本問題沒有解決有一定概率之後會轉成其他比較不受UV影響的種類。
  9. J

    抓到現行犯 偷吃軟體的假綿羊蝦

    巴魯坦星蝦指的是Leander plumosus嗎? 如果是的話我倒是沒有找到任何資訊源說他們會吃藻,反而比較多認為他們吃葷,如以下這位魚友所整理的。 https://www.reef2reef.com/threads/plume-shrimp-donald-duck-shrimp-leander-sp-shrimp-care.926095/#post-10432884 海藻蝦若是指Hippolyte inermis多數文獻就真的都描述他們的主食是藻了。 而且也有研究證實他們確實會吃Enteromorpha這類缸內常見的藻類(Zupo., 2000),長的也算蠻可愛的。...
  10. J

    請問水流方向安排

    坦白講我覺得都沒什麼差,就挑個不會太彆扭的擺法就好了。
  11. J

    推薦 一些微生物作用的簡介

    這點我倒認為取決於你所謂的“養水”指的到底是什麼。 缸內的生態在環境因子大致都有維持在固定範圍的情況下確實會隨著時間逐漸穩定在一個狀態,但這個“穩定”真的是我們想要的狀況嗎?無腦等待真的就是正解嗎? 即使在野外,生物多樣性通常也會隨著時間持續下降,而越是穩定的環境這個現象就越明顯。 多樣性的下降也就意味著有某些生物在過程中取得了優勢而逐漸排除掉其他的東西,只是這些優勢種真的就是我們想要的東西嗎? 將建立系統的時間拉長確實有助於事先排除一些問題並增加容錯空間,只是“越久越好”我就覺得有點過頭了。...
  12. J

    鈕扣與他們的菟葵親戚

    鈕扣對於海水玩家而言應該不陌生。不過有趣的是雖然在水族圈中大家總會下意識的把這些動物叫做珊瑚,但在多數的學術文獻中其實比較不會將這個他們歸入「珊瑚」的範疇。 我們講的鈕扣是屬於菟葵目(Zoantharia)底下的一群動物,與石珊瑚、海葵 、 擬珊瑚、與黑珊瑚同屬於六放珊瑚,而接下來我便會簡單介紹一下菟葵這個類群。 一、基本分類 (來源:https://bmcgenomics.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864-020-06945-9)...
  13. J

    推薦 一些微生物作用的簡介

    稍微更新一些資訊。 我原本有提到"目前已知的固氮生物都是原核生物",不過這個月發布在Science期刊的一篇研究卻首次發現了Braarudosphaera bigelowii 這種真核藻類自身也具備這種能力。 但有趣的是這項固氮能力原本被認為是來自住在這種藻類細胞內的共生藍綠菌(UCYN-A),然而這篇研究卻發現這些我們原先以為的"藍綠菌"其實已經完全失去獨立生存的能力了。 不只已經沒了正常行光合作用的能力,他們所需的多數蛋白質幾乎都得靠宿主提供,甚至在分裂時也是與宿主完全同步,因此科學家們便不再將UCYN-A作為獨立的細胞看待,而是將其重新命名為叫做"Nitroplast"的胞器。...
  14. J

    請教SPS品種

    雞爪也就只是一系列細枝型長枝的統稱而已,並沒有專指什麼物種。 而且分枝粗細這種型態差異即使在同一個物種甚至strain之間也有可能因為環境因素而出現很大的變化,所以基本上也沒有什麼硬性規定要叫啥。 撇除少部分辨識度比較高的以外,Acropora這個屬要分辨到物種層級難度本來就很高了。 不只是屬內有許多相似種,甚至還有可能遇到混種或是根本還沒被命名的情況,因此很少玩家會特別花時間在物種辨認上。 順便補充一下“spp.”其實是species的複數。 如果是想描述一顆不知道種名的軸孔珊瑚的話用“Acropora sp.”會比較準確。
  15. J

    實驗室展示缸紀錄

    如果你是指底缸入水格及主馬格的話那只是要讓水流可以由右而左流過每一格而已。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