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飼養密度及爆藻處理

專業海水魚繁殖場、各式小丑及提供精品小丑
Line ID: jameslin18

nn710315

🔰
註冊時間
2010/05/03
文章
75
按讚
0
經驗點數
1
金幣
0
PH84_F_7_101011233348.JPG


我的魚缸是60*45*45
飼養生物有
公子小丑4公分---2隻
紅小丑5公分-----1隻
泗水玫瑰5公分--1隻
黃三角11公分---1隻
藍倒吊6-7公分--1隻
花倒吊9公分----1隻
小鳥3公分------1隻
花豹8公分------1隻
清潔蝦5公分----1隻
長度計算皆含尾巴

目前這些生物會不會太多阿
再請問之前魚缸狂爆綠藻及紅泥藻
現在已經穩定沒有長新的了
那舊的那些該如何處理...感謝大大
 
魚隻密度這樣應該算有點滿了,但還OK~
若營養鹽控制得宜,舊的紅泥藻與綠藻會慢慢消退...
 
你的小丑會不會互相攻擊呀~
 
現在不會耶
其實我是先養紅小丑..再養公子丑
當然紅小丑爆兇..所以如圖花環剛好當成阻隔
讓公子丑可以躲
一開始紅小丑會一直去追公子丑..所以我放2隻分散注意力
之前試過只放一隻..那很慘..她專心追那隻
放兩隻就比較不追了..偶而追一下
就這樣過了1個月..幾乎不追了..而現在是完全融洽了

但前提是..我的紅小丑再追2隻公子丑..只是意思意思追
並不會受傷.所以才合的那麼快吧

而公子丑相互間是完全沒問題
 
放條變身苦下去,不用多久藻類就通通被牠給喀光了.........
 
建議可設個藻缸, 搶食水中營養鹽.
有時水中的營養鹽偵測是個指標, 但更重要的是看趨勢.
比如水中每天產生硝酸鹽(NO3-) 100ppm, 但真正偵測到的只有10ppm,
因為每天90ppm被吸收掉了, 偵測不到, 某些藻類就爆長, 如紅泥藻,
但偵測營養鹽就是不甚高, 但需求高營養鹽的藻狂長的原因,
此時可設些藻缸, 當偵測到的營養鹽開始明顯降低時,
代表就是水中營養鹽不夠分了, 紅泥藻分到的少, 自然就會停止生長或開始死亡.
參考摟.

大洋藻類 小周
 
小周大大您好…您提到:
比如水中每天產生硝酸鹽(NO3-) 100ppm, 但真正偵測到的只有10ppm,
因為每天90ppm被吸收掉了, 偵測不到, 某些藻類就爆長, 如紅泥藻,
意思是說:紅泥藻也會吸收no3-嗎?
另外缸子每天生產100ppm的no3-,偵測到只有10ppm<---這部份有什麼辦法測出來呢?

但偵測營養鹽就是不甚高, 但需求高營養鹽的藻狂長的原因,
此時可設些藻缸, 當偵測到的營養鹽開始明顯降低時,
代表就是水中營養鹽不夠分了, 紅泥藻分到的少, 自然就會停止生長或開始死亡.
上面是說:藻缸的藻爆長(高等藻跟紅泥藻一起長),營養鹽會明顯降低,但營養鹽不夠時,紅泥藻會比高等藻先掛嗎?

希望能教導我一下:em01:,先謝謝您提出保貴的時間
 
魚口過多應嚴格管控餵食 兩天一次為宜
 
魚口真的太多了,尤其是那幾隻倒吊超會拉屎的,我的FO比你的大一些也只敢養約10公分以下
10~13隻而已......
 
小周大大您好…您提到:

意思是說:紅泥藻也會吸收no3-嗎?
另外缸子每天生產100ppm的no3-,偵測到只有10ppm<---這部份有什麼辦法測出來呢?


上面是說:藻缸的藻爆長(高等藻跟紅泥藻一起長),營養鹽會明顯降低,但營養鹽不夠時,紅泥藻會比高等藻先掛嗎?

希望能教導我一下:em01:,先謝謝您提出保貴的時間

以上我所說的是一種存在但很常被大家所忽略的現象.

大多數的藻類都會優先吸收NH4+,因為這是進入藻類代謝反應的氮源型態.
但並非NH4+越高越好, 要在合理範圍內, 太高也會對藻類產生毒害.
但大海中的氮源型態主要是硝酸鹽NO3-, 藻類也會吸收, 但必須耗能在細胞內在轉換成NH4+.

以前養過紅藻絲狀體(會發螢光), 加入的營養鹽差不多相等於藻類增長和維持生存必須總合, 這是用算出來的.
一般偵測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設立藻缸, 當照光時, 比較NO3-是否比未設立的低.
一種是可努力些盡量把紅泥藻移除, 可能會發現NO3-往上標高,
如果以上兩種方式NO3-都很明顯的降低或升高, 我說的上述現象就發生了,
背後代表的意義才是真相.

花蓮柴魚博物館有一缸大概1噸吧.
設立藻缸後, 紅泥藻, 附著藻幾乎少超多,
以前2-3天清一次缸, 藻缸設立後就不用那麼常清了.

另外, 藻缸的藻暴長, 營養鹽並不一定會降低, 有可能會升高.
比如你的營養源增加的量多過於藻類利用或增長量, 他就會明顯升高.
但營養鹽差不多等於藻類利用所需量, 就會波動幅度不大.
數值是參考, 但也可能是表像,
背後生物能量轉換的流動是人們所看不到的.
這可以說明為什麼三不五時就有人問測營養鹽不高, 但紅泥藻暴長的原因.
從生物和藻類觀點切入, 給大家參考.

大洋 小周
 
以上我所說的是一種存在但很常被大家所忽略的現象.

大多數的藻類都會優先吸收NH4+,因為這是進入藻類代謝反應的氮源型態.
但並非NH4+越高越好, 要在合理範圍內, 太高也會對藻類產生毒害.
但大海中的氮源型態主要是硝酸鹽NO3-, 藻類也會吸收, 但必須耗能在細胞內在轉換成NH4+.

以前養過紅藻絲狀體(會發螢光), 加入的營養鹽差不多相等於藻類增長和維持生存必須總合, 這是用算出來的.
一般偵測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設立藻缸, 當照光時, 比較NO3-是否比未設立的低.
一種是可努力些盡量把紅泥藻移除, 可能會發現NO3-往上標高,
如果以上兩種方式NO3-都很明顯的降低或升高, 可以說明平常的NO3-穩定或不高,
背後代表的意義才是真相.

花蓮柴魚博物館有一缸大概1噸吧.
設立藻缸後, 紅泥藻, 附著藻幾乎少超多,
以前2-3天清一次缸, 藻缸設立後就不用那麼常清了.

另外, 藻缸的藻暴長, 營養鹽並不一定會降低, 有可能會升高.
比如你的營養源增加的量多過於藻類利用或增長量, 他就會明顯升高.
但營養鹽差不多等於藻類利用所需量, 就會波動幅度不大.


大洋 小周
專業的講出來就是不一樣
如果是我被問到了, 但難以提出專業證據, 八成會躲在電腦螢幕後面罵人.
 
以上我所說的是一種存在但很常被大家所忽略的現象.

大多數的藻類都會優先吸收NH4+,因為這是進入藻類代謝反應的氮源型態.
但並非NH4+越高越好, 要在合理範圍內, 太高也會對藻類產生毒害.
但大海中的氮源型態主要是硝酸鹽NO3-, 藻類也會吸收, 但必須耗能在細胞內在轉換成NH4+.

以前養過紅藻絲狀體(會發螢光), 加入的營養鹽差不多相等於藻類增長和維持生存必須總合, 這是用算出來的.
一般偵測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設立藻缸, 當照光時, 比較NO3-是否比未設立的低.
一種是可努力些盡量把紅泥藻移除, 可能會發現NO3-往上標高,
如果以上兩種方式NO3-都很明顯的降低或升高, 我說的上述現象就發生了,
背後代表的意義才是真相.

花蓮柴魚博物館有一缸大概1噸吧.
設立藻缸後, 紅泥藻, 附著藻幾乎少超多,
以前2-3天清一次缸, 藻缸設立後就不用那麼常清了.

另外, 藻缸的藻暴長, 營養鹽並不一定會降低, 有可能會升高.
比如你的營養源增加的量多過於藻類利用或增長量, 他就會明顯升高.
但營養鹽差不多等於藻類利用所需量, 就會波動幅度不大.
數值是參考, 但也可能是表像,
背後生物能量轉換的流動是人們所看不到的.
這可以說明為什麼三不五時就有人問測營養鹽不高, 但紅泥藻暴長的原因.
從生物和藻類觀點切入, 給大家參考.

大洋 小周
感謝分享受益良多喔:em02:
還在想說為何以前有長過小羽毛藻&法囊藻(現在蛋白槽裡還有)
卻又沒有氾濫跡象

藻缸好處多多喔
強烈建議~:em04: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