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與抑制小白點的隨身筆記

kite481318

🏅🏅🔰
註冊時間
2012/10/13
文章
739
按讚
5
經驗點數
456
位置
台灣近海各外礁上流浪
金幣
15
魚缸大小
光速一秒七圈半
系統類別
日月光系統 每週固定去外礁上餵食南極蝦磗四塊,丸九V9粉一包。
生物種類
台灣原生種
卵圓鞭毛蟲之分類
  專以寄生海水熱帶魚為主的卵圓鞭毛蟲,隸屬於原生動物門、鞭毛網中的渦鞭毛蟲目,其特徵為蟲體具有纖維性的外殼,並分為兩片,殼面有一橫行之溝,內含鞭毛2枚,較短的一枚隱藏於橫溝內,另一枚則向後方伸出。
  卵圓鞭毛蟲之感染症狀
  於60年前在倫敦水族館中首次被發現寄生在海水魚身上,從此就一直是海水魚愛好者及海洋生物者的夢,於1934年才由布朗先生(E.M.Browm)定名,隨後又經奈格裡先生(Nigrelli)進一步研究後確認。此種微生物主要侵襲海水魚的鰓部及皮膚,繼而引起鰓部的出血、發炎及壞死,並因而導致細菌性二次感染。病魚會出現:呼吸急促、浮頭、缺乏食欲、虛弱、遲鈍,在硬物上擦癢等症狀;嚴重時,在體表及魚鰭上會長出類似灰塵般的白斑,由於與白點病相似,因而常被誤認為白點病。
  卵圓鞭毛蟲的生活史
  卵圓鞭毛蟲具有三段式生活史。當卵圓鞭毛蟲接觸到魚的鰓部及體表時,即以縱走的長鞭毛攀附其上,並伸出類似偽足的假根,穿進針的鰓瓣及皮膚內,隨即鞭毛及橫構即消失不見,形成寄生階段的梨形營養體;此時會引起鰓部組織發炎、出血及壞死等症狀,3~7天后,當營養體成熟後,就會從魚體上脫落,並在孢囊內形成繁殖階段的孢囊體。在水溫25℃以上的環境下,每個孢囊體可於3~4天內分裂高達8次之多,然後釋放256個傳染性細胞,稱之為雙鞭毛孢子。每個雙鞭毛孢子都有2枚鞭毛,藉由鞭毛的擺動,雙鞭毛孢子可在海水中遊動,當附著上寄主時,就再變成一個營養體,並重新開始迴圈。因此從理論上而言,一個營養體可在1個月內繁殖40億以上的雙鞭毛孢子,那麼就能輕易地體會出:為何這種寄生蟲會對海水魚養殖產生如此大的毀滅性。
  雙鞭毛孢子的生命力及傳染性
  幾乎每一本有關海洋水族的書都是說:如果雙鞭毛孢子在24小時內沒有找到寄主就會死亡。相反地,現已發現在25℃的環境下;雙鞭毛孢子在找不到寄主下仍能存活7~8天,且有6天都具有高度傳染性,甚至在較低溫下,它們能活得更久,即表示傳染性可能持續得更久。
  雙鞭毛孢子在水族箱中的存續性
  在一般的水族箱溫度下(24~26℃),所有的雙鞭毛孢子會從5天的孢囊體內脫離,且有7~9天后死亡。因此在將病魚移除的星期後,水族箱中應該沒有寄生蟲才對;然而在研究中指出,雙鞭毛孢子有時生長得非常緩慢,且從孢囊脫出的時間也無一定的規律,因此發現在37天后仍會有變鞭毛孢子出現水中。至於此種抑制蛻變的原因尚未清楚,但有可能是由於細菌及低溶氧量所導致,尤其在較舊的循環系統中特別容易出現此狀史。
====================================================================
驅逐魚隻身上成熟營養體之必要與目的?
減少孢囊體分裂後再釋放傳染細胞。淡水浴或福馬林 二選一

輕者日後不用下藥著可選淡水浴, 並試以氫氧化鈣搭配抑制。
但目前沒有氫氧化鈣能對付孢囊體及浮游幼體之直接證明
兩個月內應儘可能的減少水質振蕩造成復發的循環可能。


重者考慮發炎細菌感染需隔離下藥選福馬林。若缸內無其他魚隻可考慮是否淨缸

FO缸依農委會建議30PPM福馬林後4小時後下0.5PPM銅硫酸阻止孢囊體分裂發育
隔2日再施以0.5PPM銅硫酸殺除浮游幼體。

小心得:白點出現時先求穩再依狀況求變。
穩定的水質和健康的魚隻可避免被寄宿也能夠禁得起淡水浴及藥浴的考驗。
參考資料http://m6.nvri.gov.tw/PdaIndex.aspx?pid=2xLvZFQa0z4%3d
 
這篇寫的感覺不錯!!
 
  卵圓鞭毛蟲之感染症狀
  於60年前在倫敦水族館中首次被發現寄生在海水魚身上,從此就一直是海水魚愛好者及海洋生物者的夢,應該是惡夢!!:em08:[/URL]

應該是惡夢!!:em08: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