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emychen
💎💎🏆🏆🏆
我認為硝化系統對FO缸飼主而言非常的重要,因為FO飼主很難不密飼魚隻,單從魚類鰓組織靠擴張作用釋放出來的氨量就很驚人了,更何況還有蛋白質未在腸道吸收殆盡的糞便,殘餌所釋放出來的量...然而科學家也發現硝化菌是目前處理氨與亞硝酸最有效率且最重要的菌群...
很多人都知道硝化菌是廣鹽性的物種,但硝化菌真的淡海通用嗎?就我個人的實驗與我事後查證的文獻發現其實淡水與海水的硝化菌其實是分別屬於不同的屬種,我曾經用淡水培養好的硝化菌直接調整鹽度至30ppt,加入固定氨源後分別測試氨與亞硝酸值連續一周,從實驗結果發現完全感覺不出有硝化反應,甚至氨還逐步升高...我猜可能淡水硝化菌無法適應鹽度死亡吧,後來我查相關文獻的實驗結果也是如此,分別用不同鹽度實驗淡水硝化菌的硝化反應,大約10ppt以上氨的氧化反應就大為降低了...隨著鹽度越高則反應降至0
因為淡水環境中的硝化菌並不是嗜鹽菌種,無法對抗鹽度衝擊,隨著鹽度增加,在高滲環境中,菌體細胞膜內的水分往外溢出,細胞體積縮小造成質壁分離的現象死亡(細胞膜與細胞壁分離)...
但海水硝化菌能適應淡水環境嗎??從該文獻的實驗結果來看是可以短暫的在淡水中繼續有氨氧化的反應,且恢復海水鹽度後也能繼續有正常的氨氧化反應,不過他只有測試氨沒測試亞硝酸,且只有實驗幾小時而以,一開始我不敢拿主缸去做實驗,我怕倒缸了又要辛苦的長時間養水很麻煩,所以我就自己安排小的實驗模組,就淡水實驗結果發現,海水硝化菌確實能在淡水環境氧化氨,但亞硝酸的氧化有受到影響,氧化速率變慢了,造成低程度的亞硝酸累積現象,我從數小時延長到24小時後,在把硝化菌放入海水中,分別加入固定氨與亞硝酸實驗,很神奇的氨與亞硝酸在24小時後降為0,為求更加確認我再度加入一點氨與亞硝酸,48小時後再量測也是一樣能降為0,於是我就把兩個主缸拿來做實驗.
由於我主缸都是抽底砂系統,根本不可能一次就把海水抽光,所以就先抽海水到底加滿淡水,在抽到底加滿淡水,再抽到底加滿淡水才降到1ppt以下(光學比重計),倆缸分別加入氨源,跑淡水的時候A缸有出現低程度的亞硝酸累積現象,B缸比較不明顯,我推斷應該是B剛養水比較久硝化菌比較多吧,不過氨還是能迅速的降低感覺不出影響,24小時後鹽度拉高至25ppt再加入氨源,連續48小時...從實驗中發現氨與亞硝酸就能正常的降低了....
結論:
1.淡海水硝化菌分屬不同種類.
2.淡水硝化菌完全無法在海水中反應與生存,但海水硝化菌在純淡水中24小時仍有反應.
2.海水硝化菌在淡水中24小時,氨氧化反應感覺不出有抑制現象,但亞硝酸氧化有低程度的抑制現象,但只要恢復成海水鹽度,兩者都能正常反應...
為何海水硝化菌能耐的住淡水的衝擊?很可能是因為細菌肽聚醣細胞壁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細菌進入低滲環境中外界水分會進入,如果沒有肽聚醣外殼維持形狀就很可能脹破死亡了,針對細菌與原蟲(沒有細胞壁只有細胞膜,且淡水原蟲有伸縮泡調節外界低滲環境,但海水原蟲大多沒有伸縮泡,因為外界對原蟲而言都是高滲環境)不同的生理結構,....這個做法很可能可以拿來做為主缸在不傷害硝化系統的情況下清除原蟲寄身蟲的一個策略...
就目前我查證過的文獻,海水白點纖毛蟲與海水種卵圓鞭毛蟲掠食體最低只能承受5ppt的鹽度,而孢囊體在淡水中會溶解死亡或者無法正常分裂成具有侵襲性的掠食體...而就我的觀察與實驗結果,海水白點纖毛蟲掠食體對於hypo比重範圍(1.008-1.012或12-16ppt)有低程度防禦作用,海水卵圓鞭毛蟲則完全沒有防禦作用...
我分別取出海水及淡水中砂層汙泥用顯微鏡檢查,海水汙泥當然有一堆活動蟲體,有些形態應該是原生動物們的蟲體有些型態則是像扁形動物門的蟲體,但淡水中則是找不到任何的活動蟲體,不過我有看到一些不活動的蟲體,我無法確定24小時淡水跑完後恢復鹽度是否還能復活...不過我只分別取出一次的樣本鏡檢,所以我也無法保證整個系統內是否就全然沒有活動的蟲體...
待續...........
ps.等我有空再寫了...慢慢會把資料補充完整...
很多人都知道硝化菌是廣鹽性的物種,但硝化菌真的淡海通用嗎?就我個人的實驗與我事後查證的文獻發現其實淡水與海水的硝化菌其實是分別屬於不同的屬種,我曾經用淡水培養好的硝化菌直接調整鹽度至30ppt,加入固定氨源後分別測試氨與亞硝酸值連續一周,從實驗結果發現完全感覺不出有硝化反應,甚至氨還逐步升高...我猜可能淡水硝化菌無法適應鹽度死亡吧,後來我查相關文獻的實驗結果也是如此,分別用不同鹽度實驗淡水硝化菌的硝化反應,大約10ppt以上氨的氧化反應就大為降低了...隨著鹽度越高則反應降至0
因為淡水環境中的硝化菌並不是嗜鹽菌種,無法對抗鹽度衝擊,隨著鹽度增加,在高滲環境中,菌體細胞膜內的水分往外溢出,細胞體積縮小造成質壁分離的現象死亡(細胞膜與細胞壁分離)...
但海水硝化菌能適應淡水環境嗎??從該文獻的實驗結果來看是可以短暫的在淡水中繼續有氨氧化的反應,且恢復海水鹽度後也能繼續有正常的氨氧化反應,不過他只有測試氨沒測試亞硝酸,且只有實驗幾小時而以,一開始我不敢拿主缸去做實驗,我怕倒缸了又要辛苦的長時間養水很麻煩,所以我就自己安排小的實驗模組,就淡水實驗結果發現,海水硝化菌確實能在淡水環境氧化氨,但亞硝酸的氧化有受到影響,氧化速率變慢了,造成低程度的亞硝酸累積現象,我從數小時延長到24小時後,在把硝化菌放入海水中,分別加入固定氨與亞硝酸實驗,很神奇的氨與亞硝酸在24小時後降為0,為求更加確認我再度加入一點氨與亞硝酸,48小時後再量測也是一樣能降為0,於是我就把兩個主缸拿來做實驗.
由於我主缸都是抽底砂系統,根本不可能一次就把海水抽光,所以就先抽海水到底加滿淡水,在抽到底加滿淡水,再抽到底加滿淡水才降到1ppt以下(光學比重計),倆缸分別加入氨源,跑淡水的時候A缸有出現低程度的亞硝酸累積現象,B缸比較不明顯,我推斷應該是B剛養水比較久硝化菌比較多吧,不過氨還是能迅速的降低感覺不出影響,24小時後鹽度拉高至25ppt再加入氨源,連續48小時...從實驗中發現氨與亞硝酸就能正常的降低了....
結論:
1.淡海水硝化菌分屬不同種類.
2.淡水硝化菌完全無法在海水中反應與生存,但海水硝化菌在純淡水中24小時仍有反應.
2.海水硝化菌在淡水中24小時,氨氧化反應感覺不出有抑制現象,但亞硝酸氧化有低程度的抑制現象,但只要恢復成海水鹽度,兩者都能正常反應...
為何海水硝化菌能耐的住淡水的衝擊?很可能是因為細菌肽聚醣細胞壁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細菌進入低滲環境中外界水分會進入,如果沒有肽聚醣外殼維持形狀就很可能脹破死亡了,針對細菌與原蟲(沒有細胞壁只有細胞膜,且淡水原蟲有伸縮泡調節外界低滲環境,但海水原蟲大多沒有伸縮泡,因為外界對原蟲而言都是高滲環境)不同的生理結構,....這個做法很可能可以拿來做為主缸在不傷害硝化系統的情況下清除原蟲寄身蟲的一個策略...
就目前我查證過的文獻,海水白點纖毛蟲與海水種卵圓鞭毛蟲掠食體最低只能承受5ppt的鹽度,而孢囊體在淡水中會溶解死亡或者無法正常分裂成具有侵襲性的掠食體...而就我的觀察與實驗結果,海水白點纖毛蟲掠食體對於hypo比重範圍(1.008-1.012或12-16ppt)有低程度防禦作用,海水卵圓鞭毛蟲則完全沒有防禦作用...
我分別取出海水及淡水中砂層汙泥用顯微鏡檢查,海水汙泥當然有一堆活動蟲體,有些形態應該是原生動物們的蟲體有些型態則是像扁形動物門的蟲體,但淡水中則是找不到任何的活動蟲體,不過我有看到一些不活動的蟲體,我無法確定24小時淡水跑完後恢復鹽度是否還能復活...不過我只分別取出一次的樣本鏡檢,所以我也無法保證整個系統內是否就全然沒有活動的蟲體...
待續...........
ps.等我有空再寫了...慢慢會把資料補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