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眉魚又遭獵捕 30尾又少1尾!

金幣可以幹嘛?要如何獲得呢?
先了解一下金幣,再多多參與文章討論
後面就可以用金幣來參加各種活動與折扣了。
其實我比較想知道的是30隻這數量是怎麼來的?

魚體被做上記號?植入晶片?

台灣海域那麼大....這30隻是怎麼計算來的...

有人可以提供解答嗎...
 
只是生物數量統計法

族群大小的估計是生態實驗上的一重要步驟,可以讓我們對於許多研究有先行一步的瞭解,然而對於多數動物,若以計數的方式去計算族群的大小,有其難度,且不一定準確。
因此,生態學家便針對不同的生物與其特性,發展了許多族群估計方法。以下介紹幾種生態學者常使用的調查方法,如:區塊法(Quadrat counts)與、穿越線法(Line transect methods)、移除法(Removal methods)或標識再捕捉法(Mark-recapture methods)等方式。
1.區塊法(Quadrat counts):
適用於平均分布型的的生物,將此生物分佈的地區平均分割成若干塊,然後計算幾小塊中的生物的平均計數,再乘上地區塊數就可得到全部的生物數量。
2.穿越線法(Line transect methods):
穿越線法是在調查區內選定一條以上固定方向的穿越線,以穩定的速度沿著穿越線前進,記錄沿途兩邊所發現的生物種類及數量,同時記錄或估計生物出現位置與穿越線的垂直距離。一般而言,棲地開闊且面積大的區域比較適合採用穿越線法來進行生物資源調查。
3.移除法(Removal methods):
係將生物由棲地移除的方式來估計,如在一溪流中採用移除法調查某蝌蚪族群的大小,可選若干個樣區,每個樣區選擇3條穿越線,用手撈網來回依序捕捉蝌蚪,直到未採到蝌蚪為止,而依據每次捕獲蝌蚪數與前次累積蝌蚪數,以迴歸方式推估族群數量與密度。
4.標記再補捉法(Mark-recapture methods):
標記再捕捉法又稱為捉放法及標記釋放法 (mark-release),是野外動物族群調查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標記再捕捉法的研究中,透過活體捕捉技術將一個族群取樣兩次或兩次以上,每一次的捕捉中,每一隻被捉到的無標記個體都要被給予適當且獨特的標記, 根據開放族群 (open population)或封閉族群 (closed population)的特性而有不同的估算方式,以下分別進行說明:
(1)封閉族群
封閉族群模型的使用條件必須符合封閉族群的定義,即在取樣的時段中族群內沒有出生、死亡、遷入、遷出的個體,因此族群的大小和族群中的個體都不會改變。而封閉族群經常是族群估算模型的基本假設。此模型最初發展的公式是在一次標記及一次再捕獲的結果進行估算。
而此模型必須符合以下三項假設:
(1)族群是封閉的;(2)在第二次捕捉時,族群中所有的動物被捕捉到的機率相等;(3)標記不會遺失、獲得或看錯。
(2)開放族群:
在野外進行族群數量調查期間,要符合族群內沒有出生、死亡、遷入、遷出的個體的條件,是很不容易的,因此若要進行野外族群估算,常常會選擇為開放族群而設計的程式來進行計算。
調查族群大小的方法不只上述介紹的幾種類型而已,還有許多不同的估計方式,我們必須依照生物種類或環境特性,選擇最適當的估算方法,才能獲得較佳的估算結果。
參考資料:
1.呂光洋,師大生命科學系,國家公園內兩棲類動物的監測。
2.吳聲海,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兩生類對蘭陽溪溪流生態系食物網的影響。
3.賴俊祥、呂光洋,阿里山地區阿里山山椒魚的分布與族群監測,生物學報 (2007) 42(2): 105-117

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7879



只是大概估計數量而已
 
長知識了^^
 
為什麼蘇眉魚的量這麼少呢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