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原創]安柏的第三個缸(簡易抽系統缸)-藻缸最新狀況及藍點章

珊瑚糧、魚糧、淨水產品、開缸養水、生態多元、繁殖系列
知識分享、產品諮詢 LINE ID:@algae
[這篇文章最後由emberthuang在 2009/06/25 01:45am 第 5 次編輯]

首先非常感謝小馬大的理念,讓小弟找到適合自已的過濾系統,
先再次聲明,很多人看了小弟繁雜的設缸過程,都會覺得那有簡易,其實簡易是讓你日後好保養,而且簡易抽系統可以簡單到只有一個缸,也可複雜的串連,端看你的需求在運用
想要了解簡易抽,應先敗讀小馬大的這篇“[原創](新發表)永遠不用清洗底砂和濾材的系統(簡易抽)P12詳細設計圖“,小弟此篇只是實踐版而已。

還是要請各位先來回顧小弟跳海過程
第一個缸,二呎缸浪板抽底沙
http://ph84.idv.tw/cgi-bin/board/topic.cgi?forum=15&topic=3459
小弟使用後,個人感想
優點:強大的硝化系統,只要照著設,用活沙,新手也能讓軟體大開。
缺點:時間久了,感覺真的盛況不比當初,加上小弟手賤,一來喜歡時時更動造景,二來看到尼莫總想撤個飼料,換缸時,我的天啊,才一個月光景,污泥有夠多的,當時營養塩在我心中就是個痛。
後來小馬大剛好發表這篇
http://ph84.idv.tw/cgi-bin/board/topic.cgi?forum=8&topic=11637&show=0
叫我的心怎能不癢呢?!一方面是要擴缸,因為設立二呎缸後不久軟體就爆滿了,尤其是逛水管店,看到美軟體時,把不得家裡的缸夠大,才能再裝(這應該也是大部份魚友的心情寫照),另一方面是想要解決長久飼養後會有的問題,於是小馬大的簡易抽完全命中我的要害,這個系統不是什麼萬靈丹的,它還是要換水的,但比起有些號稱不用換水的系統,靠什麼菌、加什麼東西可以不用換水,因為我不懂微生物科技,看不見的東西對我來說太不切實際,而仔細了解簡易抽系統後,會覺得它是看的到東西,它是可行的,它只是運用一些魚上的設計,讓養魚者更好維護。
再經過不斷敗讀小馬大的文章,了解固中精義,立即畫了設計圖訂做了缸,於是我的簡易抽三呎主缸(第二缸)就出現了,也順便驗證簡易抽到底可不可行。
http://ph84.idv.tw/cgi-bin/board/topic.cgi?forum=15&topic=3583
經過一個月的使用經過,個人覺得,剛開始並不是那麼穩,但養愈久,愈覺得一切都再好轉中,如我的綠奶,在一次高溫的試鍊中,退了共生藻變了白奶,但現在共生藻又長回去了,最大的優點是,在不担心營養塩的沈積下,我可拼命的餵食,個人覺得魚變肥了,而且有雙下巴。前述剛開始不穩,個人覺得也非簡易抽的問題,因一換缸照成的變動,因二擴好缸後未裝冷水機,某天溫度高達34度。總論,對系統的成效感到滿意,雖然設缸過程有不如意,如支架不夠厚斷裂等…但也是提醒自已設第三缸注意之處,也提供其他魚友借鏡。
這樣就滿足了嗎?!對小弟這種完美主義者(講白就是龜毛)當然不滿意,為了要有更多的濾材空間培菌,有強大的硝化系統,有更多的主缸空間,第三缸,主缸含底缸簡易抽的想法,由此而生…
續待…
 
最後編輯:
[這篇文章最後由emberthuang在 2009/06/03 08:15pm 第 4 次編輯]

第一話  設計訂做
話說為了要有更多的濾材空間培菌,有強大的硝化系統,有更多的主缸空間,因為室內空間已不足,最多也只能放三呎缸,加上放魚缸的櫃子並非養魚專用,無法放底缸,我必需把腦筯動到室外去,從主缸連結PVC管到室外做循環的動作,但室外只有走道空間,所以缸子一定不能做太寬,以免影响走道,所以設計方向以寬只有30公分來設計:
8_11637_6.JPG

底缸草圖
後來再加以修正,長加到75公分,高加到45公分,以1呎約為30公分計,為2.5呎及1.5呎,為什麼要修正,再此也提醒有需要訂做缸的魚友,小弟訂做的魚缸店是以半呎為一單位,所以長做64公分,他一樣要用75公分來裁,所以訂做時剛好半呎的是最不浪費玻璃的做法,當然各家的單位數可能不一樣,需先確認。
有幾點小弟以過來人經驗提供,避免重蹈覆轍:
一、三角斜板部份需與店家確認密封,避免滲水,雖然滲水不會有太大的影响,但完美主義者總會起毛子不爽。
二、浪板支架需夠厚,避免使用後才斷裂。
三、濾材面積當然愈大愈好,相對的斜板的角度、及抽污泥區也會愈來愈小,注意斜板角度會影响集中污泥的效果,而抽污泥區也最好保留
手臂能伸進去的寬度,以方便後續可能作業。

98年5月6日,完成更正的底缸及主缸草圖
8_11637_11.JPG

8_11637_12.JPG

主缸部份需注意:
一、溢流孔一定要開夠大,需先確認自已所要使用的馬達來開洞,而簡易抽系統的孔一定要開在上方,才能使污泥未流出前就沈積下來,達到集污的效果。
二、可以的話最好是以水從上往管內流進的方式,除油膜效果最好,如下圖,但缺點是會有吸虹的水流聲音
15_3674.JPG

主缸最終版本
8_11637_21.JPG
 
[這篇文章最後由emberthuang在 2009/06/03 08:14pm 第 1 次編輯]

第二話  交缸及加工
底缸或主缸回來後,並非馬上就能用,最好是聽從老闆建議幾天後再放水,砂力康乾的愈徹底,強度愈好,所以利用這幾天,做些加工,如粘岩板,裁浪板等…
98年5月15日,經過與小馬大無數次的請益,再三改良及確認,並與店家數度溝通,在五天後店家先行完成底缸,後續還有主缸
8_11637_30.JPG

整體外觀
8_11637_31.JPG

支架及斜板
8_11637_32.JPG

斜板及至第二格的洞
8_11637_33.JPG

側面看斜板及支架
8_11637_34.JPG

這次採用10MM的玻璃條,應該OK啦
8_11637_35.JPG

前方為污泥區,後方還有玻璃條可架溢流盒
8_11637_36.JPG

架上去的樣子(右邊),剛剛好
8_11637_37.JPG

架左邊的樣子,打算二邊都架,每邊三層,剛好密合,水也不會亂噴,二邊都有入水口並加裝球閥,要換左邊時把左邊閥關閉,讓水流從右邊流,換右邊時亦同,就可不必關沉馬了。
8_11637_38.JPG

放沉馬的格子及加熱棒
8_11637_38.JPG

推冷水機的沉馬也放這
8_11637_40.JPG

再來張正面加一個溢流盒(溢流盒先買一個擺看看,正式啟用會有六個)
8_11637_41.JPG

該補強的都有加玻璃棒
8_11637_42.JPG

45度角一定要來一張
這次找的這家做工也不錯,重點是店家蠻有耐心了解,而且完全配合,不會質疑客人的話,只是斜板上有點膠,可能會影响污泥後流,就自行刮給他乾淨(龜毛的個性又來了)

98年5月17日,因底缸還是有些許不完美(L支架的部份),加上小馬大提出供參考的建議(濾材容積),小弟把心一橫,把缸拆了重粘(隔板還有L支架重粘),當然是沒動到主體,順便把隔板往外推點,污泥區縮了一點,經過一天的時間,也還好粘的回去,只是有些技術不夠,還蠻像狗啃,難免有第一次嘛
請看圖囉
8_11637_43.JPG

先前有做功課,派上用場,知道用魚線來拆,還真快,不然用刀片還真弄不下來
8_11637_44.JPG

玻璃上的殘膠用新刀片刮掉
8_11637_45.JPG

平面的部份較好清除,但厚度那面還真不好刮,偏偏臨時又買不到丁酮
8_11637_46.JPG

清殘膠的工作比較費工,花了我一個下午的時間
8_11637_48.JPG

終於整個拆完
8_11637_49.JPG

還好先前就已經買好的砂利康,也是參考小馬大的聖經買的
8_11637_50.JPG

L型支架先粘好,待乾
8_11637_51.JPG

架上斜坡去,感覺好像沒什麼差,其實原本的較高較靠後面,把它改較前面較低,濾材空間又多了一點
8_11637_52.JPG

先在要粘隔板玻璃的地方貼上膠帶,避免砂利康到處狗
8_11637_53.JPG

貼膠帶也是蠻費時的,又要貼的準,不然隔板玻璃上去可是會歪歪的
8_11637_54.JPG

要粘隔板玻璃的地方上矽力康
8_11637_55.JPG

其實把矽利康粘在這是很笨的,因該上在隔板玻璃上
8_11637_56.JPG

隔板玻璃貼上去
8_11637_57.JPG

近看,還沒馬平,等下用卡片抹平
8_11637_58.JPG

整個又粘好待乾
8_11637_59.JPG

有氣泡,真是糟糕,這還是重粘,把膠上在隔板壓上玻璃的粘法,用卡片刮,還是失敗
8_11637_60.JPG

小馬大,這樣OK嗎?夠力的話還真不想重粘
8_11637_61.JPG

另一邊改用手指頭把膠擠進縫還的方法,滿意果然熟能生巧,只有一點點氣泡,要不是這邊粘的不錯,有氣泡那邊當作沒看到,不然一定重新來一次
結論是不要用卡片,先把玻璃放好從90度轉角把膠擠進去最漂亮
唉!像隔板這種二邊都有玻璃要怎麼粘最漂亮呢?
雖然結果不達標準,但畢竟還是自已DIY的,爽度不同。
如果有跟店家講清楚,前面的動作其實都是多做,
進入真正的進度加工:
把溢流盒支架,浪板水管等都弄好,算是大致完成底缸的準備工作
8_11637_64.JPG

粘溢流盒支架
8_11637_65.JPG

裁浪板尺寸
8_11637_66.JPG

埋好水管的樣子,埋在斜板上浪板下,模擬抽底沙保有抽底沙的強勁水流過濾的優點(小弟的想法啦,不知成效大不大)
8_11637_67.JPG

延伸出來接沉馬
8_11637_68.JPG

右邊
8_11637_69.JPG

上面看的樣子
8_11637_70.JPG

玻璃切個角,準備沉馬接入水用,這也是想拆掉重粘的動力之一,原本都封死,沒有洞可進
8_11637_71.JPG

鋪上浪板
8_11637_72.JPG

側面全貌來一張
8_11637_73.JPG

側面仔細看

98年5月20日薄沙型簡易抽主缸也已經搬回家了,後續完成粘岩板的部份,

8_11637_86.JPG

三呎缸全貌
8_11637_87.JPG

L型溢流區
8_11637_88.JPG

小馬大指導的另一種溢流孔粘法,優點是節省許多空間,完成沒用到水塔鎖
8_11637_91.JPG

再看一下另類的裝法
8_11637_92.JPG

近一點看,內部水管上粘合膠,彎管粘上玻璃時再上砂力康,老闆說很牢固
8_11637_93.JPG

污泥區網子處全貌
8_11637_94.JPG

另一個角度,也可看到老闆手工
8_11637_95.JPG

正面一點看網子
8_11637_96.JPG

污泥區另一角度
8_11637_97.JPG

轉角網子的粘功
8_11637_89.JPG

溢流區下方集污泥區,小馬大指導的黑色塑膠網,感覺就很耐用
8_11637_90.JPG

除油膜縫隙,回來才發現好像太小了,當初跟店家講2MM的間隙,一量只有1MM,也需加工,最後用最粗的砂紙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磨到2MM,再次證明,缸子回來還是要經過加工處理的。
小建議:
一、訂做魚缸需與店家再三確認,小弟跑了幾趟,但還是有不如人意之處需再加工。
二、溢流的網子,小弟建議可以用洞大一點的,當初想法是用洞小一點的可以擋沙子,結果0號砂比我想像中的小,網子還是擋不住,反倒是擋住了軟體的粘液。
 
小弟看的眼花撩亂
怎麼感覺很難跟標題的『簡易』聯想在一起
不知道這缸會不會用到蛋白機 ?
 
[這篇文章最後由emberthuang在 2009/06/04 00:43pm 第 9 次編輯]

第三話  移缸前準備
為了要讓移缸過程更順利,所有可能會用到的東西,必需先準備好,避免缺東缺西的,小弟從幾個方向去思考:
一、循環系統
1、管路:導水流動需依賴管路,可區分硬管與軟管,硬管運用在水族中有水電用PVC管跟透明PVC管,通常較大型魚缸用水電用的配管,而較小型缸,則用水族用的透明管,水電用的PVC管SIZE很多,從四分六分到1吋以上都有,但水族用通常只有三分跟四分管二種,而配硬管的好處是配管可以較為整齊,但缺點為配管需轉彎反而損耗流量;軟管的SIZE是以內外徑計算如12�16表內徑12MM外徑16MM,較常用為12�16及16�22,而軟管的好處是可以自由彎曲,流量較不損耗,相反的一堆管子歪來歪去的,實在不怎麼美觀。
2、啣接:硬管需用粘合膠,有牙的也需要貼魯矽布,水族用的透明管,應該是直接接就好;軟管也需找適當接頭對接,保險一點可在接頭處束上束緊鐵環。
3、其他配件:如有需要控制流量,需準備節流閥來調整大小,但應以塑膠製品為宜;其他如停電可能造成吸虹現象也應加裝逆止閥或鑽洞破壞吸虹,水電PVC配管一旦粘合是拆不下來,如有需拆的地方像逆止閥日後可能需清洗,可加裝由令,方便拆下。
二、硬體設備
1、容器:如主缸、底缸、藻缸、補水桶等
2、燈具:HQI、T8、T5、LED等,不論用那種,可以主缸一公升的水需1W的照明來配置。
3、馬達:為循環系統的心臟,不論用沉馬、揚馬、臥馬等,流量需以每小時能循環總水量10次為佳,小弟是覺得愈大愈好,如總水量250公升,馬達選擇需以流量2500L/H以上為宜,沉馬揚馬單位不同,揚馬請再乘以60計。除了流量外,需注意,如馬達需往高處打,必需把揚程考慮進去,如揚程3.6公尺,表示馬達連接垂直管路,最高能打高3.6公尺高,但流量變為零了,所以選購時都會有一張表,表示打高多少剩多少流量,可做為參考,另外可買大一號,因為數據通常會灌水。
4、冷水機:如有需要可依水量對應馬力選擇,至於推冷水機的馬達到底要多大,有位前輩曾告知,流量大小不影响降溫速度,只要能把水推動循環即可,並舉例:一個人拿著一杯水在大型的冷凍庫,不論他在裡面用跑的用走的還是用爬的,杯內水的溫度都一樣,降溫的速度也一樣,不會因為用跑的降溫較快,故魚缸循環也是。
三、電路系統
可計算多少電器需插電,事先準備多少插座,如需拉線設插座,建議用50芯以上白扁線;另外定時器也需準備,方便燈具定時開關
以上資訊,許多大老前輩也都發表,小弟再提也只是班門弄斧,只是心得提出,也算是跳海快半年給自已旳驗收,如有誤請指正,避免誤人子弟
 
[這篇文章最後由emberthuang在 2009/06/04 10:14am 第 4 次編輯]

第四話 配管
因為我的缸不像正常的缸是底缸在主缸下,所以主缸的水需經過配管導流到底缸,加上之前沒有配管的經驗,施工起來格外小心,畢竟任何一個環節沒弄好而漏水,一切都前功盡棄,因此,每接一段管子,都使命的用力壓緊,並注意用膠,利用三天連假趕個進度。

設架子
15_3674_1.JPG

預計放底缸的架子,共三層,因寬度較窄,怕地震時因搖晃往前倒,固定架子是傷了許多腦筯,最後是在訂了根木條在上,並把架子鎖在木頭上。

15_3674_2.JPG

水管從窗戶接出來後,往最下層底缸送
15_3674_3.JPG

從窗戶接出來的全景

15_3674_4.JPG

最下層的配管,剛好再底缸的上方,並加了二個開關,可控制出水,方便換棉

15_3674_5.JPG

從側面看配管

15_3674_6.JPG

從正面看二開關出水後,分別流到二個溢流盒,要換那邊的白棉就把那邊先關掉,讓水先從另一邊流,可不用關馬達

15_3674_7.JPG

最下層底缸放上的樣子

15_3674_8.JPG

中層放冷水機,旁邊的空間預計放補水桶

15_3674_9.JPG

最上層預計放藻缸,目前製作中

15_3674_10.JPG

沉馬出水前的接管,先接SC止逆閥,再接個由令,其目的為了停電時主缸水不會虹吸回底缸,為了保有馬達的最大功率用損耗最小的SC止逆,接由令是為了可以拆下,方便清洗逆止閥
15_3674_11.JPG

接往窗子,因為有加裝抽風機,剛好下方的木板挖洞讓水管通往室內,這邊有二根水管一根排水一根入水
15_3674_12.JPG

主缸與管子未做連結
 
[這篇文章最後由emberthuang在 2009/06/04 10:11am 第 4 次編輯]

第五話 移缸
因為原缸內還有生物,必需做個臨時的缸,把生物先移入
15_3674_13.JPG

難得看到的紫光蝦,從第一缸買來到現在,只有在移缸看過只有二次,這次看到牠,長大很多

15_3674_14.JPG

缸內移缸前的小魚

15_3674_15.JPG

翻開後斜板上的污泥,可以看到簡易抽的效果

15_3674_16.JPG

底下的污泥

15_3674_17.JPG

抽到桶子內,混濁的樣子

15_3674_18.JPG

不知道這是什麼生物

15_3674_19.JPG

缸內東西移出,將生物、活石、活沙都分開並打氣

15_3674_20.JPG

生物缸用臨時的抽底沙,為了要有最大容量,用浪板隔上下二層
 
安柏兄你真的玩的很用心耶...加油..
一定會是一個美缸
 
我的媽呀
看到我眼花撩亂
不過真的很佩服您的大工程
希望持續報導
我這種懶人還是繼續用裸缸好了= =
 
[這篇文章最後由emberthuang在 2009/06/04 00:55am 第 2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ruderkwa2009/06/03 11:49pm 發表的內容:
小弟看的眼花撩亂
怎麼感覺很難跟標題的『簡易』聯想在一起
不知道這缸會不會用到蛋白機 ?
下面引用由rebinser2009/06/04 00:29am 發表的內容:
我的媽呀
看到我眼花撩亂
不過真的很佩服您的大工程
希望持續報導
...
簡易是用在使用後好維護,眼花撩亂可能是介紹不夠清楚,小弟也很佩服站上許多大人,用照片及文字就可以表達,學習中

下面引用由jesse7872009/06/04 00:29am 發表的內容:
安柏兄你真的玩的很用心耶...加油..
一定會是一個美缸
感謝你,也謝謝你的鈕扣,讓小弟的缸增色不少
 
[這篇文章最後由emberthuang在 2009/06/05 10:35pm 第 6 次編輯]

第六話  新缸設立

15_3674_21.JPG

原三尺主缸移走後,將新缸放上的樣子

15_3674_22.JPG

另一個角度

15_3674_23.JPG

打個燈

15_3674_24.JPG

試水,由底缸沉馬打上來,還真強

15_3674_25.JPG

一下子水就快注滿

15_3674_26.JPG

滿水狀態

15_3674_27.JPG

另一個角度

15_3674_50.JPG

入水管加個節流開關,可以控制入水量大小,當然,為了最好的過濾效能,能全開絕不關小

15_3674_28.JPG

經過一天試水沒問題後,開始換海水,放活沙

15_3674_29.JPG

再看一眼紫光蝦,不然下次看到不知是何時

15_3674_30.JPG

趕緊把生物都移回,為了最小變動,海水及活砂儘量保留,另增加的濾材也是魚友提供的活砂
15_3674_40.JPG

再此感謝提供活砂濾材的魚友
VERMEER、appledodo、munsi0424(小C)

15_3674_31.JPG

經過一天,網上卡住的東西,唯一的美中不足,網目用太小,卡住過不去;生物剛移入時,還卡了許多粘液,也是用吸管下去沖,才沖過去,再此建議有要設缸的魚友,網目可以用大一點的,當初小弟也在細目與粗目做選擇,還是選錯邊

15_3674_32.JPG

污泥區細砂的沈積

15_3674_33.JPG

遠點看隔開的污泥區

15_3674_35.JPG

正面看,主缸內水由溢流管流出,右邊的配管由上依序為出水、入水

15_3674_34.JPG

溢流管口吸入造成的旋渦,除表面油膜的效果可想而知

15_3674_36.JPG

入缸的出水口,一根是預計底缸推上冷水機再上藻缸後的出水,另一根是底缸由EHEIM沉馬推上主缸的主循環,效果很滿意

15_3674_37.JPG

經過一天後,單胞的狀態,這顆單胞也是從跳海到現在,目前看來沒什麼異狀,移缸後,應該沒什麼問題

15_3674_38.JPG

我的肥肥小藍雀,也是跳海到現在,剛來時3比8,現在不可同日而語

15_3674_39.JPG

超肥的飛盤,連在臨時缸都是肥肥的,一度懷疑這樣有沒有問題,是不是有心室肥大症

15_3674_56.JPG

幫魚缸加個蓋子,上面粘個玻璃當LED燈的軌道
15_3674_57.JPG

上蓋的側面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