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

    特別的飛盤

    這應該是Ctenactis或Herpolitha,不過單從照片來看我也不是很肯定。 前者的骨骼紋路通常比較規則一點且隔片(Septa)上有鋸齒結構;後者紋路則比較不規則且通常除了中央凹槽外周遭也會有很多小嘴巴。 蕈珊瑚真的是個多樣性很高的類群,不過可惜的是水族市場上主要都是Cycloseris和一些Lithophyllon,除此之外的酷東西就比較少見了。
  2. J

    推薦 Hipopus飼養五爪貝,專屬指導討論區....

    這批日本貝應該幾乎都是Tridacna crocea
  3. J

    終於擁有的三尺缸

    我自己是不太信任止逆閥啦,畢竟一小顆螺或碎石就足以讓它失效了,頂多就是拿來減少主循環關閉後底缸的水位波動吧。 絕大多數人應該都是直接讓水倒流直到破虹吸或是出水口高於水面。 不然關球閥的話若復電時人不在你的主循環也沒辦法復原了,而且馬達還得承受一段時間的回壓。
  4. J

    CO2 吸附使用心得

    目前水族市場上所有的KH測定方法測出來的應該都是總鹼度(Total Alkalinity),也就是包含了水樣中所有具有緩衝能力的離子。 不過在海水的pH範圍內會對鹼度有貢獻的離子絕大部分都會是HCO3-,再來才是CO3--及其他的離子(B(OH)4-, SiO(OH)3-, HPO4--, PO4--- etc.)。 KHA是利用大氣中的CO2與水樣平衡後的pH來計算鹼度的,因此在正常運作的情況下理應是不會被缸內的pH動盪影響。 不過若是測試時水樣並沒有和空氣平衡完全的話還是可能會被干擾就是了。
  5. J

    終於擁有的三尺缸

    話說你開缸到現在都還沒關過主馬嗎?不然停電會不會淹水應該試一下就知道了。 一般通常都會讓出水口離水面近一點或鑽一個破虹吸的小孔讓水不會倒流太多,因此若淹水基本上就是一開始沒設計好。
  6. J

    CO2 吸附使用心得

    H2O + CO2 => H2CO3 H2CO3 => H+ + HCO3– HCO3– => H+ + CO3–– 二氧化碳溶於水中解離出氫離子消耗鹼度時也會產生同等份碳酸鹽補回,因此其實並不會對KH造成任何影響,不然如果光打CO2就能補KH的話鈣反裡頭也不用裝任何東西了。 高pH能增加鈣化速率這點應該是沒什麼爭議,不過8.7這種數據高概率就只是測量工具的偏差而已,除非有用什麼高pH的添加劑在短時間內硬拉。
  7. J

    三大元素的滴定配比及海神SPA的關係

    原來海缸小幫手android版已經不能從Google play下載了啊,這樣要用的話可能就得找找有沒有apk了。 就像樓上說的,用飽和溶液來滴定可能會產生很多問題,而且這些鹽類的溶解度都是會隨溫度改變的,所以光是室溫的改變就可能導致沉澱了。 另外由於two/three part使用的鹽類溶解度都算蠻高的,所以在常規環境下很難發生鹽度降低的狀況,甚至一些消耗量很大的缸子還會因為長期大量添加氯離子和鈉離子而造成鹽度開始往上飄。...
  8. J

    關於混種Digitata (Contraband Grafted Digitata)

    稍微補充一點分子生物學的基礎觀念。 生物的DNA基本上就像一本說明書,而細胞則會負責執行這本說明書的內容。 傳統上我們認為同一個生物個體身上除了生殖細胞外的多數細胞所攜帶的DNA都是一樣的(除非突變),只是表現出的基因不太一樣而已。 這就好比每個人雖然都拿到同一本書但大家讀的章節卻都不一樣,也因此我們才有這麼多負責不同功能的細胞。 以珊瑚的顏色為例,即使整顆都是同一個基因型(也就是都用同一本說明書)也不見得每個區域的細胞都會有一樣的基因表現,也許有些選擇讀綠色螢光蛋白的章節來執行、有些則選擇了紅色螢光蛋白。...
  9. J

    終於擁有的三尺缸

    通常養水期時KH等參數會被各種微生物作用和藻類吃掉不少,所以如果是用RO水泡的海水開缸的話最後數據通常會偏低 不過因為自來水泡的海水數據多半會偏高,所以經過了養水期後反而有可能剛好降到標準值內 現階段的營養鹽應該幾乎都被藻類吸的差不多了,所以透過食藻生物也可以稍微把一些養分重新釋放回水裡讓其他生物得以利用
  10. J

    關於混種Digitata (Contraband Grafted Digitata)

    這種偏紫色的迷彩色塊好像還蠻常見的 我有一顆Turbinaria也是從純綠養到後來出現這種現象 搞不好還真有機會冒出新顏色欸 https://www.reeffarmers.com/limitedgraftedsimplex.htm 像這顆Acropora simplex就是在被其他珊瑚(某種薑或圖釘)揍了之後就莫名冒出本來沒有的顏色,不過兩者間到底有沒有直接關係也很難說就是了 透過多種基因型的混合產生的生物體又常被稱作“Chimera”(名字源自希臘神話中的怪物奇美拉) 以珊瑚來說除了直接讓成體併在一起外確實也有可能是在幼蟲著床時就在一起了...
  11. J

    終於擁有的三尺缸

    如果是自來水開缸的話數據看起來還蠻合理的,若不急著移缸也可以先丟點食藻生物啃一啃。
  12. J

    終於擁有的三尺缸

    如果是活石開缸的話我反而會盡量移除污染而非擔心污染不夠,因為石頭上那些活著的東西也還是會繼續代謝。 以你目前的缸況來說我覺得已經可以先測一下數據把偏低的東西拉起來後丟一些食藻生物和試水珊瑚了,至於藻有沒有白我覺得不是很重要。
  13. J

    關於混種Digitata (Contraband Grafted Digitata)

    如果是透過把兩個基因型拼起來的那種grafted coral的話顏色沒了大概是不會再回來了。 至於要自己拼倒也不是不可能,只是成年珊瑚互斥的機率還是比較高,所以可能就得要嘗試很多不同strain來找有沒有相性好一點的。 但若是像一些靈芝腦或調色盤那種自身就可以表現出複數顏色的類型確實就有可能冒出新顏色,只是就像樓上說的,絕大多數情況我們根本也不曉得這種現象到底是什麼因子決定的,甚至也完全有可能就真的是隨機的。
  14. J

    米粉寶寶培育紀錄

    珊瑚的spawning策略大致有排放型(Broadcast spawners)和孵育型(Brooders)兩類。 包含米粉(Euphyllia glabrescens)在內的很多孵育型珊瑚其實全年都會不斷釋放幼體,不過釋放量多少還是會受到月光影響並主要發生在夜晚。 如果要嘗試這類珊瑚的繁殖可以在缸內多養幾顆讓他們有機會互相受精,然後養一陣子後再拿出來收收看幼蟲。 一般新聞上看到的那些珊瑚大產卵則主要是排放型的珊瑚。 這類型的珊瑚通常會在一年中固定的時期排放精卵,而他們判斷時間的方法目前已知的包含溫度的變化、日落日出時間、以及月光週期。...
  15. J

    請教 活石上的不明藻類

    看起來比較像是某種Corallina,至於要不要清掉就看你覺得他好不好看囉。
  16. J

    米粉寶寶培育紀錄

    老媽是左邊這顆之前和魚友買的米粉 米粉是屬於孵育型的珊瑚(Brooder),所以一出生體內就已經有來自親代的共生藻了 珊瑚的幼蟲可以藉由表面的纖毛移動來尋找適合的居所 游動的幼蟲 我原先是用一個壓克力盒挖一個小洞黏上200μm濾網後打氣放在底缸作為著床盒使用,並放入一些上頭灑上鈣藻粉末的舊基座 不過在著床三天後我發現他們完全沒理鈣藻粉而是都著床在基座底部 於是我便把剩餘還在游的寶寶丟到新的寶特瓶著床盒然後就直接放基座不灑鈣藻了,至於原來的壓克力盒我應該會用來從母株身上收集幼蟲 剛著床的寶寶...
  17. J

    推薦 淺談海水缸中的水流

    我自己應該也是會先這樣擺放,然後讓兩側的馬達交替運轉並安排幾個以不同輸出對沖的時段。 另外你缸內的石頭量還算滿多的,可以多注意一下那些結構對水流的影響。 不過水流的配置倒也沒有什麼絕對的規則就是了,主要還是得看之後養起來的狀況如何再去做細部的調整。
  18. J

    珊瑚缸的元素添加問題 (第四次ICP)

    https://www.reef2reef.com/threads/accuracy-of-phosphate-icp-analysis.381738/ https://www.reef2reef.com/threads/sample-storage-and-its-impact-on-phosphate-measurement.696800/ Hanna測出來比ICP高的狀況似乎並不算罕見。 第二篇文章中有針對缸內水以及PO4標準液做放置測試,結果發現缸內水組隨著時間過去PO4皆有顯著下降而標準液組則不明顯,且表面積對容積比(SA/V)越大的容器下降狀況越明顯。...
  19. J

    推薦 淺談海水缸中的水流

    亂不亂我倒覺得是其次,重點還是要把流送到對的地方,不然一堆馬達到處沖但都沒打到珊瑚也是白搭。 當指標的話米粉的視覺效果確實是比較明顯一點,只是一顆米粉飄得很high不見得代表整缸的流都是合適的。 而且幾乎所有珊瑚的觸手也都多少會飄,所以我是覺得要養誰就直接觀察他本人就好了。
  20. J

    推薦 淺談海水缸中的水流

    一 、基礎概念與名詞介紹 1. 浪 v.s. 流 浪(Wave)以及流(Current)這兩個詞在玩家間常會被混著使用,但在探討流體狀態時兩者其實是不太一樣的概念。 浪的常用英文「Wave」其實就是物理學中的波。波的本質其實是能量的傳遞,而所謂的浪通常是指水以週期性的運動來傳遞能量,而最直觀的例子便是你在海邊所看到那一波一波的海浪。在海洋中的浪多半是由風所提供能量,因此主要發生在表層,而隨著接觸到陸地,這些長波會被壓縮和攤平而讓水反覆的被來回移動。不過由於主要被傳遞的是能量而非分子本身所以單純的浪在長距離移動物質時的效率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