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

    高效率氣動蛋白機,可以提供魚友參考^_^

    感謝前輩提點,仔細研究一下,發現蛋白除沫器還真的跟文氏管搭不上關係哩! 蛋白機嚴格來說只有文氏管切半支還功能不全,要稱為文氏管的原理應用應該是不妥的。 (不過網路上大多討論都是朝文氏管的原理來解釋。) 不知道水族界的前輩們對蛋白除沫器的原理有沒有相關理論解釋或見解? 我個人是覺得分析起來這比較像小朋友拿吸管吹泡泡的原理。
  2. A

    高效率氣動蛋白機,可以提供魚友參考^_^

    版主前輩: 我看您泡沫出口管徑很細,不知您有沒考慮乾脆把泡沫出口直接接上風管,廢水就不用經過集沫杯,直接導入外掛集污寶特瓶,然後集沫杯就可以不用裝了?我最近想做這樣的測試,到時再來跟大家報告實驗結果。
  3. A

    高效率氣動蛋白機,可以提供魚友參考^_^

    敬請參閱以下摘自維基百科: 文氏管(Venturi tube)因意大利物理學家文丘里(Giovanni Battista Venturi ,1746-1822)得名,又名喉形管。 文氏管可作為測定流速的儀表,叫文丘里流速計;也可用作高效率的氣體冷卻、淨化或吸收設備;用於氣體除塵的稱為文丘里洗滌計。 文氏管與文丘里效應相關;對一個斷面變化的圓錐管(大→小→大),最小處叫「喉頸」,氣體流過時,由於管的截面縮小,流速增大而壓強降低;喉頸處截面最小,流速最大壓強最小;在同一時間內流過每一斷面積的流體體積相等;流體流經文氏管,因截面積變化產生速度變化,便產生壓力差,測出壓力差即可求出流量。...
  4. A

    養菌ing:新手設缸紀錄

    剛剛我把免洗筷拿出來實驗一下,稍微削尖,讓橫切面面積增加,果然效能提升不少。 看起來大約比原先提升了20%效能,泡泡也更綿密一些。 我想,如果能設計一下免洗筷的切割法使橫切面面積達到最佳化,效能應該還能大幅提升。
  5. A

    養菌ing:新手設缸紀錄

    我覺得有可能喔! 因為氣泡主要是從橫切面進出,如果橫切面變大,理論上是可以出更多泡泡的。 我有空會試試看,到時再上來跟大家報告成果。 其實我本來還在想去後山鋸竹子根自D氣泡竹哩!但年紀大了,想到就覺得好累,還是等要採購時再去買氣泡木吧!
  6. A

    養菌ing:新手設缸紀錄

    基本上放水泥塊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因為用水泥池養魚的大有人在(也是我的夢想之一),比較需要擔心這問題的是淡水魚在新建池中,水是否會受鹼化影響。我撿的是廢土堆裡的水泥塊,也受過風吹雨淋很久了,不嫌視覺跳痛的話要放淡水缸應該也沒問題。 而且附帶說明一下,台灣的水泥材料主要就是咕咾石,例如半屏山就是一個著名開採場。 活石是我這次設缸暫不考慮的,因為我還是新手,想先單純一點,所以目前還不打算面對活石的變因。 勤換水,也是我這次設缸之後維護的重要檢核指標之一,加蛋白只是好玩,其實我一開始還想只靠上過加虹吸底砂維護就好哩!:em01:
  7. A

    養菌ing:新手設缸紀錄

    謝謝鼓勵! 有關養水是否開蛋白,我個人的見解是要看氨氮來源數量來決定是否開蛋白, 由於我是採用自然培菌(丟一整條蝦,沒有另外加濃縮菌種),硝化菌增殖速度固定的情況下,反正氨氮來源過多菌也吃不完,打個蛋白應該可以消化多餘氨氮來源,減輕系統負擔(雖然現在還沒有魚,蝦肉還沒分解玩,NO2也爆紅ing)。 不過我開蛋白純粹只是為了測試,因為我想看我自D的蛋白到底能不能正常運作?以及效能與耐用度如何?反正只是小朋友勞作等級的,萬一失敗了還有時間去想備案改進,畢竟第一次跳海,我想在進魚之前盡量把系統與設備跑熟悉,盡可能除錯,以免日後出狀況時手忙腳亂魚升天。...
  8. A

    高效率氣動蛋白機,可以提供魚友參考^_^

    不會複雜呀! 把握住文氏管的原理,其他就看設計理念選組件了。
  9. A

    DIY底櫃(主缸:60*60*45cm),問題請教~

    其實市售很多現成魚缸櫃都是不用角材的,而且背板還是用3mm合板而已。 樓主已經連背板都用六分木心板,結構上基本已經比一般市售現成缸櫃強了,當然,如果不放心,改1.8x1吋會更安心。
  10. A

    DIY底櫃(主缸:60*60*45cm),問題請教~

    只要加上木心板,柳安角材結構就不用擔心。 給個建議,櫃內空間許可的話,上面再隔一小格,可以收納一些哩哩摳摳的小東西,參考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