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

    台灣薄荷蝦

    我也看過這張圖,印象中我是在cmfish或微信群上看到的,該文說6種裡只有一種還是兩種會吃垃圾海葵。 在看到那篇文章之前,我買了四或六隻薄荷蝦,最後只剩下一隻。在它消失前確實是把我舊缸的垃圾海葵完全消滅,而且再也沒有復發過,所以我當時曾懷疑是不是因為吃光垃圾海葵後餓死的。但只能滅aiptasia這種,對梅干海葵manjano無能為力。 最近這缸換了柴魚來處理,感覺消滅速度更快,佈滿整個底缸的垃圾海葵在幾天內就消失殆盡。而且因為會衝餌,存活率比薄荷蝦高很多。不過目前還不知道會不會咬其他珊瑚,有待觀察。我倒是希望它能把太泛濫的鈕扣處理一下........可惜它似乎沒這個意願。...
  2. X

    请问弯弯朋友们有什么物流可以发到大陆

    以前還蠻常逛cmfish的,有陣子發現"最新回復"裡二手文和販賣文愈來愈多,後來又開了另一個興趣,就大約有一年多時間沒再去看過。 前陣子想起來又上去逛了一下,認真討論的文真的好少,想想真是有點可惜。
  3. X

    請問大家出國10多天家裡完全沒人 魚該怎麼辦

    只是提醒一下,小騎士潑出來的水是海水,補回去的水也必須是海水,這樣才能維持鹽度的固定。而且40 x 40 x 30的水量並不大,補水時鹽度動盪應該蠻大的,建議定期確認一下鹽度,對魚也會比較好。
  4. X

    [更新]兩尺缸內的毛毛藻問題

    「系統」面的建議,不知道清理活石縫隙算不算?觀察一下那些毛毛藻是不是從活石比較容易堆積的死角開始長出來,是的話,定期拿一顆小馬達把活石死角的碎屑吹出來,讓它流到白棉上或被蛋白處理掉。 另外也建議注意什麼樣的水質和餵食比較容易長這種藻出來,也許會找得到方向。
  5. X

    藻桶的藻怪怪的

    以藻桶的設計來說,我會傾向是目前的缸況本來就容易長出綠泥藻,而藻桶裡的環境更適合它,所以長在這裡。但某個程度上來說也是好事,因為它不會長去主缸裡,造成更大的麻煩,這也是藻桶/藻缸這些東西的本意。 解法也很簡單,你就讓它長,長出來就移除,同時改善水質。等改善到不會長出泥藻的程度,它自然會消失。
  6. X

    小缸固定每日滴流換水是否能保持缸內健康

    效率上來看,蛋白打濕泡順便換水,應該比滴流換水好上數倍。畢竟即便是濕泡,蛋白打出來的髒水仍然是一種污染物的濃縮物。但器材要調整的難度可能高不少,不是那麼容易完成。至於滴流換水,我也覺得相對成本高太多了,CP值可能不夠高。
  7. X

    一個海鮮業者首次下海記錄

    我自己的概念,蛋分是從源頭上將污染除出缸中,讓它沒機會變成NO3。至於已經形成的NO3則是透過各種生物的作用處理掉,和你的經驗是一致的。 豆機作為最後一關,好像有點風險。我沒用過豆機,印象中它也是一種碳源法,記得各種碳源法對NO3的利用效率都強過藻類或珊瑚,因此實際上它可能不會是最後一關,反而藻缸會變成這個系統的緩衝。但這又取決於藻缸的藻和主缸的珊瑚誰佔了優勢地位,說起來會是一大篇。...
  8. X

    一個海鮮業者首次下海記錄

    有一些建議參考一下: 1. 一般來說,帶骨的珊瑚飼養難度高於不帶骨的珊瑚。所以相對來說皮革/鈕扣/八爪這類會比米粉/榔頭/腦類的適合新缸。系統脫離新缸期後養帶骨的珊瑚會容易一些。 2. 口器較大較明顯的活體,比方海葵或腦類,是需要餵食的生物,對系統的負擔相對沒有明顯口器的珊瑚來說更大,新缸比較不容易養。 3. 相較於主缸水體量,兩個厚砂盒的面積其實很小,對整體的處理能力可能沒有你想的那麼大。如果你要養的珊瑚/魚是餵食量比較大的那種,蛋白才會是系統主力。 4. 粉吊訓餌到開口之後再入缸,飼養難度就下降很多。
  9. X

    上岸棄坑前的最後一試!紅海四尺請各位大神幫忙找問題。

    因為沒有親眼看到缸,所以也不是很確定,但綜合你自己的感覺和照片看起來,我也認為是沒有營養給珊瑚吸收,所以怎麼養怎麼死。現在的問題在於,你有養魚,餵食的量很大,但同時又有這段描述: 6. 最近發現是不是水太瘦?NP很高但是水太瘦? 因為Po4太高都不敢餵食珊瑚,最近感覺奶嘴海葵越來越小,開始餵食極小塊南極乾蝦,發現有明顯長大感覺變健康。以前不用餵食也可以開的好分裂到可以一直賣。 開的不怎麼好一直縮小的鈕扣開始餵食紅海AB+(一週2次每次2ml)與珊瑚飼料,發現沒再縮小且開的大一些。...
  10. X

    [徵求][全省][寄送]各式靈芝

    已收齊,感謝熱心的各位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