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幣
0
 屏東海生館「珊瑚礁生物繁養殖研究計畫」又有重大突破,成功讓俗稱「魚醫生」的裂唇魚,在人工環境中產卵、孵化,成長至今已五十三天,創全球首例。裂唇魚會幫其他魚類清理身上寄生物,是珊瑚礁生態圈中重要一環,也是水族館中的熱門魚種。
 裂唇魚屬全世界有五種,台灣有三種,裂唇魚是最常見的種類,主要棲息在珊瑚礁區深度一至廿公尺。因牠會幫其他魚類清理皮膚、鰓蓋、口腔等處的寄生物,加上泳姿奇特,會間歇性地游停游停,很受海水觀賞魚飼養者喜愛,暱稱牠為「漂漂」,每尾價格約二、三百元。
 裂唇魚熱門魚種 珊瑚礁重要成員
 海生館團隊人工培育裂唇魚種魚已三年,今年三月開始自然產卵,五尾雌魚每尾每天產下幾百顆卵。在團隊嚴密監控水質、餌料下,成功讓仔魚孵化、成長,卅天活存率達五.六%,培育至今更有近廿尾活存了五十三天,創世界紀錄。
 生物訓養組副研究員呂明毅表示,之前紀錄是日本的鈴木克美,在一九八一年培育成功,但只存活三天。裂唇魚養殖最困難處,是牠的口很小,一般餌料很難餵食,孵化後若沒有適合餌料,仔魚就只能靠卵黃囊存活三天。
 當初團隊便試著用「輪蟲」餵食,不過剛孵化的仔魚大概只能吃四、五十微米的餌料,輪蟲達二百微米,體積太大根本吃不下,經嘗試多種餌料後,偶然間發現牠可以吃「渦鞭毛藻」,才克服最大的困難點。
 屏東海生館突破 渦鞭毛藻餵仔魚
 呂明毅說,水族業者對裂唇魚的需求很大,目前都是到海裡捕捉,因為牠移動速度很快,很難捉到。
 因為裂唇魚會幫其他魚類清除寄生物,被捉走後對整個珊瑚礁生態影響很大,呂明毅希望將來人工大量繁殖技術成熟後,業者不再到海裡捉裂唇魚,有助於整體生態的完整。
 
台灣的水產技術在全球上是屬一屬二,如人工草蝦、虱目魚、石斑及人工鰻魚也是台灣存活最久,
但是台灣也很喜歡把技術交別人,所以競爭力一直在消失,東南亞、大陸都有台灣這一些技術,只希望人工觀賞魚不要在被帶走了!
 
去年我們實驗室無意間有養出來,只有一隻,

但因為是丟在大池子的半粗放式養殖,所以沒有留下任何紀錄。

另外,外野手大提到火燄,

只能說刺尻魚真的是太難了,

我們實驗室有火焰、藍閃電、紅閃電、黑尾新娘、老虎新娘

都有產卵紀錄,黑尾產卵量更是其中佼佼者,

但一直無法突破6~7天這個瓶頸。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