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EGEY 🔰 金幣 85 2010/06/19 #1 當珊瑚逐漸白化時,是表示共生藻離開珊瑚?或是共生藻在珊瑚內死亡呢? 如果是共生藻離開珊瑚,那麼水族箱內(水中)應該有很多共生藻,為甚麼沒看到呢? 請知道的魚友解惑!
cerlin 🏆🏅🏅🏅 金幣 20 2010/06/19 #5 danmhippo 說: 個人理解是共生藻離開, 但別叫我提出證據, 不知道在哪裡看到的資訊 按一下展開…… ASUKA 說: 我看到的文獻也是提共生藻離開 按一下展開…… 二位大大都有看過資料 那應該是小弟記錯了 不過小弟認為 既然叫做"共生藻" 當結束共生關係時 也是死路一條 細菌是動物 可以直接離開尋找宿主 可是植物 應該沒辦法離開宿主去尋找另一個宿主的能力 以上是小弟的淺見 若有錯誤請各位大大更正
danmhippo 說: 個人理解是共生藻離開, 但別叫我提出證據, 不知道在哪裡看到的資訊 按一下展開…… ASUKA 說: 我看到的文獻也是提共生藻離開 按一下展開…… 二位大大都有看過資料 那應該是小弟記錯了 不過小弟認為 既然叫做"共生藻" 當結束共生關係時 也是死路一條 細菌是動物 可以直接離開尋找宿主 可是植物 應該沒辦法離開宿主去尋找另一個宿主的能力 以上是小弟的淺見 若有錯誤請各位大大更正
laiduj 💎💎💎🏆🏆 金幣 3,624 2010/06/19 #6 danmhippo 說: 個人理解是共生藻離開, 但別叫我提出證據, 不知道在哪裡看到的資訊 按一下展開…… "聽說" 珊瑚會"捕捉"共生藻來共生 白化則是"排出"共生藻~
mikkle 🏅🔰🔰 金幣 0 2010/06/19 #7 這裡有篇報導可以參考看看 http://e-info.org.tw/node/55610 珊瑚「白化」的奧秘被來自台灣的研究團隊破解了!原來珊瑚體內的「共生膜」可以讓共生藻(渦鞭毛藻)「自由進出」,一旦共生藻離開了共生膜,珊瑚即會白化,難逃死亡的命運! 2010年3月國際期刊「蛋白質體學(Poteomics)」特別以這項「破解珊瑚白化之謎」的研究作為封面論文,凸顯出這項研究成果廣受全球學者重視。研究團隊指出,已知全球暖化、海洋PH酸鹼值的高低與汙染等都是造成珊瑚白化的原因,但在白化的過程中,包覆在共生藻表面的「共生膜」的蛋白質特殊構造,才是真正導致珊瑚體內的共生藻和珊瑚的共生關係起了變化,進而造成共生藻離開珊瑚的關鍵。 「共生膜」功能像人類的胎盤,扮演母體(珊瑚細胞)與胎兒(共生藻)間各種物質輸送交換,以及相互保護的橋梁。當共生藻進入珊瑚細胞後,必須靠著「共生膜」與珊瑚溝通,珊瑚也必須透過「共生膜」以取得脂質、醣類等共生藻光合作用的產物以維持生命。當共生膜失去功能時,共生藻就會離開珊瑚。共生藻離開珊瑚群體的結果,就是常說的「珊瑚白化」,白化的珊瑚雖暫能存活,但若不恢復正常的共生,將難逃死亡的命運。 台灣研究團隊包括海生館副館長、東華大學教授陳啟祥;東華大學、海生館合聘助理教授彭紹恩;正修科技大學講座教授方力行及高雄醫學大學、義守大學等跨校多名研究員等。
這裡有篇報導可以參考看看 http://e-info.org.tw/node/55610 珊瑚「白化」的奧秘被來自台灣的研究團隊破解了!原來珊瑚體內的「共生膜」可以讓共生藻(渦鞭毛藻)「自由進出」,一旦共生藻離開了共生膜,珊瑚即會白化,難逃死亡的命運! 2010年3月國際期刊「蛋白質體學(Poteomics)」特別以這項「破解珊瑚白化之謎」的研究作為封面論文,凸顯出這項研究成果廣受全球學者重視。研究團隊指出,已知全球暖化、海洋PH酸鹼值的高低與汙染等都是造成珊瑚白化的原因,但在白化的過程中,包覆在共生藻表面的「共生膜」的蛋白質特殊構造,才是真正導致珊瑚體內的共生藻和珊瑚的共生關係起了變化,進而造成共生藻離開珊瑚的關鍵。 「共生膜」功能像人類的胎盤,扮演母體(珊瑚細胞)與胎兒(共生藻)間各種物質輸送交換,以及相互保護的橋梁。當共生藻進入珊瑚細胞後,必須靠著「共生膜」與珊瑚溝通,珊瑚也必須透過「共生膜」以取得脂質、醣類等共生藻光合作用的產物以維持生命。當共生膜失去功能時,共生藻就會離開珊瑚。共生藻離開珊瑚群體的結果,就是常說的「珊瑚白化」,白化的珊瑚雖暫能存活,但若不恢復正常的共生,將難逃死亡的命運。 台灣研究團隊包括海生館副館長、東華大學教授陳啟祥;東華大學、海生館合聘助理教授彭紹恩;正修科技大學講座教授方力行及高雄醫學大學、義守大學等跨校多名研究員等。
ghost74923 🏅🏅🔰 金幣 15 2010/06/19 #9 樓主,這種藻類是很微小的,要在顯微鏡底下才能觀察到, 共生關係結束被釋放出來後在水中的濃度,我們肉眼是不會觀察到顏色的。 渦鞭毛藻還蠻特別的, 這種藻類又稱甲藻,在海裡的數量跟種類很多, 浮游生活的型態,外層會有甲殼覆蓋, 在某些特殊的生活史中可能會脫掉甲殼,跟珊瑚的共生可能就是其中一項。 而赤潮這種常見的生物性災害,也多是由這種藻類引起。
樓主,這種藻類是很微小的,要在顯微鏡底下才能觀察到, 共生關係結束被釋放出來後在水中的濃度,我們肉眼是不會觀察到顏色的。 渦鞭毛藻還蠻特別的, 這種藻類又稱甲藻,在海裡的數量跟種類很多, 浮游生活的型態,外層會有甲殼覆蓋, 在某些特殊的生活史中可能會脫掉甲殼,跟珊瑚的共生可能就是其中一項。 而赤潮這種常見的生物性災害,也多是由這種藻類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