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NTUS

🔰
金幣
20
PH84_F_13_180429170243.JPG


相信有不少玩家或業者都聽說過白蝦王國的傳奇,那是很多"老一輩"無法忘懷的回憶,後因環境汙染、疾病、政策等因素,過去的養殖方式不再適用,現在的業者與學者,多半也呼籲別再沉溺於過往的輝煌,要引進或開發新的養殖方式等,這很可能是對的方向,在下完全贊同。

但....對於年輕一輩來說,這個傳奇到底多夢幻,卻往往一知半解,鮮少有較完整的故事,正所謂鑑往知來,了解當初是如何興盛,或許就能探得再興的曙光?^3

台灣曾經是世界知名的高端水產養殖技術國,30-40年前的草蝦繁養殖技術,幾乎可以說是獨步全球,就算在非洲偏遠的小村莊,都能看到寫著華文來自台灣的大布袋,在下接下來要說的故事,算是各種稗官野史的匯集,取其精華做個簡短的敘述,聽聽供想像參考就好。

我們先把時間往前推移一點,日本東京大學有一位奇妙的教授- Motosaku Fujinaga,他在二次大戰後,就...大家剛開始在淡水魚缸放水草養養看能不能活的時候,這教授居然在思考怎麼繁殖海洋中抓來的草蝦。 當時台灣有一位年輕研究員-廖一久,就到這位教授底下一起研究草蝦,後來在美國的洛克斐勒基金會的贊助下,廖一久博士回台灣繼續研究,沒幾年的時間,廖博士終於找到使草蝦脫離浮游期的關鍵飼料(藻類),即便是這個美國的基金會,大概也料想不到,這筆贊助的研究成果,盡能造成整個世界翻天覆地的變革。

大約在40年前(西元1970年前後)的林園一帶,有個新興的行業瘋狂崛起,當時有商人從東南亞進口野生草蝦,在當地是秤斤賣,不,不是普通的草蝦,商人看上的是抱卵母蝦,進口來台灣一隻抱卵母蝦15-18萬,在當時這等於一棟房子的價格。

當發現抱卵母蝦時,商人想盡辦法使其存活,搭當天的班機直達台灣,再用福特牌千里馬汽車一路狂飆,傳說當時是三台車一起跑,兩部給警察開罰單,一部直奔養殖戶家裡,只要送達時母蝦抱著卵沒死,18萬就到手了。

您能想像嗎? 每個月進個幾隻蝦,幾棟房幾甲田根本不是問題! 由於利益龐大,多半是由黑道與立委們把持,關係主宰一切,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 當時一隻手臂這麼大的母蝦約可以產出近100萬隻蝦苗,算上粗糙技術造成的損失,一胎大約可以存活60%,隔天一隻蝦苗賣3元,以萬為單位的10倍利潤立刻進帳,一夜致富再也不是夢,18萬根本只夠塞牙縫,對比當時公務員月薪約1200元,到底有多瘋狂,可想而知。

大約在1977年左右,確切時間不好確認,當時全世界的研究員都在尋找讓抱卵母蝦能再次產卵的方式,有一位"李老師"不知是怎麼想到,他本人也不願意多談,居然對昂貴到不行的母蝦進行"剪眼柄"的動作,成功使抱卵的母蝦於卵孵化後,又開始受精抱卵,以當時的技術可以持續抱卵3-5次,也就是說,一隻至少還要2萬的天價母蝦,實際成本忽然降到1/5。後來的科學家研究,這可能是甲殼類的一種代償作用,可以刺激個體自我補償,強制使母蝦再度抱卵。 這位李老師比全世界的所有學者都快了至少6個月,短短半年使李老師賺進上億家產,也把草蝦繁養殖推向世界頂峰。

不過,這項剪眼柄技術在那黃金半年後也開始普及,初期甚至是黑道拿錢到養殖戶家裡,刀抵著脖子要養殖戶收錢換蝦,不為別的,就是為了這創新的繁殖技術,背後所帶來的龐大價值。

是時候把時間往前在推一些了,80年代(西元198x年),由於前兩項研究、技術的貢獻,台灣遍地都是蝦場,各國研究員、投資者也都爭相來台灣學習,雖然初次抱卵的草蝦多半還是得從海裡撈,但後續的成長、飼養已經相當成熟。雖然以前那種一隻母蝦一棟樓的榮景不在,大家開始思考如何更密集地飼養草蝦,國內外業者與研究員做過許多嘗試,空氣幫浦、持續流動的換水...,總之所有設備能增加含氧量的都試過了,但卻沒有一個有效又低成本的方式。

就在這個時間點上,出現一位叫郭伊噸 (應該沒拼錯?) 的人物,您們現在看到浮在每個魚塭上,通電後到處趴趴游的水車,就是他發明的! 由南榮公司和中華水產一起開發,結構簡單、更換容易、價格低廉且大幅度改善魚塭溶氧問題,短短幾年就銷售到全世界,不管是未開發還是已開發國家,只要是魚塭,通吃!

水車可以說是台灣之光,這項發明是台灣蝦類繁養殖久居世界之巔的一大功臣,只是大家看得習以為常,沒想到其商機難以想像,也幫助郭先生賺取富可敵國的財富,直到現在依舊如此。 近期有些新興公司,運用一些3D交叉點技術等,製作出更新更輕更省電,效率更高的水車,那又是另外一段故事了~

不知何時忽然從天而降3種蝦類疾病: MBV、HPV、IHHNV,雖然不會使蝦子快速、大量死亡,但卻也埋下了隱患,當時對密集養殖的知識不足,更沒有太多蝦病相關概念,即便已經有學者強烈警告,大多業者依舊沉溺在金錢浴中不聞不問。

大約在20年前(20世紀末),蝦類疾病越來越嚴重,造成全世界養殖草蝦幾乎滅絕。有些比較有科學背景的企業,早早聽了研究員的建議,建立防疫蝦場,尤其以美國的白蝦場占多數。草蝦帝國的衰敗,使得白蝦成為新的寵兒,不需要像草蝦那樣從海中抓抱卵母蝦,白蝦的生命週期可以完全在魚塭中完成,而且對鹽度適應力強,即便漸漸純淡水養直,都可以撐上好一陣子。

從這一刻開始,賺錢的變成美國白蝦場相關企業與組織,大量輸出種苗到全世界,連續好幾年都供不應求,現今全球80%的蝦場都是以白蝦為主力,這為美國創造上億的利潤,這邊說的是美金~XD
有沒有一種....華人發明鞭炮,外國人做成槍砲的感覺....(((嘆

台灣草蝦帝國後期,一直到拼命撐起來的白蝦王國,再到對蝦病全面投降的結局,期間做出很多掙扎與嘗試,但因為缺乏科學知識,對藥物等使用欠缺長遠思考,就拿孔雀石綠來說,在早期的教科書中,這可是政府認可的食用魚蝦養殖用藥,現在卻變成禁藥,且有驗到就整批退貨,舊有藥物殘留池中無法清除,疾病橫行無藥可醫,更無新藥可用,在多重壓力的追打下,輝煌榮景不復存在,使剩下都市旁一池池荒廢的魚塭......。

小討論:

1.為何蝦子這麼慘,後來還能有九孔石斑,興盛一段時間?

九孔算是貝類,也是生物鏈中較低階層,畢竟....人家濾沙吃藻...也不可能高到哪去,本身就帶有很多雜菌。 海水魚類幾乎每個品種都有自身的免疫系統,製作疫苗則須針對不同魚種、魚病做設計。
但蝦類屬於無脊髓動物,幾乎完全沒有免疫系統可言,近幾十年也有很多研究者投入,但卻都無功而返,不過...如果成功製造出白蝦疫苗,這位研究人員會瞬間成為世界首富。 蝦類只能靠"健康作息",換作對人體的說法是,早睡早起、吃得健康多運動,只能靠這種日常生活的方式來維持健康,所以當單一或複合式疾病上身,就很容易中標。

2.繁養殖白蝦是否窮途末路了?

非也非也~還記得白蝦的優點嗎? >>> 可以在魚塭內完成生命史,也就是說,當白蝦基因庫足夠後,就不需要從野外抓取任何白蝦彌補近親交配的缺陷,而SPF白蝦就變成可行的存在。

就拿雞與豬來說,人們已經不會去抓野生的雞或豬來跟自家的配種,因為目前的基因庫已經比野外更為豐富穩定,且更符合人類的需求。

3.食用蝦子的產量到底有多大?

以現今的飼料以及技術,草蝦單隻單次就可以答100-180萬尾無節幼體(nauplii),白蝦目前產業紀錄單隻單次約20-35萬尾。

4.有哪些管道可以了解更多?

基本上,目前還存活且營運數年,在東南亞有2個以上蝦場的公司,都很有一手。

談到食用蝦,東港水產試驗所在歷史上也扮演一種要角色,廖一久所長花了19年,完成8種食用蝦人工繁殖技術,可以上農民學院去聽課。

毫不搭嘎地提一下,今年台東水產試驗所也有小丑魚課程呦,可以上農民學院找找。

5.台灣還有機會重回世界巔峰嗎?

現在的環境與過往大大不同,但科學知識與技術也相對發達許多,早期的帝國來自科學知識與技術的開發,20年前的日本、美國、法繁養殖技術能超越台灣,也是因為科學基礎研究有做足。實作與經驗當然既必要又重要,但若缺乏新知識與技術改進,很快就會被超越過去,近年來,中國大陸、印尼、越南、菲律賓,雖然缺乏相關知識,卻有政府與民間的龐大支持,短短幾年就逼近並超越台灣的產量與規模。



所以,說到台灣還有機會重回世界巔峰之列嗎? (((靜靜喝抹茶 =v=


PS.其實這段時期還有很多重要的人物與發明或創新,例如飼料等等,在此篇並未敘述。
 
由版主最後編輯:
我知道的草蝦人工養殖幾十年來最成功的一次
(應該是最早的一次也是最成功的一次)
大約是25~30年前
我叔叔在通霄的池子養的草蝦
當時的報紙還有登錄報導過(好像是民生報吧)
好像那次是淨賺了8~9百萬吧.....


PS:宜蘭金車白蝦養殖廠營運也好幾年了
裡面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海水缸
小老板也是站上的資深魚友.......
 
最後編輯:
沒關係。 我們可以轉進

研究龍蝦量產繁殖

鰻魚量產繁殖

帝王蟹繁殖量產

再創世界奇蹟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