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hua

💎💎💎💎💎💎
金幣
27,377
雖然還沒準備換缸,但最近有比較認真的思考若是有下一缸,硬體上的配置規劃,
這陣子跳海的經驗告訴我, 海水的溼氣真的是很恐怖, 因此下一缸規劃的底濾缸是希望能把器材另外隔離在與底缸不同的空間;
由於空間限制, 未來還是只能規劃兩呎的魚缸, 這種小尺寸缸的底櫃要設計成乾濕分離空間, 感覺有點緣木求魚,
想了老半天, 只有在魚缸旁邊再加個櫃子才有辦法達到需求, 不知是否有人有其他更好的想法能建議?

ps: 曾經想過用 Reefer250 底櫃旁的空間, 但那空間實在容不下我要放的東西....

家裡能放魚缸的空間, 大致就是 Red Sea Reefer170 旁邊再加個 60*30 cm 的櫃子,
看下面的示意圖, 感覺會很怪嗎?
底缸空間大概只能放些滴定桶

PH84_F_11_180920173658_3.JPG


PH84_F_11_180920173658_4.JPG


冷水機會放在這兩個櫃子旁的矮桌下, 右邊的櫃子門只能開在窄邊(右側會被擋住),
也就是說櫃子可能還得設計個抽拉滑軌, 才能順利擺放櫃內空間.

另外把目前使用的器材也都畫了示意圖, 這些東西是放在 60*38 cm的櫃子中,
之後要如何縮到 60*30 cm 的抽拉櫃, 還得傷很多腦筋...(感覺現在的擺放空間就不怎麼夠了...)

PH84_F_11_180920173658.JPG


PH84_F_11_180920173658_1.JPG


PH84_F_11_180920173658_2.JPG
 
這.... 大主缸就要配合大底缸, 這樣會壓縮到器材空間....

從兩呎加一呎到三呎缸,底缸應該可以不用變。底缸需保留的緩衝空間,用主缸5cm水位算一般都很夠了,保守一點用8cm算肯定沒問題,所以底缸可以不用放大。不過如果確定要用Reefer 170,那這個問題就不用考慮了。

器材櫃的話,以我現在這缸的失敗經驗,我覺得首先插座數量多估一點,像我做了十個插座,現在已經不夠用了,得加買GHL powerbar來支援。插座與插座之間留的空間可能要大一點,因為有些水族器材的插頭比較大顆,會卡到旁邊的(比如捷寶OW系列)。可以的話針對每個插座做開關更好,但這樣就比較佔空間。

走線的方式先規劃好,有些理線槽真的蠻好用的,可以事先納入規劃。如果要做抽拉櫃,建議不要做滿,櫃子的最深處留大約5cm當做收納多餘線材的空間,這樣看起來比較不亂。
 
訂製魚缸,與底櫃應該比較符合你需求. 你設備其實不多,找家ok的魚店協助做個剛好塞滿你所有空間的訂製魚缸,也許是一勞永逸的方式.

你總水量應該不大,滴定罐應該小小的即可,除非你要一次泡3個月的量.


從我的iPhone使用Tapatalk 發送
 
從兩呎加一呎到三呎缸,底缸應該可以不用變。底缸需保留的緩衝空間,用主缸5cm水位算一般都很夠了,保守一點用8cm算肯定沒問題,所以底缸可以不用放大。不過如果確定要用Reefer 170,那這個問題就不用考慮了。

器材櫃的話,以我現在這缸的失敗經驗,我覺得首先插座數量多估一點,像我做了十個插座,現在已經不夠用了,得加買GHL powerbar來支援。插座與插座之間留的空間可能要大一點,因為有些水族器材的插頭比較大顆,會卡到旁邊的(比如捷寶OW系列)。可以的話針對每個插座做開關更好,但這樣就比較佔空間。

走線的方式先規劃好,有些理線槽真的蠻好用的,可以事先納入規劃。如果要做抽拉櫃,建議不要做滿,櫃子的最深處留大約5cm當做收納多餘線材的空間,這樣看起來比較不亂。

訂製魚缸,與底櫃應該比較符合你需求. 你設備其實不多,找家ok的魚店協助做個剛好塞滿你所有空間的訂製魚缸,也許是一勞永逸的方式.

你總水量應該不大,滴定罐應該小小的即可,除非你要一次泡3個月的量.


從我的iPhone使用Tapatalk 發送

主缸大, 底缸就要大, 除了停電水量變化的因素外, 蛋白機等對應的器材也要往上提升,
Reefer170 能放蛋白的位置, 我覺得已經很小了(若要試沸石桶難度可能更高),
若是主缸加大底缸不變, 很可能日後維護會比較辛苦...

訂製可以省到兩個櫃子的邊板賺到更多的空間, 但我對訂製魚缸的櫃子很沒信心,
目前看到訂製缸的櫃子有超過九成以上不是我喜歡的樣子....
而且我喜歡紅海缸溢流的方式(內置及方便調整到水流無聲), 大多訂製的缸都是背娃娃...
我相信特別要求以上兩樣, 應該是有廠商可以辦到, 但金額可能會超過紅海的價錢, 還要賭做出來品質會一樣, 感覺這買賣把握度太低了....

另外關於滴定桶大小, 這也困擾著我(畢竟這很占空間), 目前我的水量50L, 每天要吃小蘇打水60cc(濃度
65g/1L), Ca 45cc(濃度100g/L), 未來換成 170L 的缸, 這用量勢必會再加倍, 以 3L 的滴定桶來算要撐到一個月添加一次都很拼, 你們都沒有這困擾嗎?

最後阿帆說的那個線真的是大魔王, 目前在我櫃子中的線真的超難整的, 這部分也很難用圖畫出示意....
 
另外關於滴定桶大小, 這也困擾著我(畢竟這很占空間), 目前我的水量50L, 每天要吃小蘇打水60cc(濃度
65g/1L), Ca 45cc(濃度100g/L), 未來換成 170L 的缸, 這用量勢必會再加倍, 以 3L 的滴定桶來算要撐到一個月添加一次都很拼, 你們都沒有這困擾嗎?

最後阿帆說的那個線真的是大魔王, 目前在我櫃子中的線真的超難整的, 這部分也很難用圖畫出示意....

所以我轉鈣反了XDDDDDDD

我原先規劃的滴定桶空間,小蘇打是大約20L,鈣/鎂/備用格各10L,這樣畫下來真的很佔空間。後來轉鈣反,空間省下來放海鹽加補水桶,輕鬆很多。

170L應該也有小鈣反可以用,而且時代演變了,蠕動馬達是鈣反的利器,二氧化碳也有簡單的調整方式,對小缸來說也很好用,有空可以來聊聊,我真的覺得這可以考慮一下。


走線一定要先想好,有些線長度不夠,要理線很難,如果是買新設備(電極、造浪等等),可以趁買的時候就先要求加長,就不用事後再自己延長。而且設缸時要處理比較容易,也比較有動力。像我理線槽買了,但實在是發懶,底櫃已經有器材和底缸了,要佈線比較辛苦,到現在也只弄了一半。剩下一半只能等換底缸時再強迫自己一次搞定,看看會不會整齊一點。


突然想到再補充一個。我覺得底缸適度的加蓋,對防止器材的耗損有幫助。比起濕氣的問題,底缸中的氣泡產生的水沫,對器材的影響更大。因為濕氣不帶鹽,但水沫帶鹽,鹽對金屬的攻擊力比水大得多了。會產生氣泡區域的像是落水區、蛋白區之類的,都很難完全避免氣泡的產生,所以適當的加蓋,有助於減緩金屬的鏽蝕。

像我的底櫃內壁上大約比底缸高20cm處,用手去摸時,感覺不只潮濕,還有點黏黏的感覺。有陣子我拿一塊瓦楞板蓋在蛋白上方的區域,把內壁擦乾淨後,過幾天再摸,只有一點點的潮濕感,但不會黏,表示應該有用。最近cmfish很流行賣有加蓋的底缸,可以去參考一下他們的作法。
 
我滴定就只有這麼小罐,泡大罐保特瓶,兩個星期補一次,即可.
新竹地價貴,你放魚缸那塊可能就幾十萬了,當然要客製塞滿了⋯⋯
d85b2da7170ab122272f961d73ac5f6f.jpg


如果重來,我也要乾濕分離底櫃.


從我的iPhone使用Tapatalk 發送
 
乾濕分離是趨勢。乾邊如果在魚缸下位,仍要注意地震時魚缸水溢出直接灑在電器上。
我是儘量將電器放在有做防水的側面,真的在底部的則放電器箱內做不直接碰水的盡人事,求心安的阿Q式保護。

竟然有KHG CAD檔,厲害
 
所以我轉鈣反了XDDDDDDD

我原先規劃的滴定桶空間,小蘇打是大約20L,鈣/鎂/備用格各10L,這樣畫下來真的很佔空間。後來轉鈣反,空間省下來放海鹽加補水桶,輕鬆很多。

170L應該也有小鈣反可以用,而且時代演變了,蠕動馬達是鈣反的利器,二氧化碳也有簡單的調整方式,對小缸來說也很好用,有空可以來聊聊,我真的覺得這可以考慮一下。


走線一定要先想好,有些線長度不夠,要理線很難,如果是買新設備(電極、造浪等等),可以趁買的時候就先要求加長,就不用事後再自己延長。而且設缸時要處理比較容易,也比較有動力。像我理線槽買了,但實在是發懶,底櫃已經有器材和底缸了,要佈線比較辛苦,到現在也只弄了一半。剩下一半只能等換底缸時再強迫自己一次搞定,看看會不會整齊一點。


突然想到再補充一個。我覺得底缸適度的加蓋,對防止器材的耗損有幫助。比起濕氣的問題,底缸中的氣泡產生的水沫,對器材的影響更大。因為濕氣不帶鹽,但水沫帶鹽,鹽對金屬的攻擊力比水大得多了。會產生氣泡區域的像是落水區、蛋白區之類的,都很難完全避免氣泡的產生,所以適當的加蓋,有助於減緩金屬的鏽蝕。

像我的底櫃內壁上大約比底缸高20cm處,用手去摸時,感覺不只潮濕,還有點黏黏的感覺。有陣子我拿一塊瓦楞板蓋在蛋白上方的區域,把內壁擦乾淨後,過幾天再摸,只有一點點的潮濕感,但不會黏,表示應該有用。最近cmfish很流行賣有加蓋的底缸,可以去參考一下他們的作法。

爬了一下穩定的鈣反似乎有基本消費, 光是要插電的跟線路就不少, 對小缸來說感覺也省不到甚麼體積...
目前剛上手 KHG, 可能暫時就先不往鈣反走.

底缸蓋我也有想過, 不過得要設計平時好操作的, 可能會等東西都到位了,再看要怎麼加裝.
 
我滴定就只有這麼小罐,泡大罐保特瓶,兩個星期補一次,即可.
新竹地價貴,你放魚缸那塊可能就幾十萬了,當然要客製塞滿了⋯⋯
d85b2da7170ab122272f961d73ac5f6f.jpg


如果重來,我也要乾濕分離底櫃.


從我的iPhone使用Tapatalk 發送

新竹地價跟台北比還是差了一大截,我在家裡被限制是因為要低調,免得適得其反缸沒換成,舊的也被拆了!

你那這麼小的滴定瓶,沒辦法盡情的偷懶呀...
 
乾濕分離是趨勢。乾邊如果在魚缸下位,仍要注意地震時魚缸水溢出直接灑在電器上。
我是儘量將電器放在有做防水的側面,真的在底部的則放電器箱內做不直接碰水的盡人事,求心安的阿Q式保護。

竟然有KHG CAD檔,厲害

我的缸真的因為地震水搖出來好幾次了,所以任何插電的都不敢直接放在魚缸旁邊...
KHG是為了橋擺放方式隨手畫的,沒有很精細的量實際的尺寸,若齊大想要這CAD,可能還得再花點空夫擬真些...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