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在幾個月的努力後算是控制到可以接受的地步了,目前缸中除軟體珊瑚無任何生物。在下次進生物前我打算先讓系統徹底穩定下來,透過隔段時間下雙氧水抑制藻類生長確保np是用來養菌的,同時定期添加硝化菌。我並沒有留意np還是燈光是更重要的因素,因為我已經把燈光調到原來的三分之一藻的生長速度還是大致一樣。我不清楚那些藻是不是只靠黃昏的幾個小時就吸收到足夠的光照(我的缸的位置讓它在黃昏時段可能會被陽光直射)。

至於np,除了PO4是大約0.1外其他全是0,估計是我之前關燈的時候餵了珊瑚不少的緣故,或者說我有一個壞習慣就是加水是用自來水的(96L的缸,估計一星期大約會加2L左右的自來水,測過TDS100左右),而每兩星期的換水就會用RO水。

因為我看見有些人燈光開非常猛卻幾乎沒有長藻,所以我在想np會不會是藻類生長更決定性的因素。
 
最後編輯:
如果你是純粹想探討這兩者對藻類的重要性,可以分別對兩項變因做限制來思考。
強光低營養鹽和弱光高營養鹽兩種情形下,我會認為前者更容易長藻。

需要光來提供能量算是幾乎所有藻類的共同特性,只要光夠弱一定能限制其生長,不過其他養分的獲得手段就很多樣了。
珊瑚礁海域的營養鹽夠低了吧?不過許多在珊瑚礁進行的研究其實發現只要把如倒吊等食藻魚類隔離,該區域很快就會被藻類佔領,甚至還有雀鯛會透過驅趕領域內的其他魚來「種植」藻類。

若你去讀一些關於coral reef degradation相關的研究會發現,當珊瑚因為溫度等環境因素開始走下坡時,整個生態系的優勢種就會開始轉為藻類。
因此我認為以限制營養鹽作為藻類控制手段並非最佳解,畢竟在珊瑚能舒服成長的水質沒道理這些適應力強、構造簡單的生物會活不了吧?(反過來說如果連藻都活不了的環境我不覺得珊瑚會長的好)

不過透過減光抑制藻類在多數珊瑚缸大概很難長期使用,畢竟珊瑚也需要光(反之在飼養生物不需要光的情況下效果就會很好)。
所以在珊瑚缸的環境中我認為光照及水質都不是控制藻類的決定因素(當然還是能作為輔助因子)。而我們真正要做的是思考到底要如何讓珊瑚成為優勢種。

老齊這篇:「如何讓魚缸不被惡藻,垃圾海葵擊倒!?」講的挺生動的,可以參考一下。
 
接續上文 如何讓魚缸不被惡藻,垃圾海葵擊倒!?

引用臭酸大的文
hepatus:
以前老魚友養水期會拉比較久
其實等到珊瑚進缸時,幾乎環境就是整缸滿滿的漂亮鈣藻
這情況幾乎很難有其他藻害會卡上
這道理是相通的,只要一直維護著鈣藻,基本上環境也能一樣維持住

但現在不少缸子
雖然珊瑚長的不錯,但藻害還是不時會出現
看看其礁石的狀態大概就能感覺得出差異
所以維持魚缸的鈣藻長好長滿也是防禦藻害的一個方式
不過粗硬的剛毛藻和其他的一些高等藻算是例外,還是得靠人工移除

至於垃圾海葵往往就是由魚缸角落慢慢滋長起來的
只能勤於查看並處理,才不會大量爆發了

我換了活石造景後, 藻比較少在主礁上, 反而原本的咕咾石造景就比較容易有一些低等藻
鈣藻也是抵禦低等藻的方案, 粉紅的也是好看,但多了可能是個問題,
昨天看蝦皮還有賣紅海鈣藻成長劑 :LOL:

如果咕咾石養出一堆怪藻的, 可以試試活石。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