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引用由gelatine在 2006/02/06 08:21pm 發表的內容:
基本上........
取決於濾材移除污染物的能力與溶氧量
理論上
只要污染物移除能力夠強
以及可以提高溶氧量
魚的數量可以大到讓魚游不動的程度
印象中
在 1960 年代左右就有人提出這樣的理論了
他們的前提是如果以最少的空間養殖最多的魚以提供市場所需
實驗還滿簡單的 一個大缸裡 24 小時不停的用空氣壓縮機打空氣
另外過濾槽裡面裝滿活性碳等超強吸附力的除污染劑
魚缸裡裝滿魚 結果證明是可行的
它可以在最小的空間裝滿魚 並且可以存活 / 養大
實際上...... 划不來.........
1. 電費 / 除污染劑使生產成本加多好幾倍 一斤吳郭魚可能要 3000 塊......
2. 傳染病 一隻魚生病 整缸魚全部完蛋 加藥的成本也很難計算
3. 攻擊性 只限於少數攻擊性 / 地域性 / 階級性較弱的魚種可以以此方式養殖
這個實驗現在在加拿大多倫多科學展覽館 (Toronto Science Centre) 好像還有展出
它是用一只圓柱缸 直徑約 1.5 公尺 高 2 公尺
不停的打氣 不停的用沉馬打水
裡面有約 100 多隻 20 - 30 公分的魚 看起來還滿有趣的
但是要講到海水缸.......... 算了吧........
種類 / 體積 / 隻數 / 攻擊性 / 水量 / 污染能力 / 環境 / 硬體裝備等等都要考慮
比單一種類大量的淡水魚類困難太多了........
還是照標準的主缸水量每一加崙 10 公分 (含尾巴最大的量法) 比較安全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