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ATS系統測試 培養藍菌(Cyanobacteria)吸附 硝酸鹽NO3 磷酸鹽PO4 矽酸鹽S

(原創)ATS系統測試 培養藍菌(Cyanobacteria)吸附 硝酸鹽NO3 磷酸鹽PO4 矽酸鹽SiO2 等營養鹽

8_9085_33.JPG

科  名:剛毛藻科(CLADOPHORACEAE)
學  名:Chaetomorpha antennina (Bory) Kutzing ,1847:166
同種異名:Chaetomorpha media (C. Agardh) Kutzing
形態特徵:
藻體綠色,不分枝單列細胞之絲狀體,直立,叢生,高2至5公分。細胞呈圓柱狀,直徑約350∼500μm,長度為直徑的1∼3倍,細胞壁厚且質硬,通常有明顯的層次,內含多核,網狀葉綠體,常分裂為許多小盤狀,具有多個澱粉核。基部細胞形成環狀,具有假根狀固著器。
生 活 史:具有同形世代交替,孢子體與配子體外觀相似。生殖時,孢子體產生4條鞭毛的游孢子,配子體則產生2條鞭毛的配子,同形交配後合子萌芽為新個體,有的配子可行孤雌生殖。此外,多年生的休眠根部,也可長出新藻體。
生態習性:
生長於有大浪之低潮線附近的岩石上。晚秋至初夏是其生長期,常群生。
地理分佈:
屬於熱帶、亞熱帶性海藻,常見於日本中南部、琉球群島、臺灣、中國大陸(浙江、廈門、香港、海南島)、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所羅門群島、夏威夷、印度洋等地。臺灣產於東北部(馬崗、蕃薯寮)、東部、恆春半島、蘭嶼。
8_9085_34.JPG

科  名:石蓴科(ULVACEAE)
學  名:Ulva lactuca Linnaeus ,1753:1163
別  稱:菜石蓴、海青菜、粗海菜、岩頭青
形態特徵:
藻體草綠色,薄葉狀,由兩層細胞構成,形狀多變,有圓形、卵形、長橢圓形。邊緣波狀有缺刻或不規則裂開,但不縱裂至基部。基部由兩層細胞間向下延伸出許多假根狀細胞絲組成盤狀附著器。藻體厚度約30-50μm,高可達30公分。藻體細胞表面觀為多角形,單核,具有片狀葉綠體及一個澱粉核。
生 活 史:
具有同形世代交替,孢子體與配子體外觀相同。孢子體(2N)經減數分裂內產具有4條鞭毛的游孢子,再萌發成配子體。配子體(1N)雌雄異體,每個細胞可產生16∼32個具有2條鞭毛的配子。同形交配為合子,合子再萌發為新孢子體。配子也可行孤雌生殖。
生態習性:
生長在中、低潮帶至潮下帶二米深的礁岩上,隨水流的急緩外形略有變化,在靜水域可長成較寬較大之葉面。在東北角全年均可見,繁盛期在二∼四月。
地理分佈:
全球性泛暖溫帶性海藻,廣見於蘇聯、韓國、日本、琉球群島、臺灣、中國大陸(廈門、香港)、菲律賓、馬來西亞、澳洲、新加坡、印尼、阿拉伯海、大西洋、印度洋等地。臺灣產於全台各地海岸。
 
(原創)ATS系統測試 培養藍菌(Cyanobacteria)吸附 硝酸鹽NO3 磷酸鹽PO4 矽酸鹽SiO2 等營養鹽

下面引用由1714582008/08/22 07:27pm 發表的內容:
那2片板子需要海水流動阿!! ...恕刪
...

下面引用由danmhippo2008/08/22 09:41pm 發表的內容:
您可以再回去仔細的看那張圖. ...恕刪 ...

多謝兩位大大的指教
原來這樣就可以長出藻類
期待實驗的結果喔~~~
 
(原創)ATS系統測試 培養藍菌(Cyanobacteria)吸附 硝酸鹽NO3 磷酸鹽PO4 矽酸鹽SiO2 等營養鹽

順便種些髮菜或昆布來吃吃
 
(原創)ATS系統測試 培養藍菌(Cyanobacteria)吸附 硝酸鹽NO3 磷酸鹽PO4 矽酸鹽SiO2 等營養鹽

下面引用由danmhippo2008/08/22 09:41pm 發表的內容:=-=-=- 以下內容由 danmhippo 在 2008年08月22日 09:43pm 時新增 -=-=-=-
想要嘗試的人也可以用市面上很容易取得的上部過濾盒架燈來取代
+1
透明的上部過濾盒內置石英陶瓷環
環與環直向排列 方便導光
不彷試試
 
(原創)ATS系統測試 培養藍菌(Cyanobacteria)吸附 硝酸鹽NO3 磷酸鹽PO4 矽酸鹽SiO2 等營養鹽

ats系統測試 第八天開始長出藻類 燈具換成pl 13w 7200k 白光
8_9085_35.JPG

8_9085_36.JPG

硬毛藻開始白化 不清楚原因
8_9085_37.JPG

8_9085_38.JPG

藻類培育板的樣子
8_9085_39.JPG

8_9085_40.JPG
 
(原創)ATS系統測試 培養藍菌(Cyanobacteria)吸附 硝酸鹽NO3 磷酸鹽PO4 矽酸鹽SiO2 等營養鹽

http://www.reefcentral.com/forums/showthread.php?s=&threadid=1424843&perpage=20&pagenumber=1
 
(原創)ATS系統測試 培養藍菌(Cyanobacteria)吸附 硝酸鹽NO3 磷酸鹽PO4 矽酸鹽SiO2 等營養鹽

下面引用由fai42382008/09/01 00:51am 發表的內容:
http://www.reefcentral.com/forums/showthread.php?s=&threadid=1424843&perpage=20&pagenumber=1
謝謝 rc論壇裡的內容實在太精采了!!
 
(原創)ATS系統測試 培養藍菌(Cyanobacteria)吸附 硝酸鹽NO3 磷酸鹽PO4 矽酸鹽SiO2 等營養鹽

請問一下,有下過銅藥的FO缸,是否也可用這套系統??
 
(原創)ATS系統測試 培養藍菌(Cyanobacteria)吸附 硝酸鹽NO3 磷酸鹽PO4 矽酸鹽SiO2 等營養鹽

下面引用由Mylike2008/09/04 05:34pm 發表的內容:
請問一下,有下過銅藥的FO缸,是否也可用這套系統??
這我就不太清楚了 沒有查到相關的資料
 
(原創)ATS系統測試 培養藍菌(Cyanobacteria)吸附 硝酸鹽NO3 磷酸鹽PO4 矽酸鹽SiO2 等營養鹽

潮間帶藻在一般家用缸早期的上部滴落過濾就已具備同等條件
大家如果有印象,每次久久一次清洗滴流盒總是附著一層厚厚的綠澡或絲藻
整個滴流盒幾乎被藻類覆蓋的滿滿的也不管它
光是從滴流盒藻類的分佈情形來看其消耗營養鹽效率應是優於ATS小型藻缸系統
這也是滴流盒可以維持長期不換水的最大好處
ATS系統在小弟看來應是底缸普及化為取代滴流盒的商業化對策或方案
小弟無意質疑此系統效率,只是針對潮間帶藻有意培養者,採用光照滴流盒也可以是另一種選擇
 
(原創)ATS系統測試 培養藍菌(Cyanobacteria)吸附 硝酸鹽NO3 磷酸鹽PO4 矽酸鹽SiO2 等營養鹽

[這篇文章最後由never-change在 2008/09/08 02:26am 第 1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jaws2008/09/07 01:42am 發表的內容:
潮間帶藻在一般家用缸早期的上部滴落過濾就已具備同等條件
大家如果有印象,每次久久一次清洗滴流盒總是附著一層厚厚的綠澡或絲藻
整個滴流盒幾乎被藻類覆蓋的滿滿的也不管它
光是從滴流盒藻類的分佈情形來看其消 ...
正確觀念....有12字了嗎? :em01:
 
(原創)ATS系統測試 培養藍菌(Cyanobacteria)吸附 硝酸鹽NO3 磷酸鹽PO4 矽酸鹽SiO2 等營養鹽

下面引用由Mylike2008/09/04 05:34pm 發表的內容:
請問一下,有下過銅藥的FO缸,是否也可用這套系統??
藻類並不怕銅.對fo缸應該可行.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