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可以討論水產養殖的經驗嗎

專營海水觀賞魚販售 線上完整魚隻圖片 透明公開報價
小張 聯絡電話: 0910882971
關於一些前輩在水產養殖這方面又一些想法,我想提供一些建議給各位參考.
在水試所及其它研究單位,對台灣的水產業一直是有貢獻的,不管病毒研究或產官學合作都是可見的.但是有一點要注意的,
他們只在其專業領域做研究,且只用一些較少的量來做一個概數,這樣是不太正確的.為何如此說呢?
1.水產養殖是一營利單位,不是研究單位,他有其成本,會不會每次都當白老鼠,這一點是要考慮的,
2.水產養殖走的是高密度養殖,像這次石班我放養就超過幾百萬顆的蛋,但是研究單位是以少量且條件都比較優良的地方做實驗這是不客觀的.
3.水產養殖的技術都是經驗傳承,無法用科技做背後支撐,如果有,那有幾個養殖業者能負擔呢?我投資我的儀器就花了30多萬.
4.我曾邀請一位教授到我家和一些業者座談,效果不大.....因為大家都認為自己養殖技術及理論最行.
5.綠色水產養殖是一趨勢,但是每個人都認為我再做夢.但是抗生素是會殘留且病毒會強化自己本身防禦能力,因為我們的研究進度趕不上病毒的進化.
6.我覺得生技產品應該是可以解決現有病毒的問題,但有一點誰能整合所有的技術, 水質,生技,微生物,環境監控,養殖技術,藥物只要能整合我相信台灣還是有機會會再成為"養蝦王國"的
轉寄一偏文章跟大家分享.
 
(三) 水產養殖
世界水產品消費量在2000年預估為119萬噸,扣除漁撈所能供應的 100 百萬噸,不足的 19
百萬噸,必須從水產養殖獲得。在83年我國水產養殖之水產品出口值約 121 億,以鰻魚為最大宗,佔118億,而我國在 83年水產飼料出口值約4億元。魚苗方面,我國在83 年魚苗及孵化用
卵總出口值約 1,800 萬元,隨著東南亞對石斑魚苗及虱目魚苗需求的增加,及今年我國石斑魚苗培育技術突破及虱目魚苗的供過於求,魚苗的外銷市場將急速增加。觀賞魚方面,世界觀賞魚年產值約100~150億元,而GATT 曾預估此產業的未來年成長率為10~15 %,我國於80年進口觀賞魚約 1.5 億元,出口約為 0.75 億元;新加坡觀賞魚外銷量約佔世界出口量之60 %,而其廠房面積僅約 25公頃。以國內的土地資源、運輸便利、業者聰穎及勤奮,以及 600餘種觀賞魚繁殖能力之優勢,應有參與競爭與合作之潛力。疫病用藥方面,歐洲 Oxytetracycline 。在鮭魚用量約 6.5噸,世界蝦產量在 2000 年將達一百萬噸,疫病用藥量將達 115 噸以上。
水產養殖因項目繁多,產銷形式複雜,市場精估困難,僅針對具有發展潛力之幾項產品巿場,作以下之補充概估,以為研發方向之參考:
水產用藥:我國內陸養殖業產品價值在82及83年分別為298億及335億,以生產過程中各類藥品約佔生產成本5% 計算,則水產藥品市場約30一34億元。
水產飼料特殊及機能性原料,以飼料佔生產成本 40 %及特殊原料佔飼料成本20%計算,特殊原料市場值約2.5-2.7億元。
魚苗:人工繁殖魚介貝苗 (不含來自捕撈之鰻苗) 在83年價值約19億元。
觀賞魚:觀賞魚水族館在79年及80年,營業總額約30億及20億元。在80年國內漁場生產額約4億元,回估觀賞魚水族業鼎盛期之79年漁場生產額約6億元。
國外技術研發:
(1) 疫苗及藥品:生產魚類用疫苗技術最先進之國家為挪威、美國、加拿大、法國與日本,但疫苗種類僅限於鮭、鱒類,且公司總數不超過十家;蝦類目前尚無疫苗。病原快速檢測劑在北美洲僅一家,限於一種病原菌。目前並無生產水產專用抗生素,大都使用畜產用之抗生素,而其他化學治療用藥的生產則較廣泛。
(2) 水產飼料特殊及機能性原料,增強免疫能力物質的種類及生產國家有β-Glucan (挪威、美國、日本),Lactoferrin及Lacto-Peroxidase (荷蘭),Organic Selenium (美國),增加抗緊迫及增色物質如Astaxanthin,主要在瑞士及美國生產。
(3) 種苗:我國進囗主要為鰻苗、鱒魚苗、種蝦及特殊熱帶魚。目前國外之種蝦、種鰻的培育技術尚未建立。
(4) 觀賞魚:美國佛州、馬來西亞、泰國等有較先進之觀賞魚繁養殖技術,但種類不多。
國內技術研發:
(1) 疫苗及藥品:國內尚未生產水產用之疫苗、檢測劑,僅與外商合作生產少數畜產用抗生素及化學治療用藥,但研究單位應已有若干疫苗及檢測劑製作之基礎技術。
(2) 水產飼料特殊及機能性原料,預拌劑(Premix)的配方及生產技術,國內已相當成熟且已產業化,但單種原料生產僅限於若干有機礦物質。特殊原料因未整合相關產業,尚未能生產。
(3) 種苗:國內已能生產71 種食用魚之魚苗,領先全球。高品質種魚的培育技術則有待開發。
(4) 觀賞魚:國內能大量繁養殖之觀賞魚種達 600 種,也有配成新種的技術,而更深入之育種技術則尚待開發。
 
下面引用由Brick2007/07/19 11:03am 發表的內容:
其實在很互側g信去要的人太多,而且主要是因為許多人把他當作免費飼料的供應站,而不是拿回來繁殖,一天到晚寫信去索取,所以囉.....
我有花過二仟大洋,買輪蟲藻水與橈足類,不過現在都死光了,
因為保種超累!! @@||
 
仔魚還在嗎
林園若是有孵仔魚成功的應該會粉出名喔
 
下面引用由0072007/07/18 05:10pm 發表的內容:
"請問這些問題都沒有產學與政府單位在做研究嗎??"
有阿 只不過 有些東西學術研究會稍微落後實際的東西 或者說學術研究有時候會與實際的應用有落差
研究跟實際做的出來 又是一回事
如果去查養殖的研究 ...
+1
畢竟養殖業者是第一線索面臨的問題不是學術研究可以比擬的
多看一些學術文獻會讓您懂越多且越謙卑
 
"3.水產養殖的技術都是經驗傳承,無法用科技做背後支撐,"
這是我們輸人咖多的地方
其實整體養殖技術的提升 還是要有學術基礎研究支持
不然就會只知道蘋果掉下來 卻不知蘋果為何掉下來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下 商業週刊 1013期 : 小學沒畢業的 台灣鯛魚苗大王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php?id=26355&p=1
請留意第五頁 末段: "邱益華和挪威二十幾個博士賽跑 另一個吳郭魚育種場挪威GenoMar在最近十年崛起,成績直逼邱益華,有吃下中國市場的潛力。"
 
下面引用由0072007/07/20 11:05am 發表的內容:
"3.水產養殖的技術都是經驗傳承,無法用科技做背後支撐,"
這是我們輸人咖多的地方
其實整體養殖技術的提升 還是要有學術基礎研究支持
不然就會只知道蘋果掉下來 卻不知蘋果為何掉下來
...

+1
不是說經驗不重要,很多時後魚養到最後,
不知原因就掛了,這就需要科技學術來協助找出問題,
增加我們的競爭力。才能保持到競對手前面,
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我們的對岸同胞。
 
確實
現在的養殖已不是二十多年前的光景了
看我先生為了養九孔,看的文獻及作的試驗
我都跟他說現在真是科學農業,已不是我公公那時土法煉鋼看別人怎麼做就跟著怎麼做就會賺錢的年代了(水質真是差太多了)

下面引用由elvis02282007/07/20 01:06pm 發表的內容:
+1
不是說經驗不重要,很多時後魚養到最後,
不知原因就掛了,這就需要科技學術來協助找出問題,
增加我們的競爭力。才能保持到競對手前面,
...
 
"在水試所及其它研究單位,對台灣的水產業一直是有貢獻的,不管病毒研究或產官學合作都是可見的.但是有一點要注意的,
他們只在其專業領域做研究,且只用一些較少的量來做一個概數,這樣是不太正確的........"

他們只是限於場地經費和法規.....
我認識幾個離職後都能大展所長,歹年冬也做的有聲有色

雖然您在林園,也許並不知
台灣2,30年前從日本引進技術後,就室外土池有過一段突破
室外池是賭天候,標準天公錢
賭就有輸有贏,
賭贏了就天下第一,輸了就是政府無能
室內池就靠硬功夫,並不是買設備就是科技養魚,
表面張力,過料,殘食,病毒的問題並非國外就沒有
台灣虱 目魚魚苗七成是進口的,不是台灣不會做,是技術輸人而已
鱸魚苗超過九成進口
鯛類出口趴下很久了吧....
老虎斑 苗八成進口
老鼠斑苗 台灣還是搖搖晃晃吧,國外活存率幾年前就做到七成了,林園的林XX魚母死過多少?
東星, 樓上的X董今年不知是進口的多還是自己生產的多?X董魚母死過多少?
林園人才,設備聚集,是很好的生產區,好好加油吧,.....
 
樓上大大
老虎斑苗台灣為主要出口國
主要出口至越南
老鼠斑苗主要出口國為印尼
但是您敢說印尼的養殖技術會比台灣好嗎
我可以跟您說印尼的餌料生物較台灣佳所以他們有辦法繁殖出老鼠斑苗
但也只有一兩成而已
我也是林園養殖業者
 
JILL
去斷言誰養殖技術好是很不客觀的
尤其是如何三言兩語,評斷單一場或整體水準,質和量....

不過我知道從
鮪魚 虱目魚 鼠斑 杉斑
室內池的虎斑
台灣都不如人家
公子小丑 全台基,宜,屏,台東全加起來產量可能還不到人家一個場的產能
而且人家是3公分才出貨,我們兩公分就要搶出貨了
印尼並沒人供應橈腳類豐年成蝦等餌料生物,餌料生物取得遠比台灣困難
老鼠斑不殘食,台灣做不出來,其實只是卡在病毒沒能處理好一個關卡而已,
林園較適合做白身-兩吋苗的育成,
想說的是
自立自強,全世界都在快速進步,台灣停滯不動太久了
當急起直追,.....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