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絲毛藻──痛苦的救贖

劉大~你都自己翻譯嗎?真厲害~~
這看起來, 翻譯的用語應該是對岸的習慣用語

這篇應該是來自對岸, 樓主又擅自拿來po.

這已經不是樓主的第一次將他人文章據為己有
 
這看起來, 翻譯的用語應該是對岸的習慣用語

這篇應該是來自對岸, 樓主又擅自拿來po.

這已經不是樓主的第一次將他人文章據為己有
樓主一開始有PO
原文作者:stephen hopple
原文標題:Green Hair Algae...
原文連接:http://www.reefkeeping.com/issues/20...nftt/index.php
刊號:Reefkeeping [0807]
所以我想樓主只是好心看到這文章分享給大家知道而已
必非將他人文章據為己有
 
真是受用,我也被絲狀藻困擾中……
 
雖然文章很久了, 但還是值得看的

不過小弟有個疑問, 煮石10周, 78華氏度應該是翻錯了

78華氏約等於=25.56度攝氏(就是台灣常用的度C)
(原文是78 degree, 所以應該是78度C)

且如果真的是翻錯, 那麼用78度連續10周煮, 活石內外部的菌象應該都消滅光了

這時候活石變死石, 那為何還要大費周章處理這些"活石"
乾脆買咕咾石來大量替換即可

除非78度連續10周還能保持1/3以上的菌種, 不然這篇文章最大的疑問, 小弟覺得是在這邊, 其它是沒什麼大問題的
 
小弟缸中有一隻"除藻隊長", 長得怪怪的說~~~ 什麼藻都吃, 還有"拔草"的動作! 哈! 酷耶!
PH84_F_24_091124115741s.JPG


缸壁就靠鐘螺大軍! :em01:

我缸中絲狀藻也很多,

我目前缸中就三條魚, 黃三角, 石美人, 花倒吊及青雀都吃絲狀藻耶。

現在我都不丟飼料了, 怕這些魚養成只吃飼料的習慣。:em01::em01::em01:
 
雖然文章很久了, 但還是值得看的

不過小弟有個疑問, 煮石10周, 78華氏度應該是翻錯了

78華氏約等於=25.56度攝氏(就是台灣常用的度C)
(原文是78 degree, 所以應該是78度C)

且如果真的是翻錯, 那麼用78度連續10周煮, 活石內外部的菌象應該都消滅光了

這時候活石變死石, 那為何還要大費周章處理這些"活石"
乾脆買咕咾石來大量替換即可

除非78度連續10周還能保持1/3以上的菌種, 不然這篇文章最大的疑問, 小弟覺得是在這邊, 其它是沒什麼大問題的



有沒有可能是原作者當地的氣溫比較低,所以要加溫維持在和主缸差不多的溫度?

因為這個動作看起來像把活石取出後完全遮光,讓藻無法生長進而死亡,同時加強打氣來維持菌種不至於死亡。

測磷酸鹽像是利用藻死亡釋出的磷酸鹽量,來判斷藻是否都搞定了。
 
推好文,光是翻譯就值得鼓掌...有些人就是不知appreciation是何物...
 
有沒有可能是原作者當地的氣溫比較低,所以要加溫維持在和主缸差不多的溫度?

因為這個動作看起來像把活石取出後完全遮光,讓藻無法生長進而死亡,同時加強打氣來維持菌種不至於死亡。

測磷酸鹽像是利用藻死亡釋出的磷酸鹽量,來判斷藻是否都搞定了。

小弟也想過這個問題, 畢竟是歐美國家, 文章作者居住環境可能會下雪, 假設冬天平均溫度是5度, 甚至是-的
那麼加溫到25.5度對他們來說, 真的就是算煮石了, 畢竟溫度提高了30度以上(換算成台灣, 提高30度就快接近55度了, 但煮石這說法, 其實說法還是有點不妥, 畢竟25.5度是最佳的飼養溫度之一, 所以不能算是煮石)

----------------------------------------------------------------------------
小弟在重新看了一下文章, 溫度疑點先擱置, 又發現一個新的問題, 如您提到的測PO4含量來看藻類是否清除

但請看作者下面這個動作, 是否有疑點出現?

"每周準備另外一個35加侖的桶,簡單涮洗後把石頭挪進第二個裝滿新鮮海水的桶裡;
每兩周檢查一次磷酸鹽含量,要在石頭放進桶裡一周後測量,直到讀數達到零;
六周後,我的測量表明把石頭放進桶裡一周後磷酸鹽為零。我於是開始改為兩周做一次,直到石頭放進桶裡兩周後水裡的磷酸鹽為零"


-----------------------------------------------------------------------------
如果是要把活石內的磷酸給清除乾淨, 消耗為0, 那麼依小弟所知道的採取動作, 應該有4種
1. 持續給活石加強光照, 讓絲狀藻瘋狂生長, 進而消耗取出的活石中的磷酸鹽
然後周而復始的把絲狀藻給清除乾淨(等於移走PO4)

2. 利用PO4吸附劑, 在存放取出的活石桶中, 每天或者一天兩次用馬達吹每顆活石的孔隙, 讓大量粉塵屑屑跑出來, 然後不換水, 靠PO4吸附劑去吸附沖刷出來的磷酸, 兩周後再換水

3. 可能就是作者所用的方法, 利用活石內部高濃度遞減到低濃度的乾淨水中, 兩者PO4平衡之後, 1~2周一次靠換水來移除PO4
所以10周換7次水, 等於如果第一次活石內部PO4=1
換1次濃度降成0.5
換2次濃度降成0.25
換3次濃度降成0.125
換4次濃度降成0.06
換5次濃度降成0.03
換6次濃度降成0.015
換7次濃度降成趨近0測不到

4. 放入大海自淨(但這點比較少人做, 畢竟有些是內陸地區)

而3就是利用濃度高低平衡(有個名詞小弟忘了), 來把活石內高濃度的PO4, 釋放到乾淨的新水(PO4趨近0)
這樣反覆的換水來遞減活石內部的PO4


但作者是用, 不照光的換水方式來達成, 是否又回到跟當初在主缸一樣的情形
就是反而磷酸釋放到一定程度之後再度被活石吸收進去, 因此水中PO4的含量會歸0(一開始是會釋放出來沒錯)


且依照物質不滅法則, 這些PO4到哪去了?
是否兩周換一次100%水, 就有辦法移除活石內部大量的磷酸


而作者是換完水後的一周測一次PO4, 這邊就有點問題
照理說, 假設作者是靠換水來達成移除PO4的目的, 那麼理應換完水之後幾個小時就應該測PO4含量
如果是等待一周後才測量, 這時候PO4就又被活石吸收進去, 那麼此時測量PO4會歸0或者有降低應該是合理的


說到物質不滅, 畢竟海水有太多種轉換, 但沒有經過吸附, 或者其它物質的再利用, PO4怎會憑空消失

就好像藻屏法, 利用快速生長的低等藻來吸收NP, 但如果不週期性的把低等藻從缸內取出
這樣被吸收的NP, 是不是又回重新釋放(低等藻死亡)回水中, 而回到水中的NP, 也會被濾材, 活石進而吸收進去

又或者是蛋白機, 如果不清洗收集杯的汙水, 等水滿之後, 打出來的髒汙又流回缸內, 這樣蛋白機是不是一樣沒有發揮作用
反而一次性的流回這麼多大汙染, 相對來說還不如不用蛋白機來的安全

-----------------------------------------------------

小弟目前的方法也是把有大量絲狀藻的活石取出, 完整刷洗整顆活石之後, 再用淡水沖每顆活石孔隙幾十秒
目前這些活石也放在一個桶子內, 一樣不照光, 已經一個禮拜了, 小弟也會再去測量看看PO4含量


但10周這個方法應該是讓活石內部PO4釋放到水中, 利用換水移除

而如果能用吸附劑(這是個比較懶惰的方法, 但應該比上述有效且快速)
或者是勤勞的做法, 讓活石繼續爆絲狀藻, 然後每周再度清洗活石一次

這兩種方法, 應該會比較容易徹底清除活石內部的PO4, 畢竟真的是利用"外部力量"來移除PO4
而不是讓活石本身靠濃度大小來釋放出PO4, 畢竟這點又會讓PO4重新吸附到活石內
(沒有第3方的幫忙來HOLD住釋放出來的PO4, 如上述兩種說的絲狀藻, 吸附劑)

-------------------------------------------------------

以上是小弟的推論, 當然作者應該是成功之後才發表的
但他的活石處理方式, 小弟覺得有點問題
畢竟作者還有在主缸內調整器材跟其他方法, 不完全是只有處理活石而已

所以理論上不是100%經過處理活石這個動作, 才讓絲狀藻消失, 或者說控制下來的


最後如果作者是把活石丟在各項水質都非常好的海邊, 那麼此活石就會源源不斷的釋放出PO4來達成內部為0的目的

但如果是在封閉且小水量的桶子內, PO4一開始釋放出來, 但後續會不會又被活石吸收回去, 這點小弟抱持疑問的態度


當然如果有更好判讀作者處理活石方式, 也歡迎提出來討論, 感謝啦

PS: 另外小弟是認同欣賞這篇文章的, 不光是找疑點(或許有人會說是找碴吧), 所以盡量用討論的方式來看待小弟的文章, 感謝啦
 
最後編輯:
我自從底缸養了一堆高等藻並刷過主缸之後,主缸再也不長絲毛藻,原本也是覆蓋的整個都是,連食藻螺的殼也滿滿都是,角落沒刷到的依舊還在,但就是不會在蔓延了,史瑞克也餓死食藻螺也死到剩一顆,海蔘也消失,後來我就直接移除底缸的珊瑚砂,多出來的空間用來放更多紅葡萄火焰藻之類的高等藻類,魚缸真的更清潔,缸壁也不用再刷,我開燈時間也是很長,底缸的燈都沒在關,各位可以試試看,這是很省的方式,高等藻長到太多還能拿去賣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