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斯理-小丑繁殖經驗分享續集---970414 再戰黑邊公子 全新主角, 全新卡司, 敬請期待
[這篇文章最後由jeremychen在 2006/07/10 02:15pm 第 1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msc在 2006/07/06 09:40pm 發表的內容:
李兄的研究精神真是令人敬佩,可以說是出師啦....
其實,餌料生物培養與仔稚魚的培育的成敗關鍵,主要重點在飼育者對其發展過程ㄉ充分觀察與問題的解決...
而這點...李兄完全做到啦
MSC兄應該是業內人士喔,感覺非常專業...
在此補充一點點資料
海水魚苗由於口徑多數都比淡水魚苗小很多,所以沒辦法像淡水魚隨便用個鹹水打氣孵豐年蝦無節幼蟲這麼簡單,仔魚死亡率最高的時候通常都是在出生後沒幾天,等長大一點死亡率就會漸漸變低,最主要的關鍵在於海水輪蟲的size及密度.
海水輪蟲通常有三種size,L型,S型,SS型(極小型),品種也不相同,除了品種不同而有大小的區別外,輪蟲的食物及生長溫度也會稍微影響其大小。由於小丑魚仔魚剛孵化的時候是口徑最小的時候,此時最好餵食甲長在160微米以下的海水輪蟲SS型(極小型)品種,過幾天則可餵S型海水輪蟲,長到3mm以上時餵L型...
由於剛孵化的仔魚游泳能力很差,所以高密度的海水輪蟲對存活率有絕對性的影響,海水輪蟲的培養比無節幼蟲難很多,S型及SS型是屬於高溫窄溫型,生長適溫約 28 ~ 33 度,L型是低溫廣溫型適溫約 25 ~ 28 度,一般鹽度都控制在20PPT左右,溶氧在0.9ppm以下不增值,L型種在 2.3 ppm 溶氧以上時,其增殖率與產子數不受影響,S型種在 0.9 ~ 6.1 ppm 之間不受影響,所以L型比較怕低溶氧不怕高溶氧,S型比較能忍受低溶氧,怕高溶氧,所以小型種打氣適度即可,開放式戶外型培養輪蟲,不打氣或微量打氣可抑制橈足類的增殖,這是因為橈足類(節肢動物門的水蚤)的需氧量較高,且橈足類會掠食輪蟲,控制橈足類的數量可增加輪蟲的密度,輪蟲最好餵食富含EPA,DHA的矽藻類或金藻類...
由於微藻跟輪蟲的適合生長環境不同,所以最好是分開培養,如微藻需要大量的氮、磷、矽、鐵及微量元素,而藻類氮源的吸收效率則以氨的吸收效率最高,有維管束的高等植物對硝酸鹽才有較高的吸收效率(主要原因是因為硝酸鹽需要耗能轉換)可是氨卻不利於輪蟲培養..
由於環境的掠食生物(橈足類會吃掉輪蟲)或者菌相,原生生物(如纖毛蟲會吃掉對輪蟲有利的細菌且與輪蟲競爭生長環境)會影響輪蟲的生產密度,所以培養水最好能用漂白水消毒,而後再用用 0.8、0.45 微米濾心過濾及紫外線(UV)殺菌這樣會更好,小水量則可用高壓高溫殺菌(corning兄的的海水就是使用實驗室的設備用高壓高溫殺菌處理..),一般魚友可能沒這種設備,我覺得煮沸法應該可以試試..
取得適當的種源也很重要,建議可以用郵寄的方式跟東港水試所要微藻種跟海水輪蟲種原,我記得是免費的服務,純化篩選過的種原,還有無生物污染的水,對於生物餌料培養密度的提升很有幫助...
當體長大於七公釐後,約四百微米營養強化的豐年蝦幼蟲,或海水橈足類——短角異劍水蚤、模糊許水蚤、 或枝角類缺刺秀體水蚤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差不多2公分左右人磨碎的人工飼料應該就會吃了...
海水蝦苗人工繁殖的投餌順序,自無節幼蟲末期變態為眼幼蟲期時,開始投餵微藻類,一般採用骨藻,自眼幼蟲第二期起至後期幼蟲止,投餵輪蟲 ,蝦苗即將變態為後期幼蟲前,開始投餵豐年蝦無節幼蟲,至後期幼蟲第 10 或 15 天止。後期幼蟲第 10 至第 20 天期間,可以人工飼料投餵.
在此給衛斯理兄加油~~~衛斯理兄跟corning兄真的是台灣業餘海水魚界的人工繁殖達人,同為PH8.4的魚友也與有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