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1
樓主抱歉
我想您可能思考的方向要變換一下
以您的理論來說的確是成立的
原則上不管用什麼方法
只要缸中的含氧量與硝化菌的數量足夠
放入生物就會存活
這理論是對的
所以只要是投入大量的活石/舊海綿/天然海水/舊砂
就可以讓生物入缸後存活
但是一般養水有兩個重點
1.繁殖並附著足量的硝化菌
2.建立穩固的生態環境
以您的理論來說
只能成立第一點的一半
為什麼說是一半?
因為你投入的大量白棉終究會取出
如果含白棉的硝化菌量剛好是平衡的
那一但取出就會失衡
而第二點更是無法滿足
統稱的硝化菌是有很多種的細菌組成的
不同地區的海水或是活石
或是不同品牌的市售硝化菌也不盡相同
當這些同時入缸的時候
還是會有一段開戰時期
最後才會趨於平衡
而這些爭戰與藻期
也是養水的一環
這也是所謂的生態平衡的建立
所以您的方式的確可行
但是絕對"不穩定"
充滿了很多的變數
而唯一最穩定的解決管道就是時間
所以長時間的養水期還是必要的
以上提供您參考^^
哎呀我的話不中聽,你可以看看就好
這支小丑魚可以存活下來,不是因為您發現新的理論,純粹是它的生命耐力
還有飼養的樂趣是在於不斷嘗試給他們更好的環境,觀賞只是附加價值,更不用說是探索他們的生命極限
這也是興趣能不能維持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