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一定是跟系統有關的。只是系統這個名詞對於像我這樣的新手實在很難處理。
比如說:現在我的PO4、NO3比理想值高,那系統就有問題了;如何處理呢?不用特別處理,只要把系統弄好就沒問題了。那麼我這樣的新手就會再問下一個問題,如何把系統弄好呢?
所以這一帖是希望跟大家一起討論如何把系統弄好,之後能夠找到一個有再現性、人人可依循的方式建立一個可長期穩定的系統。
目前我大概有幾個想法需要大家請教的。
營養鹽在缸子內的產生主要是下面四個因素有關:
1. 由外部加入。
魚飼料、珊瑚飼料、掛掉的生物遺骸,以及活著的生物排泄物。控制的方式:不要餵跟不要養!不過這樣太慘了,所以一般SPS的新手如我,魚都很瘦或是很少。把生物負載的額度盡量讓給SPS。
2. 由水體中抽出。
比如說是濾棉、蛋白、沸石,以及各式吸附劑。目前我採用的是三、四天換一次濾棉,把蛋白調成打溼泡,顏色跟泡一下的綠茶很像。減少微生物的工作負擔與未來累積在缸子的營養鹽。
3. 微生物分解。
這個歷史悠久。從早期的柏林、活沙,一直發展到現在的各式商業產品。我比較熟悉KZ,所以是採用這一種方式飼養。(不過單靠KZ我覺得是不行的,只能部份控制在一定程度;不能達到很低的境界。還需要有蛋白、活石等配套)
4. 沉澱累積。
最後一直弄不出來的就沉澱、累積在缸子中了,比如說是底部缸的沉澱或是有機鹽等。我自己是每周換水時順便吸一下底部缸看得到的沉澱物。還有加KZ的一些產品,當然這部分也有人說【強力酵素】等產品。不過因為我缸子很新,所以暫時還不太擔心。
搞了三個多月後,我發現不管KZ的使用方式我如何調整,PO4跟NO3仍無法達到我想要的狀況;所以在高手的啟發下,我開始調蛋白。目前感覺不錯。
其他就要請前輩們多分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