ㄟ鴨冬瓜.(P2.越來越難搞)

專營活體.珊瑚的進口買賣
另提供優質天然海水.飼料.冷凍豐年蝦.浮游生物販售
其實能養到這種程度,我覺得已經養的比我好太多太多了@@

即使是別種類的魚能養很久也不怎麼生病我覺得都不是容易的事情,飼主肯定也是有花心思下去養的,且我認同樓主講的就是蝶魚健康的大多會開口的,不開口的原因不是環境太差就是魚況太差...

但....semeion其實有看到一個重點...就是環境與緊迫程度可能有慢慢轉壞中,菜花病毒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他未必能終身免疫,有點像人類的水痘病毒與單純性疱疹病毒一樣,感染過後抗體會清除大部分的病毒自癒,但免疫力下降的時候又可能會復發...

女王的情況有可能是環境或者是緊迫程度增加造成的,另外就是藍頭蝶的單邊體側是不是有潰瘍?如果有的話也是需要注意,我的蝶魚也常常這樣,我也搞不定@@,最後就死了...

semeion之前大力提倡低密度養殖,但我偏偏愛亂買魚總是養太多,偶然的機會下發現,低密度真的遠比高密度好養多了,很多魚類高密度之下發病是怎樣治機乎都沒用的...所以利用極低的密度自然能降低發病率,魚自然也比較能養的久點...

當然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能保證魚一定不死的啦,但我們總是希望魚能活久一點是吧...總之只要有魚發病都是一種警訊...
 
其實能養到這種程度,我覺得已經養的比我好太多太多了@@

即使是別種類的魚能養很久也不怎麼生病我覺得都不是容易的事情,飼主肯定也是有花心思下去養的,且我認同樓主講的就是蝶魚健康的大多會開口的,不開口的原因不是環境太差就是魚況太差...

但....semeion其實有看到一個重點...就是環境與緊迫程度可能有慢慢轉壞中,菜花病毒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他未必能終身免疫,有點像人類的水痘病毒與單純性疱疹病毒一樣,感染過後抗體會清除大部分的病毒自癒,但免疫力下降的時候又可能會復發...

女王的情況有可能是環境或者是緊迫程度增加造成的,另外就是藍頭蝶的單邊體側是不是有潰瘍?如果有的話也是需要注意,我的蝶魚也常常這樣,我也搞不定@@,最後就死了...

semeion之前大力提倡低密度養殖,但我偏偏愛亂買魚總是養太多,偶然的機會下發現,低密度真的遠比高密度好養多了,很多魚類高密度之下發病是怎樣治機乎都沒用的...所以利用極低的密度自然能降低發病率,魚自然也比較能養的久點...

當然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能保證魚一定不死的啦,但我們總是希望魚能活久一點是吧...總之只要有魚發病都是一種警訊...


我也認同赤子兄的說法...菜花真的未必好了以後終身免疫...我也昰長期觀察後發現真的其實不盡然...菜花能自行痊癒後...還是有再度爆發的機會...總之...多少的容量就要自己衡量能養多少魚...真的千萬別物塞過多!!
 
其實能養到這種程度,我覺得已經養的比我好太多太多了@@

即使是別種類的魚能養很久也不怎麼生病我覺得都不是容易的事情,飼主肯定也是有花心思下去養的,且我認同樓主講的就是蝶魚健康的大多會開口的,不開口的原因不是環境太差就是魚況太差...

但....semeion其實有看到一個重點...就是環境與緊迫程度可能有慢慢轉壞中,菜花病毒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他未必能終身免疫,有點像人類的水痘病毒與單純性疱疹病毒一樣,感染過後抗體會清除大部分的病毒自癒,但免疫力下降的時候又可能會復發...

女王的情況有可能是環境或者是緊迫程度增加造成的,另外就是藍頭蝶的單邊體側是不是有潰瘍?如果有的話也是需要注意,我的蝶魚也常常這樣,我也搞不定@@,最後就死了...

semeion之前大力提倡低密度養殖,但我偏偏愛亂買魚總是養太多,偶然的機會下發現,低密度真的遠比高密度好養多了,很多魚類高密度之下發病是怎樣治機乎都沒用的...所以利用極低的密度自然能降低發病率,魚自然也比較能養的久點...

當然沒有任何一種方法能保證魚一定不死的啦,但我們總是希望魚能活久一點是吧...總之只要有魚發病都是一種警訊...

版主的學識淵博和熱心魚友,是我崇敬的
以致我始終不敢踩入版主的篇幅
最近看到版主發文說低密度養殖,以及版主賣魚減低魚口,我給予最高的肯定
所謂低密度養殖,怎樣的魚口數和水量對比才算低呢?
以前有魚友說:一隻10公分的魚給五十公升的水量
在我的飼養經驗,那是正確的,所謂正確也要有正確的數據說
我的二呎二魚缸,水量約250公升左右,魚缸的設計採各書本的精華自己動手做,下缸的水量超過主缸水量的一半以上,以利硝化菌著床,乾濕式過濾,並在濾材下添加打氣
但在清潔下缸的濾材時,發現只有少數珊瑚骨材,完全包裹著滑溜溜的菌膜,這是未來要改設計的地方,也是提升魚口的正確方法
回歸正題,當我的魚缸,魚數超過十隻以上,每年和其他魚友一樣,寒暑交替時都會被白點或卵圓蟲所困擾,頂多死個幾隻魚,其他魚會自行痊癒,但當魚口數少到六隻時,我發現了一個現象,隨著魚隻數的減少,缸水的温度也可再降低而完全不得白點
現在缸中四隻蝶魚,10到15公分左右,撤掉降温風扇二年多,撤掉加温器一年三個月,室温從36到13度,而水温從31到17度,魚也不會得白點病,增加不換水實驗也已半年了
所以說低密度養殖是概略說法,正確說法應該是:適合生存密度養殖
過去版主的檢疫養殖實驗就是没做,自己魚缸的適合生存密度這一項,過量的魚隻科學數據早已失準了,也是養不活的主因
 
版主的學識淵博和熱心魚友,是我崇敬的
以致我始終不敢踩入版主的篇幅
最近看到版主發文說低密度養殖,以及版主賣魚減低魚口,我給予最高的肯定
所謂低密度養殖,怎樣的魚口數和水量對比才算低呢?
以前有魚友說:一隻10公分的魚給五十公升的水量
在我的飼養經驗,那是正確的,所謂正確也要有正確的數據說
我的二呎二魚缸,水量約250公升左右,魚缸的設計採各書本的精華自己動手做,下缸的水量超過主缸水量的一半以上,以利硝化菌著床,乾濕式過濾,並在濾材下添加打氣
但在清潔下缸的濾材時,發現只有少數珊瑚骨材,完全包裹著滑溜溜的菌膜,這是未來要改設計的地方,也是提升魚口的正確方法
回歸正題,當我的魚缸,魚數超過十隻以上,每年和其他魚友一樣,寒暑交替時都會被白點或卵圓蟲所困擾,頂多死個幾隻魚,其他魚會自行痊癒,但當魚口數少到六隻時,我發現了一個現象,隨著魚隻數的減少,缸水的温度也可再降低而完全不得白點
現在缸中四隻蝶魚,10到15公分左右,撤掉降温風扇二年多,撤掉加温器一年三個月,室温從36到13度,而水温從31到17度,魚也不會得白點病,增加不換水實驗也已半年了
所以說低密度養殖是概略說法,正確說法應該是:適合生存密度養殖
過去版主的檢疫養殖實驗就是没做,自己魚缸的適合生存密度這一項,過量的魚隻科學數據早已失準了,也是養不活的主因



或許這就是人工飼養與大自然飼養的最大差別!!!
 
越來越難搞的冬瓜= =

目前狀況...有點難搞了...那隻死冬瓜..開始不太吃蝦泥了...感覺他好像吃膩了.已經想不出來還有甚麼可以給他吃了= = 昏倒!!!
http://youtu.be/YpZxEQNCDHM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