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海水魚的先天與後天影響因素

台中市北屯區經貿三路二段97號
04-24256656

jeremychen

💎💎🏆🏆🏆
註冊時間
2002/05/24
文章
10,862
按讚
296
經驗點數
10,306
金幣
933
在此以魚到達我們的手中之前為界線,之前的為先天...

手撈魚比較有可能因為網具受傷,氰化物則能保持魚的完美體態,且補獲效率大幅提升,在降低成本的前提下很難不被採用,所以在此先談氰化物中毒,氰離子對重金屬離子有超強螯合能力,細胞色素氧化酶則是含有鐵的一種呼吸酶,一結合馬上失活,細胞就無法進行有氧呼吸,此時很快的細胞就會死亡,決定存亡關鍵主要是攝入的氰離子量,過量攝入則可造成快速死亡,心臟與腦需要大量的氧維持運作,所以最敏感,症狀當然就是昏迷且快速的心臟停搏,但魚體並非無法代謝氰離子,主要代謝方式是靠肝臟的硫氰酸酶轉化成毒性較低得硫氰酸排出體外,這些魚夫是要抓活魚來賣的,所以我相信有經驗的魚夫一定能掌握技巧才能補獲更多的活魚,否則這些魚很難活到我們手中的.

嚴重中毒的魚多半現場或數小時後就死亡,能活到我們手中的魚一定都是中程度以下中毒的魚,然而接近中程度中毒的魚是不可能長期存活的,我認為要活超過一周都很困難了,最多應該也撐不到一個月,這種魚就是我們所謂的"活死魚",外觀也許無症狀或者有潰瘍,行為呆滯,躲藏,對敵害生物無趨避作用(不會逃),腦細胞受損也難以平衡,游動時搖搖晃晃無法正常定位,也無覓食行為.

第二的重要的影響因素就是氨中毒,氨中毒的症狀與氰化物中毒非常類似,因為氨與腦細胞也有很大的親和力,所以過量的氨也會造成昏迷,這通常是長途運輸造成的,高油價時代造成運費高漲,為了節省成本當然就是水包得很小包,氨的攀升當然可以預期,但根據我多次的現場觀察,嚴重氨中毒昏迷的反而不是包很小包的魚,反而是較大包的中型魚,很大包的大型魚與很小包的小型魚昏迷的魚卻非常少,大型魚對氨的耐受力較高可以理解,但為何小型魚損傷很少?且魚種間也是有很大的差異,我多次的觀察進口魚對水中昏迷躺下的大多數都是蝶魚海神仙之類的,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何蝶魚海神仙的高死亡率之謎,但這只是其一因素不是全部,於是我做了實驗來證明我的推論.

我用飲料杯裝海水,以口吹氣進去PH能迅速降低至7以下,當然二氧化碳的來源就是我的肺,然後再用魚實驗,分別用PH8.4與6.5的海水,加入高於20ppm的氨水,高PH這的實驗組的魚會快速的出現神經中毒症狀,亂跳爆衝後約五分鐘昏迷躺下,低PH得魚放在久也是無中毒症狀,直到接近兩小時我失去耐心了就沒繼續實驗了,然而氨中毒昏迷的魚放入乾淨無氨海水會馬上暴斃,而且是屬於心臟停搏型的休克,無法吹水恢復呼吸,一般魚缸內的休克多屬呼吸肌無法正常縮放的休克,但心臟仍有跳動,只要吹水就能恢復呼吸,我認為這是由於高PH加劇了毒性所致,因為外界高氨血液也是高氨狀態,外界低PH也會降低體液酸鹼值降低氨毒性,突然拉升外界PH值會造成體內銨離子又大量轉化成分子態氨讓魚類迅速心臟停搏,然而把氨中毒昏迷的魚放入低PH高氨的水中竟能恢復站立狀態,且恢復站立狀態得魚直接放入無氨海水就不會休克了,這就是為何我告訴大家,從水管買魚短程運輸不需要對水的主要原因,但長時間寄送的魚最好要對水,由其是氨中毒躺下昏迷的魚絕對要對水,不然很容易馬上暴斃.

由於袋中水的空氣無法與外界交換,所以魚類的二氧化碳會不斷的累積,由於溶解度比氧高出好幾倍,在水中形成碳酸後即可降低PH值,分子態氨(NH3)會與H+結合成銨離子(NH4+)而失去毒性,好比氯分子碘分子有超高毒性,但只要是氯離子碘離子就失去毒性的原理是相同的,大型魚的二氧化碳釋出量高所以PH降低很快,小型魚水很少,所以碳酸相對濃度可能也很高PH也能快速降低而失去毒性.

所以對水的技巧也會影響魚類的狀況,我認為對水的技巧就是不能快速拉升PH值加重氨毒性.

再論店家的處理方式,對水的部分後接著就是魚類的藥物處理,比方說抗菌藥浴與抗寄身蟲的藥浴,抗菌藥物由於毒性低就不說明了,但抗寄身蟲藥物多半毒性很高,所以劑量的高低會影響魚類的損傷程度,經驗老道的店家其實很厲害,他們能控制寄身蟲又不毒害魚隻,在下甚是佩服,而後就是系統水質的維護,生意越好的店家水質自然越好,因為包魚水用得多就等於高換水率,所以選擇信譽良好店家購魚,且挑一隻外觀無潰瘍且行為正常會覓食的魚,就等於掌握了良好的先天因素了,甚至我都覺得有些店家技術高超,比我還會照顧魚呢.


那麼,為何即使買來狀況良好的魚,甚至是別人養一段時間的二手魚,來到我們手中卻逐漸失去活力,甚至養死掉了呢?因為在下實在養死太多的魚了,也是逐一用各種條件實驗慢慢釐清了問題的所在,也就是說先天條件好的魚後天失調,健康情況仍是會轉差的,撇除魚中毒過深的因素下,先論環境條件...

一.高氨環境:

大多是新缸或者進魚過速,過量餵食造成的,或者大量使用生餌,就飼料而言,顆粒飼料往往有更高的碳氮比(CN比),碳可以讓異營菌利用同化氮形成細胞蛋白質,且飼料多半有用黏著劑,如羧甲基纖維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簡稱CMC)與磺酸木質素(lignosulfonates)增進硬度與水中安定性,水溶性蛋白質含量遠低於生餌,就氨汙染性來說相對低於生餌,但因為氨是可以輕易量測的,所以容易判斷就不詳細討論.

二:藥物過量:

幾乎所有抗寄身蟲藥物都會造成細胞的損傷,輕微的損傷當然魚類可以修復,但嚴重到影響正常生理代謝時恐怕就難以修復,且會讓魚類健康狀況急轉直下,怎樣的藥物濃度是合理的,這很難說清楚,在下只能做相對性得比較,小魚比大魚不耐藥,不吃的魚也比較不耐藥(可能是無法從進食獲得細胞修復能量造成的),健康程度差的魚也比較不耐藥,嚴重感染的魚也是,所以遇到這些情況,建議務必酌減劑量.

三:水的濁度:

任何有機物經過微生物的礦化作用分解後最後都只剩無機物,如礦物質,或者氮磷,硫鹽類,氮磷,硫鹽類在水中都是最高氧化態且融解於水,由於毒性很低所以學界一般都定義成無毒性,固態礦物質則是沉澱,有機物被微生物利用後就能形成大量的微生物,一般都稱為汙泥微生物,我曾用顯微鏡研究且觀察過這些汙泥微生物,且慢慢追根究柢的去查出品種,微生物的組
成約85%為異營菌,其餘則為微藻,桎狀輪蟲,原蟲,線形動物,小型甲殼類生物,有時因系統設計不良,很容易造成微生物一直懸浮在水中,病原菌多半都有鞭毛來協助黏附,這也是細菌形成生物膜或者感染魚類的主要因子,相對的就容易讓一些免疫低落的魚受到感染,要如何控制?我認為使用底沙但不抽能提供一些幫助,殺菌燈與臭氧也能提供一些幫助,但臭氧的使用要很小心,殺傷分解細菌或者有機物的同時,也能損傷魚類的細胞,殺菌燈只能釋放微量臭氧,所以相對得比較安全,但這也不能完全保證魚類從此之後不受感染了,只是能提供一些幫助罷了.

四:營養不良:

最好食物要多元化,也要搭配部分的生餌海苔紫菜餵食,魚才能獲得能量抵抗病原體.

五:不良的海水:

如使用有問題的海水素.

六:手賤:

我認為亂動濾材很容易釋放懸浮的細菌.

以上則為後天的主要影響因素,雖然我們知道了這些,但實際上卻有執行的難度,低價競爭下魚很快就被買走了,所以很難找到會吃的魚,所以這考驗人的EQ,忍得住慾望的人能獲得較高的存活率,像我EQ低所以就死得多@@,有時我們常聽到說這樣做魚也不會怎樣,我在想也許那些魚就是他常常這樣做之後僅存的魚種,表示這些魚體質異於凡魚,怎麼操都操不死,但不代表所有的新魚也能耐受,以上是我死了無數魚慢慢覺察出的影響因素,並分項實驗逐一證明過的,應該跟實際不會有太大的差距,但海水魚飼養博大精深,仍有許多成謎的問題至今仍無法突破,在下也只能不怕失敗堅持到底的找出答案,希望能對各位有些微薄的幫助.
 
最後編輯:
大推,十分的清楚明白
尤其是ph的部份,再來是中毒的學理說明

以菲律賓線公子小丑為例,大多是氨中毒
因為氰化物對漁夫來說也是成本,小丑魚習慣是躲在海葵裡
補捉比較沒有難度,反而是大型神仙如果不是晚上捉
就要靠藥物了,所以購買活體時要仔細挑
在水管待比較久的比較貴,但養不活的其實最貴

每看赤子版大的文章總是頻頻點頭
光是打那麼多字就很花時間了
更不用說實驗的過程了
版大辛苦了
 
好文章
收藏
版大辛苦了
第六點 一針見血
要把手綁起來 ==
 
大推,十分的清楚明白
尤其是ph的部份,再來是中毒的學理說明

以菲律賓線公子小丑為例,大多是氨中毒
因為氰化物對漁夫來說也是成本,小丑魚習慣是躲在海葵裡
補捉比較沒有難度,反而是大型神仙如果不是晚上捉
就要靠藥物了,所以購買活體時要仔細挑
在水管待比較久的比較貴,但養不活的其實最貴

每看赤子版大的文章總是頻頻點頭
光是打那麼多字就很花時間了
更不用說實驗的過程了
版大辛苦了
我個人也認為氨中毒可能更甚於氰化物中毒,我覺得毒魚的實際情況也許沒大家想像中的嚴重,中毒過深的魚應該很難撐到我們手中的,後天的調養一樣佔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其實有些店家的養殖技術我很佩服,每當我開始懷疑魚死亡是來源因素時我就會跑去看看店家同批進的庫存魚,大多活得好好的阿@@,明明是我自己搞死的,不能怪店家了= =

站在店家的立場,魚的損傷也是成本,低價競爭下誰又希望自己的魚還沒賣出就死亡呢?拉瑪客應該是中部最大的盤商應該體會很深...
 
我個人也認為氨中毒可能更甚於氰化物中毒,我覺得毒魚的實際情況也許沒大家想像中的嚴重,中毒過深的魚應該很難撐到我們手中的,後天的調養一樣佔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其實有些店家的養殖技術我很佩服,每當我開始懷疑魚死亡是來源因素時我就會跑去看看店家同批進的庫存魚,大多活得好好的阿@@,明明是我自己搞死的,不能怪店家了= =

站在店家的立場,魚的損傷也是成本,低價競爭下誰又希望自己的魚還沒賣出就死亡呢?拉瑪客應該是中部最大的盤商應該體會很深...





明明是我自己搞死的,不能怪店家了= =

我也這麼認為....很多人都會只先怪別人 都不先看看自己
 
看君一席話,勝讀萬卷書
 
所以氨中毒的魚,應該要先在低PH值無氨的海水中,
等體內的氨稀釋之後,才能轉到正常PH (>8)的海水。
不知是否正確?
PH 提升速度要多緩慢才不會傷魚?在無氨的水中。

附上一張NH3 百分比。

PH84_F_7_141102211948.JPG
 
我個人也認為氨中毒可能更甚於氰化物中毒,我覺得毒魚的實際情況也許沒大家想像中的嚴重,中毒過深的魚應該很難撐到我們手中的,後天的調養一樣佔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其實有些店家的養殖技術我很佩服,每當我開始懷疑魚死亡是來源因素時我就會跑去看看店家同批進的庫存魚,大多活得好好的阿@@,明明是我自己搞死的,不能怪店家了= =

站在店家的立場,魚的損傷也是成本,低價競爭下誰又希望自己的魚還沒賣出就死亡呢?拉瑪客應該是中部最大的盤商應該體會很深...
所以要多鼓勵去買那些對水較久的店家喔,(因為進魚時,減低ph值的衝擊)先不說哪一家比較好,但我感覺,確實會比較注意對水(我指的是店家從國外進魚)的店家,他的魚存活率較高
 
所以氨中毒的魚,應該要先在低PH值無氨的海水中,
等體內的氨稀釋之後,才能轉到正常PH (>8)的海水。
不知是否正確?
PH 提升速度要多緩慢才不會傷魚?在無氨的水中。

附上一張NH3 百分比。

PH84_F_7_141102211948.JPG
之前的實驗結果是只要低PH即可讓氨中毒昏迷的魚站起來,即使低PH高氨也無所謂,站起來後直接丟魚缸感覺不出差異,但精細點的處理方式當然是低PH無氨水最好,只要魚恢復正常游動即可丟魚缸內...

昏迷的魚還沒站起來之前,PH最好都不要拉升,儘量維持在7以下是最好,但實劑的操作上市有難度的,建議一般人先別這樣搞,水中化學相當複雜,海水降低PH沒想像中的簡單...碳酸濃度太高也是會中毒的.
 
六:手賤: +1

大多數魚友及小弟的通病(手賤),小弟已害死無數隻會吃顆粒的愛魚。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