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圓鞭毛蟲防疫大作戰與檢疫缸的設置

精挑細選各國精緻水族用品 提供您更高品質的水族養殖環境
各國產品線歡迎水族同業批發 LINE ID:apple_aqua

Ramelow

🔰
註冊時間
2015/01/16
文章
49
按讚
3
經驗點數
6
位置
高雄市
金幣
15
魚缸大小
3尺
系統類別
底部式過濾
生物種類
軟體以及海水魚
魚缸資料簡介
3呎開放海灣缸底部過濾
主馬達 EDEN 159
菲德特 (FLEXI-M)94cm x2
(紅海燈管 white x2, blue x2)
可麗 (CREE LED) blue x1
蛋白機 MACRO SP 250
阿提卡 DBA-200 1/4 980L 冷水機
自動補水器 AUTOAQUA SMART ATO-Sato-100
陶瓷環 x 18L
Orace B4FP200PL30 polyene 200um 過濾袋
卵圓鞭毛蟲防疫大作戰與檢疫缸的設置

當我在整理這一篇文章的同時,是懷著虔敬的心情來跟大家分享的,因為我自己的水族箱也經歷過這些苦難,而且坦白講在此之前我準備的檢疫缸一直沒有使用,就是因為卵圓鞭毛蟲的感染才逼我真正重視檢疫這一塊。

筆者在飼養海水魚之後與一些朋友閒聊,發現許多第一次養海水缸的初學者在經歷了漫長的養水過程以及軟體進駐後,總是滿懷期待地購買海水魚放入水族箱,或許是受到迪士尼電影「海底總動員」的影響,想養幾尾小丑魚的夢想一直讓魚友紛紛跳海,但每每放魚一陣子之後就開始有小丑魚一尾尾地死亡或是悄悄地銷聲匿跡,不服輸的人就會再沈寂一陣子之後重新購買新的魚,但也不禁納悶小丑魚會比較難養? 而我也同樣經歷類似的過程,每每小丑魚身上出現漂浮的脫膜,都會認為是水質不良所導致,曾經有水族館的老闆告訴我小丑魚適宜的鹽度與養珊瑚比較低,珊瑚大概在海水比重1.023-1.024間養的比較好,但魚卻是比重較低約1.020-1.016間飼養較好,因此又有一陣子在放魚對水時將對水的時間刻意延長,讓魚可以滴流的方式逐漸適應水溫以及鹽度上的變化,但其實雖然做了許多針對水質的努力,但許多海水魚仍然逃離不了死亡的命運。

我開始瞭解原來造成魚類大量死亡的元凶可能不只是水質不佳這樣的單純,尤其是很小心的對水以及放魚的程序之後,魚的身上很快就會出現一些白色膜狀物,甚至於在放魚的第二天就可以看到這些變化,然後在第三天第四天魚就開始轉變成虛弱,決心來探究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變化,最後重新拾起鎳子與剪刀,回想大學時魚病學實習總要解剖病魚,來觀察病理上的變化,現在是為了得到正確的診斷而得親自做這樣的事,因此如果真想改善海水魚死亡的命運而提出對策,還是得先確定海水魚身上所感染的到底是哪一種病原。

卵圓鞭毛蟲之生物學上分類與拉丁學名字義上之探討

感染魚類的原生動物門 (protozoa) 下面還細分有四個亞門:
1.Sarcomastigophora (肉足鞭毛蟲亞門)
2.Ciliophora (纖毛蟲亞門)
3.Sporozoe (孢子蟲亞門)
4.Cuidospora (極囊孢子蟲亞門)
基本上這是繁雜的分類系統,每個亞門又細分為許多綱以及上綱,每個綱之下又各自有細分的目,目之下又各自細分科、屬、種...家族非常的龐大複雜,其中Sarcomastigophora (肉足鞭毛蟲亞門),字根-sarco為肉足之意,字根-mastigophora為鞭毛之意,protozoa+ flagella=flagella(鞭毛蟲),另外一群細胞具有 amoeboid,為除了鞭毛之外尚可利用肉足運動,此亞門又可分為兩個上綱(superclass),分別是鞭毛蟲上綱(mastigophora)以及肉足蟲上綱(sarcodium),其中鞭毛蟲上綱又區分為class1植物性鞭毛蟲綱(phytomastigophora)以及class2動物性鞭毛蟲綱(zoomastigophora),而卵原鞭毛蟲則屬於植物性鞭毛蟲,有些具有葉綠素顆粒(chlorophpll)可行光合作用,因此有些學者將之歸類於藻類來探討:

Oodinium,第一個字母O為卵之意,第二個o為連接詞:
O(卵)+o(連接詞)+ (dinum圓鞭毛蟲)=卵圓鞭毛蟲
Amyl +o+odinum=Amyloodinum (點卵圓鞭毛蟲)
→形容詞 + o +(另一形容詞”可略”) + 名詞 = 蟲名

專以寄生海水熱帶魚的卵圓鞭毛蟲,隸屬原生動物門鞭毛蟲亞門下之渦鞭毛蟲目,其特徵為蟲體具有纖維性外殼,分為兩葉,殼表面有一橫行溝,內含鞭毛兩枚,較短的一枚隱藏於橫溝內,另外一枚則向後方伸出,簡單的講,卵圓屬(Oodinium)的寄生蟲經常是養魚的朋友所困擾的,尤其是感染淡水魚的卵圓偽足蟲(Oodiniumlimneticum)、卵圓單眼蟲(Oodiniumpillularis)以及感染珊瑚礁魚類的(Oodiniumocellatum),更是常常導致海水魚死亡之主要禍害。

感染歷史以及沿革

卵圓鞭毛蟲原蟲的軀體具有纖維性的外殼,並分為兩片,殼面有一橫行之溝,內含鞭毛兩枚,較短的一枚隱藏於橫溝內,另外一枚則向後方伸出。大約70年前倫敦水族館中首次發現寄生魚海水魚身上,於1943年由E.M.Browm 定名,隨後又經Nigrelli進一步確認,此原蟲主要侵犯海水魚類的鰓部以及皮膚,導致鰓部出血、發炎以及壞死以及上皮細胞的腫脹,接下來會導致細菌性二次感染,臨床症狀會出現呼吸急促、浮頭、反應遲鈍、以軀體摩擦石塊或礁岩搔癢,接下來病魚的反應會變得遲鈍,食慾也便差或無食慾,再來就孱弱至死亡。

卵圓鞭毛蟲的生活史概述 (Life cycle)

卵圓鞭毛蟲具有三段式生活史,當接觸到魚類鰓部以及體表時,就以縱走的長鞭毛攀附於其上,並且伸出類似偽足的附肢,穿透寄主的鰓瓣或皮膚,旋即鞭毛以及橫構就此消失,轉而形成寄生階段的梨行營養體,此時會對寄生部位造成嚴重的炎症反應,導致組織的出血以及壞死。3-7天之後,當營養體成熟就會從魚體上脫落,並且在孢囊內形成繁殖階段的孢囊體。於水溫25℃的環境下,每個囊體於3-4天內分裂達8次之多,然後釋放256個具有感染力的細胞,稱之為雙鞭毛孢子,藉由鞭毛的擺動,雙鞭毛孢子可以在海水中游泳,當附生魚寄主身上時就會變成一個營養體,並且重新開始循環。因此理論上一個營養體可以在一哥月內繁殖40億以上的雙鞭毛孢子,因此不難想像為何此種寄生蟲為何具有如此強大的毀滅性,如果在養殖魚類上亦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幾乎每一本有關海洋水族的書上都會這樣說,如果雙鞭毛孢子在24小時內沒有找到寄生宿主就會死亡。不過現在已經發現在25℃ 的環境下,雙鞭毛孢子在缺乏宿主的情況下仍能生存7-8天,且有6天都仍具有高度傳染性,甚至在低溫下牠們能夠存活得更久許多。理論上在一般的水族箱24-26℃,所有的雙鞭毛孢子會從5天的孢囊體內脫離,且在7-9天內死亡。因此將病魚移除兩週後,水族箱中應該沒有寄生蟲才對,然而在研究中指出,雙鞭毛孢子有時後成長的非常緩慢,且從孢囊體脫出的時間也沒有一定的規律,因此發現在37天之後仍有雙鞭毛孢子會出現於水中,原因不明,尤其是在較舊的循環系統特別容易發生此種現象。

以往認為浸泡淡水會引起卵圓鞭毛蟲的營養體破裂,因而從魚體上清除寄生蟲,然而這並非事實,因為營養體只會形成孢囊體從魚體上脫離出來。有人發現孢囊體可在淡水中存活超過六週,且回到海水的環境後仍然可以繼續分裂並繁殖出雙鞭毛孢子,但是淡水仍然會影響到卵圓鞭毛蟲的存活時間,比方說牠在淡水中比在蒸餾水中活得久,甚至在某些硬水中仍然能正常分裂,但在淡水中是無法產生雙鞭毛孢子。

以往認為含氯的漂白劑是全面消毒並能處理水族箱的好方法,但研究指出卵圓鞭毛蟲無法輕易地被氯化作用殺死。孢囊體在每公升的水中添加一毫升的稀釋漂白劑溶液中浸泡一小時或在每25公升的水中添加一毫升的稀釋漂白劑溶液浸泡24小時後仍能正常繁殖,而一般細菌在每50公升的水中添加一毫升的稀釋漂白劑溶液中浸泡20小時之後就能被完全殺死。

在藥物治療方面,通常認為雙鞭毛孢子囊體更容易被藥物以及化學藥品殺死,且一般用混合藥劑比單方有效。但實際上沒有任何硫酸銅配劑可以預防分力或殺死雙鞭毛孢子,甚至再反覆使用5-6次之後仍然無法有效治療。然而在高濃度的硫酸銅劑量下,一些孢囊體會導致不正常分裂,製造出乘對但無游泳能力的雙鞭毛孢子,或是游動行為不正常的雙鞭毛孢子,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以硫酸銅配劑藥物連續或間歇性控制卵圓鞭毛蟲時有效用,卻無法將牠們完全根絕的原因。

事實上,很多都只能死後解剖,來不及治療就死了,所以看到的就是病變的照片,如果藥物控制真有好轉,從外觀就可以看出皮膚的病灶區域減少,你不會想把能恢復的魚取鰓絲來解剖鏡檢,卵圓鞭毛蟲發病的速度非常快,死亡率也非常高,很多書籍上也坦白寫著如果您的魚看到症狀就已經病入膏肓了,已經發病有症狀的魚不一定救得活,一旦有魚發病同一水族箱的魚泰半已經被感染,必須立即治療,一般3-4天,不然最多撐5-6天至一週,魚就死了。

筆者的水族箱裡頭倒是有些魚從來沒有發病,而且在大部分的魚都死去的同時,又繼續存活下來。也有一些魚是產生了症狀,但不會很嚴重而自行痊癒。這些魚是哪些我記錄如下:

從來沒有發病的魚種為:
1. 六帶擬唇魚(俗稱六線龍) Pseudocheilinus hexataenia
2. 伊津狐鯛 Bodianus izuensis
3. 帶尾新隆魚 Novaculicthys taeniourus

發病了但自行痊癒者有這些魚種:
1.金黃遍羅魚(俗稱黃龍) Halichoeres chrysus
2.尖擬鬥娘魚 Paraglyphidodon oxyodon (幼體yg 存活) ,存活率 1/6 (6尾中存活1尾)
3.褐擬鬥娘魚 (俗稱皇帝雀) Paraglyphidodon nigroris (幼體yg 存活) 1/9 (9尾中存活1尾)
4.小鱗帕麼魚 (俗稱印度紅雀) Parma microlepis (幼體yg 存活) 1/6 (6尾中存活1尾)

小丑魚感受性依次是公主小丑感染最快也死很快,其次紅小丑,不過都三天內死光,雙帶小丑撐比較久約5天。
有些魚撐比較久,但終究還是死了,印象中倒吊類撐比較久,紫龍與藍鰍(Lobroides bicolor)在5日內跳缸,因為感染的魚會換氣困難也因此增高了跳缸的機率,蝦虎中的豹紋蝦虎撐過一週才死亡。
以上這些存活或是恢復的魚都是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因為軟體混養缸根本抓不到牠們。
至於在大自然中這些原蟲病原微生物是否有相剋的生物可以去抑制牠,因為缺乏這方面的文獻所以還無從得知。

一般公認最有效的處理方式是排空水族箱,以淡水清洗或浸泡,然後再注水,但此種方式仍無法杜絕卵圓鞭毛蟲,在移除水族箱所有魚類和生物之後,可以以下述方式處理做一次安全措施:
第一,將含有海水的水族箱空置6-8週以確定所有的雙鞭毛孢子都已蛻變且死亡,此項程序可以藉由提昇溫度達35℃以上,可縮短至兩週。
第二,於每公升海水添加4毫升的漂白劑浸泡,循環24小時,然後以淡水徹底沖洗水族箱,再重新開始飼養。
第三,將水族箱排空,並且讓它完全乾燥,再重新注入新水,因為雙鞭孢子,甚至孢囊體中的卵圓鞭毛蟲都無法在乾燥環境下存活下來。
預防與控制卵圓鞭毛蟲的界線並不是十分明顯。一般以淡水浸泡就能清除新魚大部分的寄生蟲,但一些已經深陷於鰓瓣或體表的黏液中的卵圓鞭毛蟲,仍會在水族箱中成長以及繁殖,而附有紫外線殺菌燈或矽藻土過濾器的水處理系統,對一般病原菌的控制有實際的助益,但仍無法被證實可以完全有效地控制。因此預防最好的方法就是對新魚進行無藥物的隔離檢疫,若卵圓仍無法完全清除的情況之下使用銅配劑藥物控制仍不失為一有效的處理方式。觀賞於雜誌上說市面販售的SERA治療卵圓鞭毛蟲藥物A+B劑能有效地控制卵圓鞭毛蟲的活動,達到治療的效果。治療後再以SERA銅測試劑檢驗銅離子的濃度,再以SERA水質安定輯迅速地中和銅離子即可。

看了以上這一大堆控制以及治療的方式之後,相信大部分的人都會張口結舌訝異處理過程的繁複,清空魚缸乾燥,新進魚兒的完全檢疫等許多的措施,我自己認為只做得到檢疫的部分,個人感覺不會這麼複雜地處理問題,看來最簡單的方是就是檢疫缸的設置,真的要飼養一段時間沒有發病才放進主缸。

臨床症狀圖片

:em04:感染初期的公主小丑,6小時就可以發現症狀
PH84_F_10_150508112200s.JPG

原圖連結(Large Size Image)                              拍攝資訊(EXIF)

:em04:感染24小時的雙帶小丑
PH84_F_10_150508112644s.JPG

原圖連結(Large Size Image)                              拍攝資訊(EXIF)

:em04:感染的公主小丑所出現的眼部症狀,此時病魚的視力會喪失,因此躲在單苞珊瑚中尋求保護
PH84_F_10_150508112907s.JPG

原圖連結(Large Size Image)                              拍攝資訊(EXIF)

:em04:公主小丑感染所出現的浮頭現象,此症狀主要是鰓部被附著寄生,產生病變導致換氣困難因而浮出水面,36-48hr
PH84_F_10_150508113117s.JPG

原圖連結(Large Size Image)                              拍攝資訊(EXIF)

:em04:準備解剖死亡的病魚,但顯微鏡下的病變因為缺乏支援的照相系統,所以很可惜無法拍攝
PH84_F_10_150508113257s.JPG

原圖連結(Large Size Image)                              拍攝資訊(EXIF)

:em04:很可惜我的顯微鏡照相系統故障,所以藉由翻拍觀賞魚雜誌上的圖片來跟大家解釋病變
PH84_F_10_150508113435s.JPG

原圖連結(Large Size Image)

我的治療措施

:em04:診斷後確診卵圓鞭毛蟲,展開換水工作,得將所有魚都撈出,大工程一樁,認命吧!
PH84_F_10_150508113951s.JPG

原圖連結(Large Size Image)                              拍攝資訊(EXIF)

:em04:檢疫缸轉換為藥浴缸的同時需要移除或先關掉蛋白機
PH84_F_10_150508114501s.JPG

原圖連結(Large Size Image)                              拍攝資訊(EXIF)

:em04:我使用海水素來配置人工海水
PH84_F_10_150508114628s.JPG

原圖連結(Large Size Image)                              拍攝資訊(EXIF)

:em04:海水的比重我是調整至1.020-1.024之間,光學的比重計雖然準確,但光線暗的地方卻不容易判讀,所以簡易型與光學比重計
PH84_F_10_150508114759s.JPG

原圖連結(Large Size Image)                              拍攝資訊(EXIF)

類症鑑別

基本上診斷還是以顯微鏡下的檢查為主,面對寄生蟲感染的問題,得先瞭解造成一般脫膜與卵圓鞭毛蟲所造成的感染是不同的病原,卵圓鞭毛蟲的感染也許會有人將小丑魚的脫膜以及海水白點病混淆,卵圓鞭毛蟲在鰓絲鏡檢時呈現黑色無運動性的黑點,而造成脫膜的盾纖毛蟲呈現透明會移動且速度很快,而白點病原蟲於顯微鏡下會轉動,而且很巨大。如果以肉眼觀察白點病不太會造成體表黏液脫膜。
其實只要是購買了新的魚,都不要相信買回來的魚能完全沒有寄生蟲或是危險的病原菌,而你可以去思考為什麼海洋裡也不是完全這些有害的微生物,但是為什麼大部分的魚類都沒有生病?最主要海洋是一個非常複雜而健全的生態系統,當您的水族箱愈穩定,縱然少數的魚類生病所造成的危害也會比較少,生態系統的健全可以讓您的水族箱更快恢復健康,因此主缸的養水過程非常重要,真的是要有一個完好的生態系統才能支撐整個水族箱的生態,養水的程度幾乎要能做到你扔進去兩三條腐敗的死魚,水族箱的硝化菌也能很迅速將這些腐敗的殘骸分解成無害的物質,同時也請避免大量的一次進魚,換句話說進魚的數量愈少愈好,速度放慢愈慢愈好,讓水族箱能逐漸增加這些新生物的負荷。平日也得避免過量的餵食,高密度的飼養環境與過度的餵食除了會導致魚兒的緊迫 (stress) 降低免疫系統對疾病的抵抗力之外,都會導致卵圓鞭毛蟲的預防與控制變得更困難與複雜。

最後感謝赤子所提供的部分經驗以及類症鑑別資訊。

資訊參考:
1.AmericanAquarium MARINE OODINIUM
(Amyloodinium Ocellatum) & Brooklynella
https: //www.americanaquariumproducts.com/Oodinium.html
2.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 碩士論文.
卵圓鞭毛蟲(Amyloodinium ocellatum) 之冷凍保存. 與體外培養之研究. Studies onthe cryopreservation and in vitro ...
3.Aquarium觀賞魚大百科「海水魚特輯」p110-112
海水魚的致命殺手-談卵圓鞭毛蟲的預防與控制方法
4.Aquaculture forveterinzrians: fish husbandry and medicine
Edited by LYDIA BROWN p112 Oodinium spp.
5.董明澄教授之魚病學筆記魚病學筆記
<photo id="1" /><photo id="2" /><photo id="3" /><photo id="4" /><photo id="5" /><photo id="6" /><photo id="7" /><photo id="8" /><photo id="9" /><photo id="10" /><photo id="11" />
 
最後編輯:
太棒了!!!謝謝大大你的分享,我一直都有這種困擾,看完後準備回去清空乾燥魚缸!!!
 
趕快收藏起來,可是醫生!你提到"診斷後確診卵圓鞭毛蟲,展開換水工作,得將所有魚都撈出",但撈出來後怎麼辦呢?
是否可以補充說明一下治療的方式,和新魚入缸前的檢疫要如何做比較徹底~ 謝謝啦~
 
真的是很棒的一篇文章
 
37天後仍可發現...這讓人怎麼完成檢疫呀!
 
獸醫師也棘手的病啊.....~_~

如果不用銅藥 一般用的鞭毛蟲驅蟲藥可以用嗎?

XX挫 ,XX達挫類?
 
最後編輯:
很認真的獸醫師,真的好少本科的專業人士會上來談談,應給予鼓勵,可是看完了還是納悶,可以繼續談談,如何才能在軟體缸養好小丑呢,感恩
 
補充說明如下:

筆者的水族箱裡頭倒是有些魚從來沒有發病,而且在大部分的魚都死去的同時,又繼續存活下來。也有一些魚是產生了症狀,但不會很嚴重而自行痊癒。這些魚是哪些我記錄如下:

從來沒有發病的魚種為:
1. 六帶擬唇魚(俗稱六線龍) Pseudocheilinus hexataenia
2. 伊津狐鯛 Bodianus izuensis
3. 帶尾新隆魚 Novaculicthys taeniourus

發病了但自行痊癒者有這些魚種:
1.金黃遍羅魚(俗稱黃龍) Halichoeres chrysus
2.尖擬鬥娘魚 Paraglyphidodon oxyodon (幼體yg 存活) ,存活率 1/6 (6尾中存活1尾)
3.褐擬鬥娘魚 (俗稱皇帝雀) Paraglyphidodon nigroris (幼體yg 存活) 1/9 (9尾中存活1尾)
4.小鱗帕麼魚 (俗稱印度紅雀) Parma microlepis (幼體yg 存活) 1/6 (6尾中存活1尾)

小丑魚感受性依次是公主小丑感染最快也死很快,其次紅小丑,不過都三天內死光,雙帶小丑撐比較久約5天。
有些魚撐比較久,但終究還是死了,印象中倒吊類撐比較久,紫龍與藍鰍(Lobroides bicolor)在5日內跳缸,因為感染的魚會換氣困難也因此增高了跳缸的機率,蝦虎中的豹紋蝦虎撐過一週才死亡。
以上這些存活或是恢復的魚都是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因為軟體混養缸根本抓不到牠們。
至於在大自然中這些原蟲病原微生物是否有相剋的生物可以去抑制牠,因為缺乏這方面的文獻所以還無從得知。
 
我聽說過卵圓蟲幾乎滅了所有的魚~最後只有一兩隻存活的案例~如六線龍~或者花豹蝦虎~

有極少數的魚種能抵抗高強度的寄身蟲攻擊~

大多數的情況下~軟體混養缸終究難以避免發生大規模感染~檢疫的效果也不見得很好~除非完全不進軟體跟魚~養的都是感染後倖存的魚種~

根據寄身蟲的特性與魚類的免疫機制,我認為拉長進魚間隔~且一次只進一兩隻比較能避免大規模感染~

卵圓鞭毛蟲是專性寄身蟲~必然要在魚體上獲得資源才有辦法分裂出數百個仔體~當然魚也有抵抗的機制~但魚的抵抗力與魚的健康狀態還有子體的數量(感染強度)有關~比方說魚體抵抗力是最佳狀態,小白點的感染強度低(低數量),那魚很可能只是極輕微的感染~自然就沒有足夠的成體可以繼續繁殖出大量的寄身蟲...

所以持續的保持極少量的新魚是有必要的~體弱的新魚是寄身蟲獲得營養得來源~這將可讓寄身蟲的數量長其抑制在低點~

我認為浮游生物很可能是控制寄身蟲的關鍵~但相關的實驗還沒完成= =

另外一個研究目標就是能在軟體缸使用的藥物~孔雀綠對卵圓蟲的效果理論上來說一定比白點蟲好~可以試試看~
 
關於浮游生物與卵圓鞭毛蟲的控制關係

赤子大哥, 我在您的回應中看見浮游生物與卵圓鞭毛蟲的控制可能有關,這個部分很感興趣
回想起卵圓爆發之前,我為了餵食珊瑚有給予大洋藻類懸浮液體,以及淨化輪蟲液態養料
這些都是為了餵食珊瑚而準備的食物,但我餵食的時候為了效果好有聽從水族館老闆的建議
先關閉魚缸的主馬達以及蛋白機一小時,那時候對該多久餵食一次珊瑚並沒有特別的概念
有人說一週一次,也有人說一週兩次到三次
這些藻類或是動物性的輪蟲,其實也都是蛋白質
只是分別為植物性蛋白質或是動物性蛋白質的不同
但我後來發現珊瑚其實對餵食的需求沒那麼高
反倒是為了維持共生藻類的健康
提供適當的光照比較重要,關於珊瑚光照的問題
我想以後再以其他的文章專門討論。

所以大爆發前的第一個關鍵就是有餵食了珊瑚
當時對卵圓鞭毛蟲只曾經聽聞而並沒有實際見識
所以在魚類開始大量死亡的當下很容易將死因歸咎於其他的原因
不信邪的結果就是在那一陣子又買了新的魚放入水族箱
其實卵圓鞭毛蟲的爆發隱約中顯示幾個共通點
其中之一就是水中過多的有機質,以及短期間內有大量的魚進入不健康的環境
不健康的環境會使健康的魚遭受環境緊迫(stress)
魚容易受到驚嚇而使體內的腎上腺素上升進而導致許多器官與系統在短期內都發生障礙
而卵圓鞭毛蟲也趁著有大量受傷寄主的時候大肆發生
因此浮游生物或是水中有機物質的增加
應該也是未來對控制卵圓鞭毛蟲的感染可以探索的方向。







我聽說過卵圓蟲幾乎滅了所有的魚~最後只有一兩隻存活的案例~如六線龍~或者花豹蝦虎~

有極少數的魚種能抵抗高強度的寄身蟲攻擊~

大多數的情況下~軟體混養缸終究難以避免發生大規模感染~檢疫的效果也不見得很好~除非完全不進軟體跟魚~養的都是感染後倖存的魚種~

根據寄身蟲的特性與魚類的免疫機制,我認為拉長進魚間隔~且一次只進一兩隻比較能避免大規模感染~

卵圓鞭毛蟲是專性寄身蟲~必然要在魚體上獲得資源才有辦法分裂出數百個仔體~當然魚也有抵抗的機制~但魚的抵抗力與魚的健康狀態還有子體的數量(感染強度)有關~比方說魚體抵抗力是最佳狀態,小白點的感染強度低(低數量),那魚很可能只是極輕微的感染~自然就沒有足夠的成體可以繼續繁殖出大量的寄身蟲...

所以持續的保持極少量的新魚是有必要的~體弱的新魚是寄身蟲獲得營養得來源~這將可讓寄身蟲的數量長其抑制在低點~

我認為浮游生物很可能是控制寄身蟲的關鍵~但相關的實驗還沒完成= =

另外一個研究目標就是能在軟體缸使用的藥物~孔雀綠對卵圓蟲的效果理論上來說一定比白點蟲好~可以試試看~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