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安全下缸法》對水Q & A 

BuyFish

🏆🏆🏆🏅
合作商家
註冊時間
2009/06/22
文章
3,869
按讚
214
經驗點數
3,306
金幣
523
Q: 對水對了三四個小時,為什麼魚還是死了?因為還沒適應嗎?
A: 太久囉!
對水建議在1小時以內,甚至某些活潑的魚在半小時內下缸最佳。對水是讓魚在生理上逐漸適應的過程,但心理上還是處於一個很緊張的狀態,因此時間上"過"猶"不及"。

對水的容器都是拿水桶或就地取材如保麗龍箱,本身不是一個完美的環境,加上水管滴水答答答,魚更顯緊張。長時間的緊張會增加氧氣的消耗,導致缺氧的可能。

另外,強勢的魚先適應,開始教訓還沒適應的弱勢魚,因此對水過程中一定人要在旁邊盯著。上述原因加上人的耐心實在有限,建議對水以30-60分鐘為最佳。

(2023/6/9)補充: 我建議不要對溫,直接對水
為什麼呢?對溫的觀念是從歐美處理淡水熱帶的習慣而來,因為冬天冰天雪地,從外帶回來的魚跟魚缸的水溫會有不小的落差,所以要對溫。但在台灣不管春夏秋冬,溫差10度以內在對水的過程中就可以慢慢適應,對溫只是個多餘的動作。

此外,把魚袋漂浮在水面上是傳統的對溫方式,在淡水魚行的通,甚至會把缸內的水和袋內的水逐步混合,現在看起來就是十分NG的行為。

海水魚天生以珊瑚礁為安全棲所,若憑空漂浮在水面,會無依無靠會十分不安,拼命想往下方的造景石中鑽。讓袋子飄浮在水面對溫20分,就是讓魚在袋內多20分鐘劇烈運動,增加了氨中毒和緊迫的機率,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對溫這個動作看起來是百害而無一利啊。


Q: 對水有打氣,為什麼魚好像很緊張? 
A:
對水要打氣是古老的養魚經驗,在淡水魚來說是正確的。但海水因為化學性質不同,打氣造成pH值上昇,反而會增加氨中毒的危險。另外,氣泡冒出造成的震波,會讓膽小的魚更緊張。風管或氣泡石打氣增加的溶氧量有限,不如加大對水的流量,或者在主缸打氣,讓高溶氧水加速流入對水的容器,效果更佳。

空氣與水接觸的時間與面積,決定增加溶氧的效率。也就是,讓氣泡存在水裡的時間越久越好,氣泡越細越好(表面積增加)。因此在淺淺的對水容器中打氣,大顆氣泡一下就冒上來,增加溶氧的效果是很差的。

(2023.12.22更新)
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輸,魚在水裡呼吸和排泄物會讓水pH降低到5-6 (沒錯真的會降到變酸性),這時水很糟嗎?不會,因為降低的pH值反而讓有毒的氨轉成無毒性的銨,讓魚可以長途運輸而不會被自己的糞尿害死,這實在是老天爺給的福利。

PH84_231222104636_3266f.png


但福利往往就是被浪費了...... 大多數愛魚的人,包含年輕時候的小張在內,收到魚看到水很濁,心裡咒罵老闆,手裡很急著把魚從這種惡劣的狀況解救出來,腦中想到的第一步就是快速的給予新鮮的海水,第二步再加上打氣,就萬無一失了吧!期待魚可以快速恢復,但結果就是對完水了魚也上天堂了!奇怪,魚在袋內還活著,為什麼對水後反而死了呢?難道是對水時間太短?NONONO魚是還沒對完水就死了耶~難到加長時間魚會再活過來?

因為新鮮的海水pH在7-8,打氣也會造成pH值的上升,請參考上面的圖,這波神操作反而讓無毒的銨快速轉換成有毒的氨,魚死於氨中毒。

那該怎麼做呢?對水半小時就好,讓魚下缸到隔離盒,推到水流最強處,魚體的氨會透過呼吸運動被水流帶走,幾小時內就會恢復正常。更安全的做法是,把所有包裝的髒水留著,加入除氨劑,小張測試過市售的只有西肯seachem的除氯水穩(Prime)有效,或者對水時加上蛋白除氨,也就魚一邊排氨,一邊被移除,這可以大大降低所有風險。

所以我們會看到有些經驗老道的進口商,把進口的魚全部拆在一個魚缸,看起來水質奇差無比,冒泡又泛黃,還有些許味道,然後打開蛋白人就走了,等水澄清後魚再把魚放到庫存的魚缸,完全沒在對水的!這完全是經驗換來的啊~

Q: 我怎麼知道對水要對多久?
A:
簡單! 拿起手邊的比重計,量一下包裝水與缸內的水,看看比重差異。差越多,對越久;差越少,快下缸都很安全。

海水的物理化學因子很複雜,比重只是其中一項。對水主要是要讓魚逐漸適應這些水質因子的改變。而比重差異是下缸後猝死的主因。因此抓住比重差異這個因素,就可以判斷該對多久。

另外,若缸中水比重>包裝水,表示魚下主缸要適應較高的鹽分滲透壓,請花多一點時間對水。反之,若包裝水比重>缸內水,表示魚對高滲透壓的環境游刃有餘,適應低的滲透壓還比較容易與舒服,對水時間可以短一點也沒問題!

魚主要靠鰓裡的泌氯細胞,將體液裡的鹽分排除,因此海水魚要不斷喝進海水,避免脫水,泌氯細胞加緊工作,將鹽分排出身體,才能維持魚體液滲透壓平衡。這就解釋了為何老手總說魚養在低比重比較好養(因為身體不用努力將過多的鹽分排出,活得比較輕鬆)。把魚從低比重突然丟到高比重容易猝死(因泌氯細胞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被活化,幾天~幾周之久,排除鹽分不及,魚很快就死於滲透壓失調)

(2023/6/9)補充: 收到低比重的魚,不用緊張!
因為:魚兒上禮拜才在海裡,適應正常比重沒問題的。低比重是檢疫的方法之一,對珊瑚礁魚的寄生蟲而言,低比重是個逆境,加上藥物的處理,可以殺除的更完全。一兩周的低比重,不會讓魚失去調節滲透壓的能力,對水一樣只要20-30分鐘就可以了。


Q: 可以完全不對水嗎?
A:
珊瑚缸進剛進口的魚,可以直接拆袋下缸。因為珊瑚缸本身就要保持標準比重,而剛進口的魚,包裝水就是珊瑚礁裡的比重。各國海水魚出口商包裝廠都在海邊,不會特地調低水的比重來包裝。同理可推,把剛進口的魚丟到低比重的缸中,也幾乎不用對水。但小張還是建議還是多少對一下水啦,特別是蝦類。小弟就有一口氣損失40隻XL白襪蝦的經驗。

但,有些店家用低比重庫存魚,短時間沒關係,長時間(半年以上)讓魚鰓中部分泌氯細胞失去活性,被買回突然放到比重正常的缸子,就建議還是花點時間盡量讓魚適應了。

另外,一些純養魚缸子許久沒有量比重,或校正比重計。比重往往都到很誇張的高,因此常聽說老魚養不死,新魚養不活,而且活不過一天的抱怨。這往往都是缸子的比重跑掉了。


Q: 對水後可以淡水浴嗎? 要淡水浴為何要對水?
A:
淡水浴主要是對付貝尼登吸蟲,是新魚下缸前很有效的防堵策略,這部分容後再詳述。

會有疑問是,既然要把魚丟到比重是0的淡水中,又為何要對水?

對水的起因是要讓魚緩慢的適應新水的物理化學性質,因此時間上是在30-60分鐘左右,讓魚身心靈完全適應缸中水質後,
短時間3-5分鐘的讓比重劇烈震盪,移除可能帶來的吸蟲,則是必要之惡。兩者差別在時間長短。

小張並不建議打開袋直接淡水浴,然後就丟主缸。因為只要魚不適應新缸的水質,很快會倒地喘氣,回天乏術。

開袋-->對水30-60分鐘-->淡水浴3-5分鐘-->下缸 才是合理的流程。(請注意部分魚種不適合淡水浴)



Q: 若魚隻在袋中已快躺了,還需要經過對水程序嗎?還是不要打氣嗎?
A: 魚隻在袋內躺平有兩種原因,處理方法如下:

1)魚隻健康,本身習性在光滑無依靠的環境會躺平,如藍倒吊,花臉,大部分龍類,飄飄等。判斷小技巧是魚的胸鰭是平貼在魚體的。若不確定,用手指頭在袋外稍微刺激魚,如魚很快的游起,胸鰭快速移動,眼珠光亮有神,那麼請依正常程序完成對水步驟。

2)水很濁,魚隻躺著有氣無力,嘴巴快速開合,胸鰭呈現上舉的狀態,瞳孔呈現圓型。這是氨中毒的狀態,這時請與賣家聯絡,盡快拆袋,因為袋中水質狀況可能很糟,只留少部分的袋內水入對水容器,多用其他正常魚的袋內水當基底。對水流量加快,不必顧慮幾秒一滴,可以連續出水。建議在主缸打氣,讓滴入的水是充氧的。
此時仍不建議在對水容器內打氣,因為水中含有高量的氨,會因打氣pH值上升而增加毒性。

魚下缸後,請放入通透性良好的隔離盒,推到水流最強處。水流流經過鰓會將魚體的氨逐漸釋出,一般沒有其他併發症的話,救回的機率非常高。


Q: 有什麼魚在對水時要特別注意的?
A:

1) 龍類:因為龍類在運輸過程中會分泌很多保護的黏液,在搖晃過程中可能不小心把黏液吸進入口中,附著在鰓上,造成缺氧。因此龍類請加快對水速度,並在對水後將魚放置隔離盒,推到水流最強處,沖一天,清除鰓中黏液。

2) 活躍的魚:如火焰,藍嘴,粉藍,海神仙。仔細看她們的呼吸都是淺而急促。活躍的魚耗氧量高,長時間的對水可能導致狀況逐漸變差,活動力降低,躺平或者倒地喘氣。此時若誤解魚隻還沒適應,反而延長對水時間,就會留下為什麼魚隻對完水就死了的疑問。要把握對水過程中,魚隻狀態最好就下缸。

3) 跳躍高手:對水容器多半很淺,容易跳出。因此這半小時~一小時需要飼主隨時留意。當然可以去上廁所,泡泡海水素,整理垃圾,但務必留意是否有不正常的跳躍水花聲,常常探望點名。

4) 適應力較好的魚:同一批魚一起拆箱對水,一定會有適應力較好的魚,在適應後就開始四處招搖挑釁,這對仍在適應中的魚是很大的威脅,無反擊能力下可能會被咬傷,追趕跳出甚至被咬死。因此建議先將適應好的魚下主缸,或者下底缸,讓弱勢的魚有機會慢慢適應。


Q: 蝦蟹珊瑚海葵需要對水嗎?
A:
蝦子螃蟹與海星海膽,建議一定要對水。
無脊椎動物對水質變化的反應很敏感,比重差異較大的話,甚至要比魚花更多的時間來處理。
魚是脊椎動物,演化上本身就對環境的改變有一定程度的容忍性。看來硬幫幫的海星與海膽,更需要細心處理。

海葵可以不用對水。移除包裝袋內髒水,直接下缸很安全。國外進口的許多海葵甚至是乾包,也就是袋內不含水,也沒水可對。
珊瑚因種類繁多,BuyFish實際操作樣本不夠多,請諮詢珊瑚販賣量大的店家。
 
最後編輯:
其實我後期都對溫沒對水 ...
 
我也是後來都沒在對水
個人感覺健康的魚不用對水也活好好
不健康的魚在怎麼對水一下缸隔天就躺給你看
請慎選魚隻狀況
我是比較粗魯不要學我:em01:
 
學到了很多,感謝!
 
我是看魚情況對水對溫,比重這個倒沒注意,長知識了,ths
 
長知識 長知識。讚
 
非常謝謝分享,很實用。
 
魚主要靠鰓裡的泌氯細胞,將體液裡的鹽分排除,因此海水魚要不斷喝進海水,避免脫水,泌氯細胞加緊工作,將鹽分排出身體,才能維持魚體液滲透壓平衡。這就解釋了為何老手總說魚養在低比重比較好養(因為身體不用努力將過多的鹽分排出,活得比較輕鬆)。把魚從低比重突然丟到高比重容易猝死(因泌氯細胞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被活化,幾天~幾周之久,排除鹽分不及,魚很快就死於滲透壓失調)
有些店家用低比重庫存魚,短時間沒關係,長時間讓魚鰓中部分泌氯細胞失去活性,被買回突然放到比重正常的缸子,就建議還是花點時間盡量讓魚適應了。

看到上文我才領悟到.為何很多人的魚買回來對水1~3小時也死.我以前也有這樣經驗. 有些店家得水低比重太低1.010~1.018. 對混養缸有珊瑚的比重約1.025而言差距太大. 我想這就是猝死原因,
如果在店裡觀差魚很活潑正常且外觀看又沒卵圓蟲(排除毒魚,魚死後隔2天我回店看同一批的魚還活著),我買回家對水2~3小時後放入缸隔日早上卻猝死,後來一看店的比重只有1.015. 我想就乎應上文~低比重庫存魚,短時間沒關係,長時間讓魚鰓中部分泌氯細胞失去活性~ 這時對水可能要更慢達數天慢慢滴流.
我爬文看其他魚友會猝死的缸,大部分的人都是混養缸1.025以上. 養了那麼多年,死了無數的魚,現在才明白,希望大家注意,也希望店家好心點 ,不要把比重降那麼低.我又不是要養淡水魚....切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