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rdan
🏅🏅🏅
幾個月前因玩完大缸(1300L左右的水量)的優酪乳後,主缸呈現一直不穩定的狀況,捱了幾個月,又陸續引進頭洞及白點、卵圓等一堆病源測試,缸子狀況越來越爛......真的逼不得已,決定清缸重設系統,不過心想到那麼大一缸,石頭那麼多,就困擾著我要怎樣處理又快又方便。不要讓我搬進又搬出,又佔據大量家中空間,可會被老婆唸到翻掉的。
後來想了好久,決定試看看:靜置淡水法。
首先:將所有的魚撈出至檢疫缸,下藥檢疫。
週六當天一大早六七點,就將主缸海水抽光,所有的造景含底沙及咕咾石都還在,送入淡水,每次6hr 循環,反覆三次,其間均抽底沙。(三次總合約一天內完成)
第四次,送入淡水,打馬達,抽底沙循環一週。
一週後抽光淡水,再靜置一週…..(雖抽光淡水,其實底沙還是濕潤的,就是那種濕濕,但滴不出水的狀況)。
以上行程完後,下海水至中水位(*),主缸、底缸不循環,週五晚底缸投冷凍了快一年的蛤仔25顆,(約177L的底缸),週六早引一顆乾燥的Tetra硝化菌酵素下去。
因底缸不大,但超大量的蛤仔蛋白+硝化菌種的引頭,通常會在 36 - 48 HR 會將177L的水量中的NO2拉到爆紅,可是,一直都是0,有點奇怪,後觀察了一整週,底缸NO2一直為0。原來....硝化菌種都還在。
一週後,下測試魚(大藍倒吊20cm)…..狀況OK…..至今兩週,原檢疫缸的魚亦全回到主缸。狀況良好…….綠藻一週內即衡生,兩週已佈滿主缸。
這週下去已經第三週,狀況倒超出我原先預計的。電話中家人告知一切正常。實際狀況,等小弟回臺北時再和大家報告。
打算近日同樣手法搞定台中的三呎缸。
最後:時間拉長很久,實因主缸放在台北,我長期在台中的關係,只有週六日會回北部。所以有些期間均用週來計算。但整體效果算是不錯。最主要的是完全不知道硝化菌在此種狀況下還能生存,故多拖了一週來判斷底缸的狀況。不然應該是開始至結束會在兩週內完成。
應該有人會存疑病菌是否都存在,其實.....我也不敢說,不過我先放藍倒吊是有原因的,因放了藍倒吊後,有測試過冷熱交互反應,雖然~~不是絕對的,但至少現階段能測的大概只有這種,過了幾天,都沒看到有白點存活的狀況,藍倒吊也沒去磨擦底沙的情況。暫時沒有狀況發生。
以上,最大差別是不用把所有石頭、沙子全部撈出,只是換換水,不然那些佔用的空間,帖定會被老婆罵死的。
提供給FO缸,想清缸的同好們參考。
*加主缸水至中水位是有原因的,因想測試冷熱交錯實驗。
首先將原缸的水加熱至25度,藍倒吊放入,兩小時候,灌入靜置過後的冷海水,溫度降至20度。
測試魚隻突然受冷抵抗力降低時,是否遭受白點蟲的攻擊。
*其實原理就是海水環境與淡水不同,白點等體外蟲無法長期在淡水環境下生存,不過短期是可以的,千萬別以為淡水浴可以洗掉魚體外表寄生的蟲體。可是問題是囊胞形式的可否存活?!? 原理上也是不行的,因滲透壓的問題,雖然量非常地少,但囊胞會藉囊外殼與外界交換方便長期生存,當淡水長期泡時,會影響其囊胞內的體液大量滲出,影響交換而死亡。
以上純以個人的知識當理論背景........可能會不對,再請前輩釋疑。
順便將此次狀況也一併列出....也或許再兩週後,白點密度達到該發生時,我就得乖乖地將沙石搬出了。
後來想了好久,決定試看看:靜置淡水法。
首先:將所有的魚撈出至檢疫缸,下藥檢疫。
週六當天一大早六七點,就將主缸海水抽光,所有的造景含底沙及咕咾石都還在,送入淡水,每次6hr 循環,反覆三次,其間均抽底沙。(三次總合約一天內完成)
第四次,送入淡水,打馬達,抽底沙循環一週。
一週後抽光淡水,再靜置一週…..(雖抽光淡水,其實底沙還是濕潤的,就是那種濕濕,但滴不出水的狀況)。
以上行程完後,下海水至中水位(*),主缸、底缸不循環,週五晚底缸投冷凍了快一年的蛤仔25顆,(約177L的底缸),週六早引一顆乾燥的Tetra硝化菌酵素下去。
因底缸不大,但超大量的蛤仔蛋白+硝化菌種的引頭,通常會在 36 - 48 HR 會將177L的水量中的NO2拉到爆紅,可是,一直都是0,有點奇怪,後觀察了一整週,底缸NO2一直為0。原來....硝化菌種都還在。
一週後,下測試魚(大藍倒吊20cm)…..狀況OK…..至今兩週,原檢疫缸的魚亦全回到主缸。狀況良好…….綠藻一週內即衡生,兩週已佈滿主缸。
這週下去已經第三週,狀況倒超出我原先預計的。電話中家人告知一切正常。實際狀況,等小弟回臺北時再和大家報告。
打算近日同樣手法搞定台中的三呎缸。
最後:時間拉長很久,實因主缸放在台北,我長期在台中的關係,只有週六日會回北部。所以有些期間均用週來計算。但整體效果算是不錯。最主要的是完全不知道硝化菌在此種狀況下還能生存,故多拖了一週來判斷底缸的狀況。不然應該是開始至結束會在兩週內完成。
應該有人會存疑病菌是否都存在,其實.....我也不敢說,不過我先放藍倒吊是有原因的,因放了藍倒吊後,有測試過冷熱交互反應,雖然~~不是絕對的,但至少現階段能測的大概只有這種,過了幾天,都沒看到有白點存活的狀況,藍倒吊也沒去磨擦底沙的情況。暫時沒有狀況發生。
以上,最大差別是不用把所有石頭、沙子全部撈出,只是換換水,不然那些佔用的空間,帖定會被老婆罵死的。
提供給FO缸,想清缸的同好們參考。
*加主缸水至中水位是有原因的,因想測試冷熱交錯實驗。
首先將原缸的水加熱至25度,藍倒吊放入,兩小時候,灌入靜置過後的冷海水,溫度降至20度。
測試魚隻突然受冷抵抗力降低時,是否遭受白點蟲的攻擊。
*其實原理就是海水環境與淡水不同,白點等體外蟲無法長期在淡水環境下生存,不過短期是可以的,千萬別以為淡水浴可以洗掉魚體外表寄生的蟲體。可是問題是囊胞形式的可否存活?!? 原理上也是不行的,因滲透壓的問題,雖然量非常地少,但囊胞會藉囊外殼與外界交換方便長期生存,當淡水長期泡時,會影響其囊胞內的體液大量滲出,影響交換而死亡。
以上純以個人的知識當理論背景........可能會不對,再請前輩釋疑。
順便將此次狀況也一併列出....也或許再兩週後,白點密度達到該發生時,我就得乖乖地將沙石搬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