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水第四週,這樣的藻相正常嗎?

KHG KH全自動監視控制器
台灣總代理 海洋夢水族館
我倒是覺得跟厭氧菌沒有絕對的關係  
一般沒有專門要培養厭氧菌空間的系統   要培養出厭氧菌   實在有一定的難度
  

又何況 厭氧菌的培養  在開放空間要產生效果   不是兩三個星期就可以作用的  

如果有養過活沙   就會知道那是一個多漫長的過程   


赤子兄那樣的說法 

"也就是說只要有濾材,都有可以培養出厭氧菌的空間,差別只在於量的多寡。"

比較適合用在一個完整成熟的系統   而非在養水階段


但是就算有培養厭氧菌的東間 也要看他能帶來多大的效果啊?!!! 
( 這句是題外話 )


打了半天重點沒有打  很簡單說一下
 
你有發現藻類在死亡時   大多是從底部開始白嗎?  



另外樓主這缸   我不覺得有算完整的養水   

這樣養  沒有一定的操作手法     之後黃金期會較短   然後藻類會爆的嚴重


感謝賜教最新狀況已PO在另一篇文章~
 
一般NH3較容易會被藻類利用,
而藻類中一般又以褐藻利用效率較高

所以當缸內氨源開始被分解產生NH3,褐藻就會開始出現
這也是為何通常褐藻都出現的很快,
短則兩三天,長則一周左右

漸漸NH3開始被硝化菌消耗,轉化成NO2,褐藻就會開始慢慢消退

之後NO2也開始慢慢轉化為NO3,
此時綠藻開始出現,運用剩餘養份

當養份幾乎都被綠藻吸收完後,
你會發現有些白化現象,測個水質確定後即可清除藻類
所以其實當褐藻完全消失綠藻大量出現時,
你的硝化系統就已經差不多了

台灣比較主流的方式是在綠藻開始大量增生時就放入食藻生物,等到藻類也幾乎消失水質差不多了在放入主生物
 
我倒是覺得跟厭氧菌沒有絕對的關係  
一般沒有專門要培養厭氧菌空間的系統   要培養出厭氧菌   實在有一定的難度
  

又何況 厭氧菌的培養  在開放空間要產生效果   不是兩三個星期就可以作用的  

如果有養過活沙   就會知道那是一個多漫長的過程   


赤子兄那樣的說法 

"也就是說只要有濾材,都有可以培養出厭氧菌的空間,差別只在於量的多寡。"

比較適合用在一個完整成熟的系統   而非在養水階段


但是就算有培養厭氧菌的東間 也要看他能帶來多大的效果啊?!!! 
( 這句是題外話 )


打了半天重點沒有打  很簡單說一下
 
你有發現藻類在死亡時   大多是從底部開始白嗎?  

對,我這樣思考有盲點。

應該說在養水的過程中,通常污源源都是在設缸初期進入的,當爆藻開始,表示這些污染物轉換成藻類可利用的形態,所以開始長藻。當藻類長到一個很大的量,而沒有後續的補充,藻類就開始死亡。

在這個時間點,硝化系統剛形成,厭氧環境還在形成中,可以處理的NP量微不足道,不能和藻類吸收掉的量比。

當藻類開始白化死亡,通常會建議換水並進少量生物,進生物的其中一個理由是緩慢而少量的增加污染源,讓缸中的菌種慢慢成長,不會因為沒有食物而餓死。等菌種成長茁壯到一個程度之後(俗稱開始進入成熟期),這時才能來談厭氧環境這件事。

至於從底部開始白這件事,我想不出什麼自己覺得合理的答案。原本以為是因為遮光,但這個理由似乎和養水期無關?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