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帆的第1.5缸-戶外天然日照缸

專業海水魚繁殖場、各式小丑及提供精品小丑
Line ID: jameslin18
鼻涕藻處理經過

打算要整理一下最近兩週多處理鼻涕藻(甲藻、dino)的處理經過,才發現整個過程沒留什麼照片。不過反正這類照片很容易google到,這裡就以文字簡單留個記錄,方便以後查詢。

敍述:
大約是在7月初時,下班後發現整缸充滿了一種褐色、附著滿滿氣泡的藻類。在那之前有大約一兩週的時間,因為斷枝都沒什麼變化,又忙著其他事情,所以除了定期補個KH和鈣以外,就不太管它。回想起來應該是在那段時間開始產生,之後才泛濫到整缸。仔細觀察,這種藻只生長在光照強烈的主缸,底缸則乾乾淨淨的幾乎不長藻,上面又附著大量氣泡,特別是傍晚經一整天的日照後,氣泡明顯會爆大量,所以判斷是光合作用菌的菌膜。

在網路上做了一些功課之後,因為手上正好有強力菌種,所以決定以增加菌種量的方式來處理。

Phase 1
從7/2到7/14,每天或隔一天在早上上班前直接加入4匙的強力菌種。這缸的實際水量約72L,所以四匙是大約正常用量的6倍。頭一兩天有觀察到少數dino白化的狀況,之後就沒有任何改善的跡象。每天下班後一樣看到滿滿一缸的dino,上面黏著經過一整天旺盛光合作用而產生的氣泡。

Phase 2
跟彰大討論後,他建議我把菌種添加量拉到5匙,並且先以水混合攪拌後再入缸(標準使用法),同時早晚各換一次白棉,盡早把被硝化菌競爭掉的菌膜屍體移除掉。隔天照著做,但因為失手所以多加了一匙。當天晚上下班後,看到水面漂著滿滿殘渣。仔細一看,原來是dino大約白化了80%~90%,造成部分屍體浮在水面上,同時也觀察到紅DG稍微有點色淡的狀況。

說真的當下我有點嚇到,因為浮在水面上的殘渣很多,溢流管也有點堵塞,白棉更是髒到不行,這白化速度比史蒂芬周一夜白髮還快。後來把一些比較大塊的白化dino屍體虹吸掉,調整一下漩影的位置讓它直吹主缸底部,把殘餘的屍體盡量吹到底缸,讓白棉濾掉。

Phase 3
隔天把菌種使用量降回5匙,經過三天的觀察,目前dino只在少數地方有再生長的跡象,但整體來說數量是沒有增加了。所以昨晚開始加強珊瑚的餵食,希望能把N/P稍微拉高一點,讓綠藻/褐藻有生長空間,抑制dino的生長。

部分有生長dino的基座,現在轉為一種像白化後絲狀藻的東西,不像dino那麼容易移除。昨晚也開始輪流移到底缸,看看除藻生物能不能去除(倒吊、海膽、寄居蟹)。


發生原因:
事實上我不知道這是怎麼發生的,只能從網路上查到的資料,配合我對缸子的記憶做猜測。

網路上查得到的資料很多,對這東西不是藻而是菌這點,應該算蠻有共識的。但發生原因有人說是營養鹽過低,也有營養鹽過高的說法。

至於dino為什麼會出現在我的缸裡,我猜測是上個月有一段時間我懶得刷藻,主缸接受旺盛日照下藻類成長過速,把水中的營養鹽吸到極低。而我的餵食量又很小,主缸壁上的藻在吸收不到營養的狀況下,逐漸白化。但在主缸中也沒有足夠的除藻生物將白化藻移除,因此給了光合作用菌生長空間。

基於以上推測,在dino幾乎死光後,我選擇加強餵食,看看能不能重新取得藻、珊瑚和營養鹽之間的平衡。
 
滿三個月更新

滿三個月,剛處理完鼻涕藻的問題。SPS的生長沒什麼問題,但顏色方面幾乎沒什麼變化,這個實驗差不多可以下結論了,等最後結束的時候再來寫吧。
來貼幾張今天剛刷完缸壁的照片。

日光下:
PH84_F_13_170722224534.JPG


燈光下:
PH84_F_13_170722224534_1.JPG


PH84_F_13_170722224534_2.JPG


PH84_F_13_170722224534_3.JPG


PH84_F_13_170722224534_4.JPG


PH84_F_13_170722225004.JPG


PH84_F_13_170722225004_1.JPG
 
有前後日光下跟燈光下 的比對圖片嗎?

我剛剛看了一下前後的圖片,覺得有些是狀況有好轉的表現


在日光下的演色性,有時候會不覺的差異有變大 (或是看起來變化不大
但是放在燈光下 卻可以感覺出明顯的差別

這個狀態 阿帆兄或許可以參考及注意
 
有前後日光下跟燈光下 的比對圖片嗎?

我剛剛看了一下前後的圖片,覺得有些是狀況有好轉的表現


在日光下的演色性,有時候會不覺的差異有變大 (或是看起來變化不大
但是放在燈光下 卻可以感覺出明顯的差別

這個狀態 阿帆兄或許可以參考及注意

有日光下的比較圖,過陣子有時間坐在電腦前的話,會連著結論放上來。但燈光下的比較圖就有點缺,一開始沒考慮到這點,拍藍燈照時都是隨興拍,沒去注意色調和白平衡的問題,可能沒辦法做前後比較圖。這點完全是一開始沒考慮到,現在想補救也來不及了:em16::em16:

目前正在想辦法跟老婆大人爭取換成IQ3或IQ5進行二次實驗的機會,那天和你聊完我又想了一下,如果這缸可以換個位置,讓UV照射到缸子的時間長一點,出色的可能性應該會更高,希望有機會玩看看。假如可以做第二次實驗,我就配一組照相專用的燈來用,這樣要比較就容易多了。
 
四個月更新

不知不覺又過了快一個月,本來覺得這缸不用再更新了,但既然又是四週過去,就更新一下現狀。

在處理完鼻涕藻之後,我連續餵了約三週的珊瑚糧,想調整一下營養鹽的平衡。餵食的內容是每天一滴CV,一塊冷凍輪蟲,不定期加酵素幫助分解碎屑兼珊瑚糧,並且不加硝化菌,等藻相改變。

上週出國回來刷了一次缸壁,確認了一下營養鹽程度:
1. 缸壁的藻雖然顏色偏褐色,但很難刮起來,應該不是褐藻而是綠藻
2. N/P約在1/0.05左右
3. 配一桶新的海水跟舊水比對,發現水色偏黃,應該稍微有點綠水,表示水中浮游生物充分

總結以上,目前的營養鹽稍微偏高,應該要暫停餵食並且加強光照,視狀況添加硝化菌和酵素。

目前骨色偏黑,上個月靠日光稍微曬出點顏色的斷枝們,顏色又還回去了。不過這缸沒蛋白沒活性碳沸石等降營養鹽的器材,可能不太容易維持低鹽狀態,目前這樣比較好照顧。而且把骨養得肥肥胖胖的,其實也蠻有成就感,顏色什麼的就忽略吧,等入主缸之後再靠燈色慢慢調了。

補幾張手機拍的照片,有一些骨在前一次更新有拍到燈光下的顏色,對比這次的照片應該看得出來實驗是失敗的:

全缸照:
PH84_F_13_170814082449.JPG


粉紅圖釘,六七月時在日光下可以看得出粉紅色,但目前黑回去了:
PH84_F_13_170814082449_1.JPG


這支不知道是什麼,我覺得它的顏色最敏感,很容易因為光線和營養鹽的改變就變色
PH84_F_13_170814082449_2.JPG


綠鐵牛,在日光下完全綠不出來:
PH84_F_13_170814082449_3.JPG


紅DG,日光下一樣紅不出來,但生長很快:
PH84_F_13_170814082449_4.JPG


PH84_F_13_170814082710.JPG


PH84_F_13_170814082710_1.JPG


PH84_F_13_170814082710_2.JPG


PH84_F_13_170814082710_3.JPG


PH84_F_13_170814082710_4.JPG
 
放在戶外 軟體還能養的那麼棒!!
 
放在戶外 軟體還能養的那麼棒!!

其實我現在覺得,如果溫度問題處理得好,放戶外養感覺比放室內輕鬆:em04::em04:
 
好棒的實驗、自然光養殖。請問你的強力菌種和酵素是何種、好想知道喔!
 
好棒的實驗、自然光養殖。請問你的強力菌種和酵素是何種、好想知道喔!

這是請別人代買的,請收私訊吧。
 
阿帆的第1.5缸-戶外天然日照缸-2017/09/24 下台一鞠躬

這個陽台戶外缸,在星期日把骨和魚移進室內的新缸後,正式結束。

實驗本身不算成功,敗因應該是我在開缸前有很多知識上的不足,不少細節沒注意到,所以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但還是有一些可以分享的心得,來做個簡單的總結。

首先先放兩張收工前的日光照和騙人藍燈照:
89d6831598913f0912cc54d8c43f0c5b.jpg

a0376aa807d38bef9eebfb7bac70a2fd.jpg



背景:
這缸是一個放在陽台,上午八點前會接受日光側面直射的斷枝缸。上缸本來是一個60x24x18的屏風缸,後來換成一個約40x30x35的上缸。器材只使用了主馬、冷水機、一台漩影XY-130。開缸使用的是上一缸的活石,前中期靠強力菌種和酵素為系統主幹。鼻涕藻後減少菌種的添加,養成微綠水的微藻系統來降營養鹽。無蛋白無滴定,元素以手動方式加入,手動補水,換水隨意。添加和餵食記錄都在這裡:http://www.aquaticlog.com/aquariums/xdai27/2

數據:
水溫:25~26℃
KH:7.5±1dKH
Ca:380~450ppm
Mg:約1300ppm
NO3:1以下
PO4:無色

實驗結論:
原始目標是希望養出在日光下也能顯色的骨,最後失敗(請見上圖)。失敗的原因當然有很多,因為對於珊瑚我瞭解的實在太少了!雖然具體原因沒辦法寫清楚,但可以找出兩三個「如果還有下次」的話,我想改善的部分:

1.拍照的燈光:事實上我覺得斷枝的顏色還是有點變化,但不到日光下可以觀察出來的程度。如果能裝一盞拍照用的藍白燈做前後比對,應該還是看得出差異。

2.品種選擇:有部分品種我覺得適合這個實驗,而且比較快出色。我這次試的結果最明顯的是粉紅圖釘,只要鹽降低一點,帶點紫色的粉紅色馬上就看得出來。而有一些品種可能就不太適合,尤其是看起來骨比較細或毛比較短的深水骨,似乎不太適合做這個實驗,而且很容易陣亡。

3.鐵離子去除:這次用的是臨時找出來的不鏽鋼架來放上缸,買了一個白色塑膠整理箱當底缸。本來是覺得反正鋼架不會接觸到缸子裡的水,而且設幾個月就要撤掉了,用什麼材質也沒差。但後來發現,上缸缸壁外側因為低溫凝結了水滴,流到鋼架上再滴到底缸,而架子又有生鏽,所以可以合理推測帶了不少鐵離子進去。過多的鐵離子有可能造成骨的顏色偏綠,也容易促進藻類的生長。

4.營養鹽控制:雖然在這幾個月中,N/P幾乎都維持在1/N.D.的狀態,但其實還是可以藉由一些徵兆,觀察出這缸的鹽是有高低變化的。在剛開始時,我想日光強度很高,營養鹽稍微高一點可能會比較好。不過後來發現這缸只有早上八點前會照射到日光,照度比我原先估計的低很多,所以鹽還是應該控制的低一點才對。有一陣子比較認真在維護,鹽有降下來,一些斷枝的顏色就慢慢出來,不過後來又疏於照顧,鼻涕藻就冒出來了。最後在治療鼻涕藻的問題後,為了省事,決定維持在高鹽微綠水的狀態。如果要看出顏色的變化,我想還是要把鹽降下來一點會比較好。

5.除藻生物:這點真的要特地講一下。剛開缸時,上缸只丟了一顆梅氏海膽進去,後來又加了兩隻海邊抓的寄居蟹,但缸底、缸壁、斷枝架、造浪上等處,都是一種短毛厚厚的,看起來像絨毛一樣的藻,和少許的絲藻。我又很懶得刷藻,藻就愈長愈長,愈長愈厚。最後一個月我為了幫新缸添魚,一共買了三隻體長約5~7cm的魚,分別是花倒吊、黃三角、狐狸,先暫放在這缸。結果不到一星期,缸壁以外的藻類都被清得乾乾淨淨,一根不留。如果再加一隻花豹蝦虎類的魚,缸壁應該也乾淨一半以上了。


其他關於戶外缸飼養的雜談:
說實在話,我覺得這缸養起來蠻輕鬆的。尤其是解決鼻涕藻後,個人呈現一個極懶惰的狀態,維護動作只有:
1.每日手動補小蘇打(有時會忘記)
2.覺得白棉很髒時換一下
3.想起來的時候補個水、鈣鎂和餵魚(鹽度常常跑到37~38)

而營養鹽的控制,我是交給綠水處理,同時也兼顧到了魚隻和斷枝的餵食,一兼二顧。最明顯的是上缸隔離的三點白,兩個多月前剛購入時,體長約3cm。在完全沒餵飼料的情況下,現在已經大了一倍。而斷枝在這個條件下消耗KH和Ca的速度是0.7dKH/day和6ppm/day,目視也看得出有生長,比我自己前一缸好太多了。

軟體部分,大部分放底缸整理箱中的軟體狀態都不錯。光靠室外的漫射,整理箱中的鈕扣和菇的生長速度就很驚人,腦和後來朋友送的八爪與榔頭狀態也不錯。不過需光度比較高的花環狀態就不是很好,觸手比較短。

當然懶人養法的缺點是骨色偏黑,視覺上也不那麼美觀,很多軟體沒有藍燈時看起來也不漂亮。但整體來說,如果能處理好溫度和雨水潑濺的問題,並且能接受微微的綠水,其實我蠻推薦進行戶外懶人養法的。一個總水量30L以下的小背濾缸搭配最小台的冷水機,配合略高的營養鹽,就足夠把軟體養得強壯,魚兒快快長大。除非正午日光會直射水面,不然不用擔心光太強的問題。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加一盞小的藍白燈,傍晚到晚上開幾個小時欣賞。

如果要養骨,且希望骨會出色,那建議加上控制營養鹽的器材,比如蛋白活性碳等,並且要稍微大台一點。因為強烈的日光雖然可以提供能量給骨成長,UV激發螢光蛋白,卻同時也是一面照妖鏡,反映出缸主對營養鹽控制的能力。另外日光也需要由水面直射下來,才能激發出螢光蛋白。光靠側面照射的光,會因為玻璃把UV隔離,讓顏色變化沒那麼明顯。


以上是五個月來的實驗,到此結束,如果有什麼有疑問的地方歡迎提出討論。
 
最後編輯: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