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帆的千針石林-2019.12-紅毛藻

每週國外進貨多次,生物數量相當多樣與豐富!
另有多項水族器材,多種海水添加劑及完整套缸組合。
這是我的第二個缸子。第一缸是個厚沙系統,在設缸前預想的是一個簡單的LPS缸,但還在養水期間,就把目標轉向SPS,後來因為設計上完全不適合,加上我個人的各種摧殘,整個系統的狀況很差,花了我不少時間精力去學習怎麼處理。雖然最後沒有做的很好,但也吸收了不少東西。

2016年9月開始,趁著要搬家的機會,徵得家人的同意,開始進行新缸的規劃,算算時間,這個新缸也籌備了超過半年了。因為前一缸有太多要解決的難題,像安全、水流、營養鹽、有機鹽、燈光等等,剛開始規劃新缸時,想的一直是設計出一個能解決所有問題,功能完整的新缸。尤於想法實在太多太多了,最後想出來的東西自己都覺得太過複雜。後來聽取了一些朋友的建議,把缸子的設計盡量簡單化,抓好幾個重點,其他部分能方便執行例行性維護工作就好,才總算拍板定案。雖然還沒有完全就緒,但也是時候該上來分享一下,在正式運轉前聽取各方大德的建議,盡量把缸子的每個細節都調整到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這缸會是以SPS為主的混養缸,所以一些日常維護的動作省不了,沒辦法朝懶人缸前進。因為不能懶,退而求其次希望不會太麻煩,所以上一缸在日常維護的兩大缺點也要先進行改善,不想再有每次換水換濾袋洗白棉時都像打仗一樣的狀況。第一是因為設計和魚缸擺放位置的不良,在進行換水或洗濾袋等日常工作時都像在進行什麼大工程,常常還要拖把待命。第二是儲物空間不足,後期魚缸兩旁和上方堆放了一堆東西,要拿要用都很麻煩,看起來也不美觀。有鑑於此,這次對硬體規劃的要求,希望能達到「外觀簡單清爽不雜亂,維護輕鬆容易好執行」。最終理想就是每天花點時間,輕輕鬆鬆完成要做的事,把水質搞定,有空視斷枝狀況移個位置,剩下時間都省下來坐在魚缸前面休息。

日誌:

2017.09.02 開缸
2017.09.18 魚隻開始移入
2017.09.24 斷枝移入


以下是目前已定案的硬體資訊:
主缸:90x60x50,背娃娃,黑框有邊條,舖5~7cm的底砂

底缸:70x50x45,含白棉架,濾袋架x2,藻缸兼訓餌區

底櫃:90x60x88,含主缸總高度148cm,底櫃內加LED燈條

側櫃:40x60x160,含十個插座和一個網路孔,一個收納式工作平台,一個滴定桶托盤

燈具:AI 52HD,以圖軌吊在天花板上

造流:Rossmont m900 x2 with controller,Maxspect XY-130 x1

控制器:GHL Profilux 3

滴定:GHL一代四頭滴定副機

冷水機:Resun CL-450

自動補水:澳多ATO

主馬:Kraken DC-6500

冰水馬:

蛋白:

鈣反:

系統還沒決定好,大致上會是一般用碳源+菌種+蛋白的養法,但會使用Microbubbles。元素補充打算以鈣反為主體,再加滴定三大元素,希望這樣可以不用每個月調一次滴定液。換水部分初期目標是每週5%~10%的換水量,後期也許會嘗試以打濕泡替代換水。


以下是目前的照片:

主缸和底缸:
PH84_F_15_170512150635s.JPG


側櫃,由下往上開始依序是滴定格、電氣櫃、藥品櫃、工作平台、置物櫃:
PH84_F_15_170512150953.JPG


電氣櫃:
PH84_F_15_170512151247.JPG

PH84_F_15_170512151247_1.JPG


工作平台:
PH84_F_15_170512151624s.JPG


補水區與鈣反區:
PH84_F_15_170512151731.JPG



預計可以開始養水的日期大概會是六月底,也請大家幫忙在一些還沒決定好的選擇上給些建議,感謝大家:em04::em04:

 
最後編輯:
沒錯,可喜可賀!



被發現了。
管線還好,電線真的很亂,已經半放棄了,十幾條線加上幾條風管,長度又都不一樣,真的不知道要怎麼收才整齊。趁這兩天再想想吧⋯⋯
借一張網路圖

風管照這樣整感覺可以?

只要最小條的束帶就能達成
0befeded27c5c5e5a1c03505ee943426.jpg


我從使用 Tapatalk 的 ASUS_Z017DA 發送
 
借一張網路圖

風管照這樣整感覺可以?

只要最小條的束帶就能達成
0befeded27c5c5e5a1c03505ee943426.jpg


我從使用 Tapatalk 的 ASUS_Z017DA 發送

這很可以耶 我那亂炸的電線..有解了:em09:
 
六丶七年前我在PH8.4介紹的方法就是這種,在網通廠lab常用。

對,我明明有看過你寫的,卻一直沒想到。

借一張網路圖

風管照這樣整感覺可以?

只要最小條的束帶就能達成
0befeded27c5c5e5a1c03505ee943426.jpg


我從使用 Tapatalk 的 ASUS_Z017DA 發送

這個很可以!

這很可以耶 我那亂炸的電線..有解了:em09:

沒錯,電線我也想這樣收了,立馬下單30呎風管準備來重拉
 
看起來像是珊瑚隔板.....
 
2018.03.12 六個月更新

有點久沒更新,因為先前要改善的項目都還沒完成,不過還是來更新一下好了。

首先是全景,因為懶得調燈色,所以直接用ProMovie的4K錄影擷圖了:
PH84_F_15_180312112423.JPG


這個App真的很強力,90元的小錢就可以妥妥的用IPhone拍出比肉眼看還漂亮的影片,果然是,行!


接下來是目前的狀況:上次發了一篇求救文,收到很多意見,也跟一些高手聊過之後,我給自己訂了一些改善計劃,不過最後完成的只有補活石和富水。至於加底砂、補燈和加RO/DI都還沒空弄。兩週前開始養新的底砂,預計分三批養,大概三個月內應該可以完成。補燈和RO/DI和線路整理這些,就......希望也是三個月內有空做完吧。

所以從上回發問到現在的兩個月,我主要重點是放在「富水」這件事上。因為我一直很在意缸子不長藻這件事,總覺得這肯定不是正常狀況,所以最後還是把它列為優先改善事項。關於富水,我一共做了這些:
1. 初期用天然海水做了兩次大換水(30%以上)
2. 接下來每一到二週用天然海水換一次5~10%的水
3. 餵了兩次大洋的多元浮游,增加生物多樣性
4. 每天餵藻水400ml、胺基酸2滴、CV 3滴
5. 每天滴SP 3滴(以上餵食記錄都有放在aquaticlog上)
6. 停用分解酵素

3~5是用來富水,1.2.除了富水,另外也想緩解一下因為餵食造成的營養鹽上升

這樣一直搞到這個月初,中間再進了兩三批骨來試水觀察。整體來說從上個月開始骨的存活率變高了,尤其是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活不下來的靈芝、橘子和其他P屬,最近都開始爬底,其餘骨的出毛也比較好。可見以前這些好養的SPS,都是被我餓死的。
其他指標,像是一些卡逼的舊骨開始有明顯的螢光蛋白,受傷的DG開始復原,一支啞巴的舊骨重新出毛,試水骨的出毛狀況還不錯,鈣藻的顏色也還可以,加在一起看,最近應該是改善不少。

至於高NP的問題,在一月底PO4試劑用完前,PO4還在0.8左右的高水準。NO3則沒有明顯的上升,除了剛死魚或剛加魚會升到50左右以外,其他時間有從25ppm極緩慢往下降的趨勢。原本想拿ATS出來用,後來還是決定不要,讓系統配合換水,自己緩慢的把NP消化掉,這樣才能強化處理能力。等下星期拿到新的試劑,再來看看目前NP如何。

目前刷缸後第四天,缸壁主觀賞面的藻相大約是這樣:
PH84_F_15_180312112423_1.JPG


算是我覺得還蠻理想的顏色與生長速度。


元素消耗:我最關心的KH消耗,終於在最近有明顯的成長了。關心這個,是因為硝化菌的作用和珊瑚的生長都需要KH,所以KH有消耗,至少表示生物的生長不是停滯不前的。Ca和Mg的消耗則還不明顯,不過看起來還是有在掉。

其他就沒什麼值得提了,反正現在也是卡逼黑,靠剛買來的插花珊瑚和LPS撐畫面顏色,所以就沒細節照片可以貼了。目前的想法很簡單,先求會活會長有出毛就好,顏色什麼的以後再說。有在思考要增加造浪,從後方往前吹到觀賞面,好增加一些亂流。不過後面缸子是貼住隔間的,要安裝造浪實在不太容易,這部分再想想看吧。
 
所以從上回發問到現在的兩個月,我主要重點是放在「富水」這件事上。因為我一直很在意缸子不長藻這件事,總覺得這肯定不是正常狀況,所以最後還是把它列為優先改善事項。關於富水,我一共做了這些:

1. 初期用天然海水做了兩次大換水(30%以上)
2. 接下來每一到二週用天然海水換一次5~10%的水
3. 餵了兩次大洋的多元浮游,增加生物多樣性
4. 每天餵藻水400ml、胺基酸2滴、CV 3滴
5. 每天滴SP 3滴(以上餵食記錄都有放在aquaticlog上)
6. 停用分解酵素

3~5是用來富水,1.2.除了富水,另外也想緩解一下因為餵食造成的營養鹽上升


大大,每天用400CC的藻水會不會讓NP高居不下?
雖然可以快速建立生態,但是水肥起來候,要瘦下來必須先靠吸附劑,
若是希望靠系統,利用加碳源的方式增加系統強度,未來會造成菌種太強勢,
建議先把NP壓到低點,NO3<5, PO4<0.1,這是最適合sps的環境,也能抑制低等藻的繁衍
這時候再慢慢增加珊瑚數量,利用珊瑚去吸收,慢慢增加珊瑚數量,再慢慢增加餵食數量,
再慢慢增加碳源,這樣系統就會趨近平衡.....


通常撲沙的魚缸,在設缸三個月左,因為菌種漸漸強勢,會讓sps變的乾乾的,
有點像是吸附劑或活性碳放太多的樣子,這時候如果增加餵食,
會造成P上升,N不動的情況,因為N比P還好降,
這時候要利用PO4吸附劑,否則會爆藻
不然餵越多,硬骨越乾,老實說這就是我的親身經歷:em10::em10::em10:
 
大大,每天用400CC的藻水會不會讓NP高居不下?
雖然可以快速建立生態,但是水肥起來候,要瘦下來必須先靠吸附劑,
若是希望靠系統,利用加碳源的方式增加系統強度,未來會造成菌種太強勢,
建議先把NP壓到低點,NO3<5, PO4<0.1,這是最適合sps的環境,也能抑制低等藻的繁衍
這時候再慢慢增加珊瑚數量,利用珊瑚去吸收,慢慢增加珊瑚數量,再慢慢增加餵食數量,
再慢慢增加碳源,這樣系統就會趨近平衡.....

做這個動作之前,我也真的很猶豫,因為沒有空間去做大換水,換水就只能10L/20L這樣少量換。如果每天換20L,我那時算過要連續換大概一個月,才能先把NP降下來,實在沒有時間和空間。

不過一月初的情況很怪異,雖然高NP,但缸壁和活石都不長低等藻,連脫皮的骨身都不長藻。LPS可能因為NP高所以狀況都還可以,比較好養的M屬和P屬卻放什麼死什麼。包括原本的八仙、圖釘、橘子,朋友友情相助的雙色DG、大花DG、兩三種靈芝、普通紅DG等等都一樣,而且都是縮毛、生長點消失,然後色淡而死。
比如這支紅DG:
PH84_F_15_180314100042.JPG


右半邊是被打到脫皮,然後就維持這樣了,縮毛,脫皮的部分不長藻,共肉也不會包過去。其他骨也都是色淡縮毛,慢慢從底部往上脫,現在回想起來,很像你說的SPS乾乾的狀況。所以後來決定先不看數據,只看藻相和生物狀況判斷,不然我不知道要怎麼辦。

不過,其實還是會有點怕怕的啦,所以我先調整了燈的設定,增加兩小時高強度白燈,用來餵藻水,希望透過藻行光合作用,可以稍微減輕一下NP的負擔:
PH84_F_15_180314101134.JPG


第一週藻水加入量是200cc,加了約一週,藻相沒有變化,NP也沒有上升,我再往上拉到300cc。這時原本快陣亡的紅DG,就是那個應該隨便養隨便活還被我搞到掛的紅DG,開始長新的共肉,出毛也比較好,長出新的生長點(不過變黑了):
PH84_F_15_180314100042_1.JPG


再一兩週後拉到400cc,配合胺基酸和CV,缸壁開始長綠藻和少量褐藻,大部分還存活的骨都有好轉的感覺,原本卡逼的骨也開始有螢光蛋白反應了,到這邊我才開始比較有信心,開始找試水骨來試水這樣。
PH84_F_15_180314100042_2.JPG


到最近兩週,活石上的藻相有正常一點,一些脫皮的骨也開始會卡藻了,感覺上快要回到那個要處理低等藻的時期,比較知道要怎麼做了,覺得安心好多:em01::em01:

接下來又要處理燈和降鹽的問題了,最原始的想法,這缸是想靠碳源和氣泡處理營養鹽,所以現在還在盤算什麼時候適合開始加碳源,和加入的方式,不過總算是回到正途上。

通常撲沙的魚缸,在設缸三個月左,因為菌種漸漸強勢,會讓sps變的乾乾的,
有點像是吸附劑或活性碳放太多的樣子,這時候如果增加餵食,
會造成P上升,N不動的情況,因為N比P還好降,
這時候要利用PO4吸附劑,否則會爆藻
不然餵越多,硬骨越乾,老實說這就是我的親身經歷:em10::em10::em10:
這我不知道耶,筆記一下,因為要準備補砂了,應該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上一次量PO4已經是1/24的事,到那時為止P都沒什麼變化,等最近拿到PO4試劑的話再量看看,如果沒有降,我也要來物色吸附劑了。

我最近也有感覺N降的速度好像開始加快了,尤其是換完天然海水之後。
 
提到換水這件事,不知道有沒有人有跟我一樣的狀況。

前兩個月因為種種因素,我覺得直接換海鹽配好的水,缸子會有點「水太利」的感覺,每次換完水,珊瑚的狀況反而比較差,所以都是一次一桶的載天然海水回來換,這樣每一兩星期換20L換了兩個月,到上星期發現NO3降的速度,好像有快一點。

但小家庭沒空間放大型儲水桶,載天然海水真的很不方便。前兩週在陽台放了一個臨時小缸養砂,我就直接用自來水加海鹽配水,加了一點現在用的硝化菌,順手丟了一把小葡萄藻進去養,一星期大約換一次50%的水。

上星期某天發現葡萄藻大量白化,水變得濁濁的,底砂爆了點藻。我把藻撈出來丟掉之後,不到一天的時間,水就變得很清澈,底砂上的藻也開始退掉,感覺很像水質出狀況後,硝化菌作用,迅速吸收營養鹽的情況。量一下水質,原本用自來水調出來的海水,NO3約2.5ppm,KH13以上。經過這樣一折騰,NO3無色,KH從13以上降到7.3,鈣鎂也都在合理範圍。我拿這個水來幫主缸換一次水,看起來似乎沒有先前那種水太利的感覺。

也許對我目前的缸來說,把水先養過再拿來用,是比較好的方式嗎?
 
試一下iphone水中直拍的效果

照片是用內建攝影機,錄影則是ProMovie,光源為AI 52的20000K

照片:
dd4a5cdf2bcac225a173ab3832a21f6d.jpg


67df09a0d73fcbfc00dc8bffc4f0afc3.jpg


2bc368d39e4d05348d92b48055ae26e7.jpg


水下直拍清楚很多,不過變焦暴光等設定都要在缸外先選好,尤其是對焦只能依靠自動對焦,不是很順手,也許再找別的攝影APP會好用一點。

影片:
雖然ProMovie的白平衡設定很優秀,但不知道為什麼,綠色螢光會被強化再強化,所以珊瑚拍出來是偏綠的。不過它也同時可以用來檢查骨的狀況,幾支脫皮中的就完全看不出螢光。

水下攝影真的能把優缺點看得一清二楚,不管是屎色還是脫皮都無所遁形。可是我還是捨不得丟骨:em06::em06:
 
FiLMiC Pro 可以用另一台BT操作,也有軌跡變焦及軌跡Zoom-in/out, gamma curve 及noise 調校,另就是已與DJI OSMO 軟體整合了...

ProMovie 也許這些也都有,不過ProMovie 因為操作手感與我習慣不同, 只有把玩了十分鍾左右...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