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T看到很多人的缸子都是養得滿滿的,是怎麼做到的阿

海洋生物/水族用品/魚缸製作/設計施工
維護保養/天然海水/餌料生物/水產批發
上月22號又進魚了,忍不住手癢,來到九隻,但這幾周下來常常覺得很危險
想知道高手們是怎麼讓整缸滿滿,又省事省心,但魚的狀況又能維持很好

先貼自己的,水量240升左右,底濾缸,9隻均大於12公分,有六隻是關刀
PH84_200110082631_9223c.jpg


弄得又想降低魚口來省心省事,但魚少了沒過多久又心癢進魚

難道這是宿命嗎???
 
20211119
更新+回覆
鹽度:1.020
PH:7.23
NO3:10~20
R兄,抱歉到今天才回覆.(造景部分還泡在水中稀釋酸性矽膠中)
養FO的,缸中永遠少一隻魚,想養多是目標,但目前我還在養菌,暫時還不太可能進行.目前缸子PH又急降了一次,估算可能是造景上面的酸矽膠造成.以前都是用瓦克121,這次改缸,因為懶得跑遠路直接在路邊買了酸矽膠就用了,只乾了1周+泡水3天就下缸,結果降PH很嚴重,但這次下降我有測量銅.結果是幾乎沒有,而魚的活力跟吃餌料都很正常,應該是有菌膜保護下,CU也很難因PH下降而釋出,所以魚都很正常.
魚隻數:關刀X7+多莉+6茉莉
魚兒快樂的正常的活著,就是我們最快樂的一件事了,因為我是買提天然海水(+養水),所以個人對很多的數據都很模糊與不懂,很羨慕您的科學管理分析與及時掌握調整能力,我只能做最基本的,水蒸發了量比重,加淡水或海水,魚擦缸了就加檸檬酸銅或二氧化氯,嚴重了就抓出來隔離擦藥或泡抗生素,當然也會有損失,但還是維持一定的穩定度,這幾天與家人到台東花蓮玩,所以沒有及時回復請見諒,也多了九隻人字蝶與一隻月光,呵呵。
 
魚兒快樂的正常的活著,就是我們最快樂的一件事了,因為我是買提天然海水(+養水),所以個人對很多的數據都很模糊與不懂,很羨慕您的科學管理分析與及時掌握調整能力,我只能做最基本的,水蒸發了量比重,加淡水或海水,魚擦缸了就加檸檬酸銅或二氧化氯,嚴重了就抓出來隔離擦藥或泡抗生素,當然也會有損失,但還是維持一定的穩定度,這幾天與家人到台東花蓮玩,所以沒有及時回復請見諒,也多了九隻人字蝶與一隻月光,呵呵。
羨慕阿,讚讚讚
 
這篇看下來越來越多愛缸的飼養分享
我移到魚缸版好了
稍微整理一下,可以讓更多人參考飼養的細節與喜悅
 
這篇看下來越來越多愛缸的飼養分享
我移到魚缸版好了
稍微整理一下,可以讓更多人參考飼養的細節與喜悅
感謝版主
 
在魚缸板裡有不少的好東西,去年車禍養傷時間,就都在裡面打發時間,簡單說就是淘寶,看看人家是怎麼養的,為什麼我養了這麼久,養死了這麼多魚,但還是沒有太多的長進,魚隻數目就停在10隻12公分以上的魚類就止步了,再多關刀或蝶魚等總有一種會出問題.又如為什麼我下藥都會有損傷,人家不會,爬的爬的感覺自己是有所收穫的.
我覺得我最能分享給大家的不是把魚養好,而是怎樣把魚養死,這個把魚養死我很在行,尤其是關刀,所以我做錯的傻事,希望也能讓大家參考一下,也許能提供些想法
目前先想到的就是硬體魚缸部分(把結論先寫於此,硬體花費其實反而是最好的投資,但跟你要養的方向跟種類有很大的關係,你養的數量少,背/側濾都不影響,但養的魚隻增加,那底濾是你比較好的選擇,因為濾材數量能增加,處裡魚隻污染能力上升.但我自身的經歷是,養fo的心裡總住的一個魔鬼,就是想往魚缸加魚,與其一路擴增,還不如一次完成,這樣反而最省心省力還省錢.
我到目前為止這海缸改了5次,後面會不會再改不知道,下面就是我一路跌跌撞撞的經歷
第1次改缸.最原始的設計,其實就是把淡水缸改成海缸,應用手頭上的設備又不想花錢,8.4上又看了幾年,而自己養淡水魚有30年資歷,因此紙上練兵下,自己亂搞了一個東西出來.養了約半年,覺得自己的設計真是太爛了,首先水花亂射,流路經常堵塞.再來,前三個月的時候因為養的都是五線+六線+藍魔鬼這種雀鯛類包含小丑(公子小丑那時沒活過),後面改養其他魚類,問題終究浮出水面.
下面有圖為證,就是我剛入海缸的初期設備.
PH84_211125131613_4a01c.jpg

PH84_211125131714_19dc5.jpg

PH84_211125135610_06900.jpg

這段期間用鹽巴養也有買活石,最後白點上身,開始用西德白點藥黃藥,結果多次倒缸
現在心得:那時水量約200升+15公斤珊瑚石,所以用鹽巴換水每次20升也只有10%水量,而且魚隻又以雀鯛為主當然很難發現問題,不同的魚類差異極大,對於各種耐受性也不一樣,而且心急,後面就是看到什麼都想加進去試試,下藥買了問老闆用法就動手,結果是全滅,這也導致我很長一段時間都不下藥,改成物理方式處裡.而用海鹽卻沒買光度計,導致我從此不敢使用海鹽.
第2次改缸.聽從建議,改正錯誤,把原來的缸改成背濾,仿常見的背濾缸,這又玩了半年,這半年魚隻從雀鯛類晉升為黑/白毛/豚類/青衣龍等隆頭類/關刀/人字蝶/咖啡蝶/藍紋等(其餘活不下來的種類族繁不及備載),白點靠PP過濾+A/B隔離盒.細菌爆發就只能等死或被我治死(還不會用藥,但各種藥都買齊了)
PH84_211125135956_d4b8f.jpg

PH84_211125140011_4d94c.jpg

現在心得:感謝魚友的建議跟鞭策,這段期間一直到第三次改缸,我主要的魚都是釣來的多,因為買來的我都養不活,常常在檢疫階段就死了,而且我那時覺得對水沒什麼用,但這點大錯特錯.釣來的魚確實比較勇也比較會開口,但能不能養活跟養好不是一回事,比如那時候的關刀鰭都很短(不全是缸中打架引起),主要還是因為氨的關係.蝶魚跟關刀對氨很敏感,還有細菌感染,背濾時關刀的鰭都很容易融鰭,換成底濾時這點就改善了,但魚隻數量一多,又會出現,前兆就是關刀背上魚鰭變黑.後來我不斷摸索改進設備,現在我關刀的鰭很長也很少融鰭,只能說是我摸索中,做對了一些事.
第3次改缸.主要還是之前買的2呎側濾缸(現成海缸,不是我亂改的,是海店賣的),原來作為新魚的檢疫缸跟治病的隔離缸,但總失敗,新魚從那活得出來的少之又少.而對物理過濾真的是煩了,每個月都要來一趟,PP濾芯每3天就要拿出來剝皮,剛開始還行,但時間一久真的是累,而且被綁住了,PP濾心不剝皮,不更換.整個缸的運轉就塞住了,雖然不會立即出問題,久了水質超快惡化.變成無法長時間出遊,心累.但改缸後原來的魚移回新缸,全缸因為思慮不周(當成淡水魚移缸)結果氨上升細菌感染爆發,一下黃藥全滅,這時心裡對黃藥留下很深的陰影,直到今年7月才重新使用,就是來自於此.2呎缸就此閒置,進入下藥摸索期.使用自製的虹吸管將上缸導入下缸,用單一馬達回水)
現在心得:改成底濾缸後,養魚的數量並沒明顯的增加,但種類確有大大的長進,死魚大幅減少(但每隔一陣子還是有機會倒缸,原因不一)
找不到舊貼文佐證
就文字大概描述:
設備:為了下藥因此大大提升監控水質的能力,PH改成有紀錄的(沒紀錄功能的買了3個),紫外線燈3組改成定時自動控制(目前只用一組,這部分都是物理養殖建置),藥水全面換新的,氨/NO2/NO3都改成藥水,不再使用檢測紙或是貼片,溫度也改成有紀錄的.鹽度計改用光學.但這時候下藥技術很差,魚一半被我毒死.PH跟溫度有自動記錄真的有差,因為這樣才看得出變化,才能做出對應.
海水:主要還是買來或是自己提的天然海水,但也常常因為補水造成倒缸,所以有能力的,天然海水取回後最好還是要處裡,物理也好藥也好,都是要做.天然海水取水的地點很重要,不是基隆潮境這種地方取來就沒事,其實我的經驗那裏反而是會倒缸.

先寫到此,改日再寫
 
在魚缸板裡有不少的好東西,去年車禍養傷時間,就都在裡面打發時間,簡單說就是淘寶,看看人家是怎麼養的,為什麼我養了這麼久,養死了這麼多魚,但還是沒有太多的長進,魚隻數目就停在10隻12公分以上的魚類就止步了,再多關刀或蝶魚等總有一種會出問題.又如為什麼我下藥都會有損傷,人家不會,爬的爬的感覺自己是有所收穫的.
我覺得我最能分享給大家的不是把魚養好,而是怎樣把魚養死,這個把魚養死我很在行,尤其是關刀,所以我做錯的傻事,希望也能讓大家參考一下,也許能提供些想法
目前先想到的就是硬體魚缸部分(把結論先寫於此,硬體花費其實反而是最好的投資,但跟你要養的方向跟種類有很大的關係,你養的數量少,背/側濾都不影響,但養的魚隻增加,那底濾是你比較好的選擇,因為濾材數量能增加,處裡魚隻污染能力上升.但我自身的經歷是,養fo的心裡總住的一個魔鬼,就是想往魚缸加魚,與其一路擴增,還不如一次完成,這樣反而最省心省力還省錢.
我到目前為止這海缸改了5次,後面會不會再改不知道,下面就是我一路跌跌撞撞的經歷
第1次改缸.最原始的設計,其實就是把淡水缸改成海缸,應用手頭上的設備又不想花錢,8.4上又看了幾年,而自己養淡水魚有30年資歷,因此紙上練兵下,自己亂搞了一個東西出來.養了約半年,覺得自己的設計真是太爛了,首先水花亂射,流路經常堵塞.再來,前三個月的時候因為養的都是五線+六線+藍魔鬼這種雀鯛類包含小丑(公子小丑那時沒活過),後面改養其他魚類,問題終究浮出水面.
下面有圖為證,就是我剛入海缸的初期設備.
PH84_211125131613_4a01c.jpg

PH84_211125131714_19dc5.jpg

PH84_211125135610_06900.jpg

這段期間用鹽巴養也有買活石,最後白點上身,開始用西德白點藥黃藥,結果多次倒缸
現在心得:那時水量約200升+15公斤珊瑚石,所以用鹽巴換水每次20升也只有10%水量,而且魚隻又以雀鯛為主當然很難發現問題,不同的魚類差異極大,對於各種耐受性也不一樣,而且心急,後面就是看到什麼都想加進去試試,下藥買了問老闆用法就動手,結果是全滅,這也導致我很長一段時間都不下藥,改成物理方式處裡.而用海鹽卻沒買光度計,導致我從此不敢使用海鹽.
第2次改缸.聽從建議,改正錯誤,把原來的缸改成背濾,仿常見的背濾缸,這又玩了半年,這半年魚隻從雀鯛類晉升為黑/白毛/豚類/青衣龍等隆頭類/關刀/人字蝶/咖啡蝶/藍紋等(其餘活不下來的種類族繁不及備載),白點靠PP過濾+A/B隔離盒.細菌爆發就只能等死或被我治死(還不會用藥,但各種藥都買齊了)
PH84_211125135956_d4b8f.jpg

PH84_211125140011_4d94c.jpg

現在心得:感謝魚友的建議跟鞭策,這段期間一直到第三次改缸,我主要的魚都是釣來的多,因為買來的我都養不活,常常在檢疫階段就死了,而且我那時覺得對水沒什麼用,但這點大錯特錯.釣來的魚確實比較勇也比較會開口,但能不能養活跟養好不是一回事,比如那時候的關刀鰭都很短(不全是缸中打架引起),主要還是因為氨的關係.蝶魚跟關刀對氨很敏感,還有細菌感染,背濾時關刀的鰭都很容易融鰭,換成底濾時這點就改善了,但魚隻數量一多,又會出現,前兆就是關刀背上魚鰭變黑.後來我不斷摸索改進設備,現在我關刀的鰭很長也很少融鰭,只能說是我摸索中,做對了一些事.
第3次改缸.主要還是之前買的2呎側濾缸(現成海缸,不是我亂改的,是海店賣的),原來作為新魚的檢疫缸跟治病的隔離缸,但總失敗,新魚從那活得出來的少之又少.而對物理過濾真的是煩了,每個月都要來一趟,PP濾芯每3天就要拿出來剝皮,剛開始還行,但時間一久真的是累,而且被綁住了,PP濾心不剝皮,不更換.整個缸的運轉就塞住了,雖然不會立即出問題,久了水質超快惡化.變成無法長時間出遊,心累.但改缸後原來的魚移回新缸,全缸因為思慮不周(當成淡水魚移缸)結果氨上升細菌感染爆發,一下黃藥全滅,這時心裡對黃藥留下很深的陰影,直到今年7月才重新使用,就是來自於此.2呎缸就此閒置,進入下藥摸索期.使用自製的虹吸管將上缸導入下缸,用單一馬達回水)
現在心得:改成底濾缸後,養魚的數量並沒明顯的增加,但種類確有大大的長進,死魚大幅減少(但每隔一陣子還是有機會倒缸,原因不一)
找不到舊貼文佐證
就文字大概描述:
設備:為了下藥因此大大提升監控水質的能力,PH改成有紀錄的(沒紀錄功能的買了3個),紫外線燈3組改成定時自動控制(目前只用一組,這部分都是物理養殖建置),藥水全面換新的,氨/NO2/NO3都改成藥水,不再使用檢測紙或是貼片,溫度也改成有紀錄的.鹽度計改用光學.但這時候下藥技術很差,魚一半被我毒死.PH跟溫度有自動記錄真的有差,因為這樣才看得出變化,才能做出對應.
海水:主要還是買來或是自己提的天然海水,但也常常因為補水造成倒缸,所以有能力的,天然海水取回後最好還是要處裡,物理也好藥也好,都是要做.天然海水取水的地點很重要,不是基隆潮境這種地方取來就沒事,其實我的經驗那裏反而是會倒缸.

先寫到此,改日再寫
是讓我心動的養魚文章歷程,您真的很用心啊,可惜我們居住距離太遠,否則可以經常實際交流互動與經驗的驗證,多好!!
 
是讓我心動的養魚文章歷程,您真的很用心啊,可惜我們居住距離太遠,否則可以經常實際交流互動與經驗的驗證,多好!!
感謝您的認同
 
這次改缸,底濾是一個二呎缸,做了很多的隔間設計,但也導致有效利用容積降低,因此濾材無法全部放置底缸,一部分放在了主缸中,後來覺得FO缸大都是裸缸,因此就將主缸的珊瑚石跟死石移出(活石下銅藥了,雖然後來買了西德去銅濾材去銅藥,但後續養軟體最終還是都死了,下銅藥就別再想軟體等等,就只能養魚),後來發現養的魚隻尺寸數量雖然沒變,但能養的蝶魚關刀數下降.所以又將2呎側濾缸恢復並與主缸系統串聯(就是第四次改缸,簡單講就是串連三缸).
 
最後編輯:
更新20211130
魚隻:8關刀+2咖啡蝶+多莉+5茉莉
 
建議樓主~
把數個串聯缸+底缸+過濾的養魚空間
整合成一個較大型的一個主缸+底濾缸
可能會比較好養也比較清爽些.......
 
建議樓主~
把數個串聯缸+底缸+過濾的養魚空間
整合成一個較大型的一個主缸+底濾缸
可能會比較好養也比較清爽些.......
這次第五次改缸就是做這些改變整合,將第四次串聯後遇到的問題解決.目前一個馬達就完成運行,原本是用了4個馬達,所以很容易因一些小狀況而淹水.改後解決了淹水問題還有濾袋太快堵塞的狀況,將底濾過多的隔間除去,增加可用容積.總水量有300升以上,以目前的魚數,不再增加,是很好養.再上4隻14公分上下的魚隻,狀況就可能會有問題了.但我還是想試試看.看看藻缸改成厚砂後是否能再多養幾隻.
 
最後編輯:
這次第五次改缸就是做這些改變整合,將第四次串聯後遇到的問題解決.目前一個馬達就完成運行,原本是用了4個馬達,所以很容易因一些小狀況而淹水.改後解決了淹水問題還有濾袋太快堵塞的狀況,將底濾過多的隔間除去,增加可用容積.總水量有300升以上,以目前的魚數,不再增加,是很好養.再上4隻14公分上下的魚隻,狀況就可能會有問題了.但我還是想試試看.看看藻缸改成厚砂後是否能再多養幾隻.
Nick:

也許我們都是手癢會不斷的增加魚量,但最後的結果通常是補救甚至發生病症而倒缸,或者是產生一些"臨時缸/水桶",以便控制主缸水質,手忙腳亂一陣子,方歇就又開始繼續改造,因為我們喜歡"變化"挑戰而不只是有耐心的"欣賞"成果,但代價常讓我們悔不當初....
所以我們要學習的或許是在現有環境條件下:如何有效紓解過多魚量的模式(除了銷售轉讓以外),這樣一來,當奇想念頭再起,還是可以不斷更新系統DIY簡化,才是你我追求的成就感吧。
David (Reevo)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