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再出發SPS缸

PH84_241202205919_acf74.jpg

PH84_241202205920_a89de.jpg
 
最後編輯:
我現在造浪的調整上,夜間有弱有強,隨機模式變化會大一點,魚的話自己會找好位置的,海金魚躺在小礁石中間也是睡得很安穩。米粉、單胞、腦類也是很能抵抗強流,偶爾強流期間甜甜圈肥肉被吹到局部內凹都不影響,也不太需要顧慮太多。

我覺得攝食毛抗流程度也很高,某些正在起步的骨,毛都會漲很肥大,是餓的表現? 現在有砂層、有滴定餵食,食物的供給上應該改善很多,就算滴定餵食是扁跳蝦、微生物在吃我也覺得很OK;夜間也有強流的時候,但我沒想要爬起來觀察XD,還沒辦法觀察到那時候的出毛狀況。

我反而對粉狀飼料沒有太多感覺,也拿不準餵食時機,不過有想用粉狀來訓練海金魚看看會不會吃,粉狀該夜間餵?還是日間餵食? 還是餵魚時順便?
甜甜圈或是米粉被強流甩一甩, 其實也沒甚麼問題~
(我覺得米粉在這種環境長得更快!)

甜甜圈有時甚至在開燈時, 都能出攝食毛.

夜間則是不管流強不強, 必出攝食毛~


我其實也就是在晚上11~12點間觀察, 有時有強流, 有時是弱流, 有比較, 差別感就會比較強烈~

我每天餵魚的飼料就是磨成粉狀的, 目的是希望同時餵珊瑚吃,
不過我想你想問的是類似 AF power food 之類極細粉的飼料吧?
這種我以前有餵(關燈後餵), 後來改用 Vitalis SPS Coral Food, polab 也有出類似的產品~
聽說這類除了給骨吃, 也可以餵環境~

因為夾雜太多東西一起餵, 我也感受不出到底有沒有甚麼實質的作用,
目前我缸內太多自己會產出的東西, 加下前一陣子NP飆的很高, 所以已經好一陣子沒餵這種粉末了~

你是養哪種海金魚?
若是不好開口的, 可以先試試冷凍豐年蝦, 餵的時候造浪開強一點, 他們會以為是活的, 會追得很勤快~
 
哇,好辛苦
我們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呢! :giggle:
黑阿,輕鬆養的好就不用這麼辛苦,然後這麼辛苦還不一定養的好,哈哈。
是條又長又難走的路阿,不過沿途風光明媚,雖然辛苦也是充滿樂趣阿。
 
甜甜圈或是米粉被強流甩一甩, 其實也沒甚麼問題~
(我覺得米粉在這種環境長得更快!)

甜甜圈有時甚至在開燈時, 都能出攝食毛.

夜間則是不管流強不強, 必出攝食毛~


我其實也就是在晚上11~12點間觀察, 有時有強流, 有時是弱流, 有比較, 差別感就會比較強烈~

我每天餵魚的飼料就是磨成粉狀的, 目的是希望同時餵珊瑚吃,
不過我想你想問的是類似 AF power food 之類極細粉的飼料吧?
這種我以前有餵(關燈後餵), 後來改用 Vitalis SPS Coral Food, polab 也有出類似的產品~
聽說這類除了給骨吃, 也可以餵環境~

因為夾雜太多東西一起餵, 我也感受不出到底有沒有甚麼實質的作用,
目前我缸內太多自己會產出的東西, 加下前一陣子NP飆的很高, 所以已經好一陣子沒餵這種粉末了~

你是養哪種海金魚?
若是不好開口的, 可以先試試冷凍豐年蝦, 餵的時候造浪開強一點, 他們會以為是活的, 會追得很勤快~
目前是Vitalis SPS Coral Food,有餵過幾次,移缸後還沒用過。
開燈有餵食的話只有顆粒,甜甜圈沒在這時間看過攝食毛,不過肥肥的就不管太多了。

海金魚是紫羅蘭,缸內雖然有食物能吃,但還是能開口最好,目前想試看看Vitalis SPS Coral Food能不能引起興趣,不行的話還是要靠冷凍飼料來訓餌。
 
大家最感興趣的議題。只是剛好有記錄到就簡單分享一下。

開燈時出現。
PH84_250505150536_6994e.jpg


關燈後消失,就這樣日夜循環,因為測試讓這循環跑了一陣子。
PH84_250505150536_d5eca.jpg


觀察就是這麼重要,每天這樣循環是OK的,就這樣測試維持了幾周,沒有珊瑚會因此變差,就是輸入稍微多了一點,麻煩的傢伙也因此幫了一點忙,回到夜間就消失,把輸入稍微調低一點就能結束這個循環。單胞在中弱水流,也稍微比較弱勢,剛好可以拿來當工具,所以餵食調整、魚隻密度、珊瑚密度、微生物密度上的調整及觀察只要細心,這些討厭、麻煩的傢伙也是一種工具耶。

期間還進了幾支嬌滴滴的骨,也讓他們每天卡看看,前幾天能看出受傷的地方卡一根細細的,復原後就只能卡在基座上,觀察上是不影響適應及生長,或是這樣說,只有受傷及其他地方才會有。
PH84_250505153714_fa4ff.jpg

基座、石頭
PH84_250505153715_4b6e6.jpg



幾天前已經做完測試,所以調低了營養輸入(微調而已),討厭的傢伙就結束了,只要大概兩三天而已。
PH84_250505222048_77ec1.jpg

PH84_250505221650_f876f.jpg

PH84_250505221650_1f773.jpg



也稍微解釋一下做了什麼測試:在輸出條件不變動之下,輸入高夠力、easysps evo、NP,因為有三項輸入源,所以測試期拉很長,確認一下討厭的傢伙在什麼時候出現,每天都會添加的三種輸入源在比例上控制並觀察變化。
NP只是平衡,無關緊要。顆粒提供的污染最難控制,跟魚的數量有關;滴定最好控制,可以穩定的輸入,有四隻開口雀鯛科的魚在一天兩餐吃到飽的情況,滴定要接近減半,吃微生物的幾隻魚就難計算了。
推測60x45x45的缸初期最多8隻雀鯛,中後期珊瑚消耗跟微生物族群壯大之後才有能力再追加魚隻,當然也可以從輸出能力去改善;如果是倒吊的話,1隻大概會抵2-3隻的雀鯛,所以開缸1倒吊S號的+3-4隻雀鯛,水質應該是最簡單維護,魚也吃飽飽的,不過前提還是要有穩定的輸出能力。
 
最後編輯: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