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大家 用GPT 翻譯一下
========以下為原文翻譯==========
關於營養目標範圍的思考
作者:Randy Holmes-Farley
在珊瑚礁水族箱化學的世界裡,幾乎沒有什麼話題能像選擇和維持硝酸鹽(NO₃⁻)與磷酸鹽(PO₄³⁻)的範圍一樣,引發這麼多討論。有些水族玩家希望營養鹽濃度較低,有些則偏好較高濃度,還有人強調特定的氮磷比,或者只是想搞清楚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隨後,玩家們便開始採取行動,有些人希望提高硝酸鹽與磷酸鹽濃度,而另一些人則試圖降低它們。不論是增加還是降低,都需要考量各種不同的方式。
事實上,有許多水族箱在極低的營養鹽濃度下運行良好,也有許多水族箱在營養鹽濃度較高的情況下表現出色。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同一個水族箱在這些極端條件下都能維持良好狀態。
為何不同玩家對營養鹽的最佳範圍有不同看法?
我並沒有什麼神奇的配方或標準範圍可提供。雖然在本文結尾我會給出一些建議的數值,但我主要想探討為何水族玩家之間會有如此多不同的觀點。換句話說,這些觀點是否基於珊瑚對營養鹽吸收的科學研究?
1. 不同的生物對營養鹽的需求不同
一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玩家飼養的生物具有不同的能力來從相同的硝酸鹽和磷酸鹽濃度中獲取所需的養分。例如,軟珊瑚通常被認為更喜歡較高的營養鹽濃度,但這種說法為何成立?
在自然環境中,特定類型的珊瑚確實與不同的營養鹽水平相關。例如,在印尼的一些島嶼,軟珊瑚較多的區域通常擁有較高的硝酸鹽濃度,而鹿角珊瑚(Acropora)則較常見於磷酸鹽濃度較高的區域。當然,影響珊瑚分布的因素不僅僅是營養鹽,但這些研究表明,營養鹽可能是影響珊瑚類型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
珊瑚和其他生物使用活性運輸蛋白來從水體中吸收硝酸鹽和磷酸鹽。這些蛋白質遍布珊瑚暴露於水中的表面,負責將營養鹽從外界環境運輸到珊瑚體內。不同的珊瑚種類對這些營養鹽的吸收能力不同,因此,即使水體中的磷酸鹽濃度為 0.01 ppm,有些生物可能已經獲取足夠的養分,而另一些則可能無法滿足需求。
此外,珊瑚的營養鹽吸收能力會隨其餵食狀況而變化。例如,一項研究顯示,在實驗開始前 1 天和 3 天被餵食的珊瑚,其磷酸鹽的吸收速率分別降低了 42% 和 19%,而在 21 天前被餵食的珊瑚則表現出更快的吸收速率。這意味著,珊瑚會根據自身營養需求來調節營養鹽吸收的能力。
2. 玩家衡量水族箱健康狀況的標準不同
即使是飼養相同的珊瑚,不同的玩家也可能基於不同的標準來評估水族箱的狀況,例如:
- 珊瑚的觸手展開程度
- 珊瑚的生長速度
- 珊瑚的顏色
- 有害藻類的增長狀況
- 有害甲藻(dinoflagellates)或藍綠藻(cyanobacteria)的情況
不同玩家可能會關注不同的指標,因此他們對於最佳營養鹽範圍的看法自然也會有所不同。例如,一位玩家可能發現某種珊瑚在 0.03 ppm 磷酸鹽時生長最佳,而另一位玩家則認為 0.2 ppm 才能達到最佳效果。這些差異可能與水流、光照、pH 值、微量元素濃度等其他變數有關。
3. 磷酸鹽對硬珊瑚骨骼生長的影響
磷酸鹽被證實會直接抑制硬珊瑚的骨骼生長。一項研究顯示,磷酸鹽會吸附在珊瑚骨骼上,從而無機地抑制幼年珊瑚骨骼的正常發育。因此,硬珊瑚的飼養者可能會更關注磷酸鹽的濃度,而飼養軟珊瑚的玩家可能較少受到影響。
4. 營養鹽影響水族箱微生物群落
營養鹽濃度會影響珊瑚礁水族箱中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珊瑚病原體。一項研究顯示,在營養鹽豐富的環境下,某些致病菌會大量繁殖,特別是磷酸鹽的影響更為顯著。因此,水族箱中的微生物組成也可能影響珊瑚對營養鹽的需求。
5. 硝酸鹽和磷酸鹽並非水族箱中唯一的氮和磷來源
除了硝酸鹽和磷酸鹽之外,水族箱內還有許多其他氮和磷的來源,例如:
- 氨(NH₃/NH₄⁺):大多數珊瑚比硝酸鹽更偏好直接吸收氨
- 尿素:魚類排泄的一種有機氮
- 胺基酸與其他溶解的有機物
- 顆粒狀物質(例如碎屑、浮游生物、細菌)
這意味著,單純依賴水體中測得的硝酸鹽或磷酸鹽濃度來評估珊瑚是否獲得足夠的營養,可能並不準確。
建議的目標範圍
對於一個成熟的混養珊瑚缸,我個人的建議範圍如下:
- 硝酸鹽(NO₃⁻):
- 5~50 ppm:可透過藻缸等方式進行溫和的控制
- 超過 50 ppm:開始考慮有機碳投餵、藻類過濾等方式降低濃度
- 低於 5 ppm:考慮增加餵食或直接投加氨
- 磷酸鹽(PO₄³⁻):
- 0.06~0.3 ppm:可透過藻缸等方式維持在此範圍
- 超過 0.3 ppm:可透過藻類過濾、GFO(磷酸鹽吸附劑)等方式降低,但需緩慢進行
- 低於 0.06 ppm:考慮增加餵食或直接投加磷酸鈉
結論
這篇文章可能無法減少水族玩家之間關於營養鹽最佳範圍的爭論,但希望能幫助大家理解為何存在這些爭論,並提供一些依據來判斷自己水族箱的最佳數值。
祝大家養珊瑚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