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
紅蓮燈
訪客
[這個帖子最後由紅蓮燈在 2001/12/22 10:13am 編輯]
Dear Marine Friends~
今天就由小弟介紹實驗兩個月的硝酸鹽化除器! 僅供有意者參考討論~
其實原理很簡單,我也是由一些開了十多年的水族業者及網上公佈的結構加以應用而已,頂多只是加上自己另一個水草缸的經驗~
圖一為成品
圖二是原始材料:四加崙(約二十公升)的蒸餾水桶(含蓋子)
圖三為利用矽膠密封蓋子與矽管
圖四為利用利造水流的沈水馬達動力連接出水管
圖五為進水管興出水管之比較(使用二個月後)
使用材料也極為簡單:四加崙蒸餾水桶一只,矽管十呎(看個人而定),生化球(請使用表片為片狀的,不是一根根柱狀的),沈水馬達一只(我是用1200L/H,有進氣接口的),黑色大垃圾袋一只(只要用不透光的就行了),Macrot菌碇五顆(我只用了五顆)
水流路徑如brick兄的圖一樣,我也是將進水管直接拉至桶底(但蒸餾水桶口塞不進沈水馬達),出水管在蓋子下方一公分處,讓水由下擠上去,目的是要讓水能平均的分散至所有生化球以提升分解面積,相反的,如果進水管是在上面,出水是在桶底,請在生化球上最上面加上一層羊毛氈,目的在平圴分散水流,因為蒸餾桶的口很小不易放入羊毛氈,所以我將進水管拉至桶底,出水在蓋子下方!
水流的引入是利用虹管原理,但並不足以將桶內的水擠出至主缸,故將出水管接到主缸中沈水馬達進氣口,利用進氣口的吸力引出(如圖四紅圈),這時候可能會考慮到水的流速是不是每秒一滴?? 我的考量是,四加崙的容量約是二十公升的水,而裡頭我使用了約七百顆生化球,這樣的水量加上龐大的生化球表面積,相對我可以增加進水流量(每秒約1cc吧),
如果硬要每秒一滴,可加裝一個控制氣筏來調整,最後我再使用黑色垃圾袋包覆桶外,因為是兩層,所以絕不透光!
兩個星期後,出水管與進水管就有極大的差異了(進水管有長藻).
diy硝酸鹽化除器大概有幾個重點,只要把握了,就可以不用照著別人使用的材料照抄.
1.水流保持低流量,但水流似乎不影響菌種的生成,只是分解硝酸鹽的速度慢,故流速過快硝酸鹽來不及分解就出桶了.
2.水溫度不影響分解反應...某廠牌指沈水馬達是為了保溫????? 可信度不高.
3.菌種一旦穩定應不用再加菌種碇...除非水質大變動,環境破壞.
4.使用大面積的生化球(片狀的),進水管的地方可加放羊毛氈平均水流,如果化除器有分層,各層與各層的水流接觸面也可加放,以求菌種培養的最大面積.
5.不透光.
以前我總是懷疑這種的設計有用嗎?但圖五的兩管比較照片真的是讓我不得不信它還是有作用的!
過兩天我再放些珊瑚生長狀況!
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祝魚安軟體也安!
Dear Marine Friends~
今天就由小弟介紹實驗兩個月的硝酸鹽化除器! 僅供有意者參考討論~
其實原理很簡單,我也是由一些開了十多年的水族業者及網上公佈的結構加以應用而已,頂多只是加上自己另一個水草缸的經驗~
圖一為成品
圖二是原始材料:四加崙(約二十公升)的蒸餾水桶(含蓋子)
圖三為利用矽膠密封蓋子與矽管
圖四為利用利造水流的沈水馬達動力連接出水管
圖五為進水管興出水管之比較(使用二個月後)
使用材料也極為簡單:四加崙蒸餾水桶一只,矽管十呎(看個人而定),生化球(請使用表片為片狀的,不是一根根柱狀的),沈水馬達一只(我是用1200L/H,有進氣接口的),黑色大垃圾袋一只(只要用不透光的就行了),Macrot菌碇五顆(我只用了五顆)
水流路徑如brick兄的圖一樣,我也是將進水管直接拉至桶底(但蒸餾水桶口塞不進沈水馬達),出水管在蓋子下方一公分處,讓水由下擠上去,目的是要讓水能平均的分散至所有生化球以提升分解面積,相反的,如果進水管是在上面,出水是在桶底,請在生化球上最上面加上一層羊毛氈,目的在平圴分散水流,因為蒸餾桶的口很小不易放入羊毛氈,所以我將進水管拉至桶底,出水在蓋子下方!
水流的引入是利用虹管原理,但並不足以將桶內的水擠出至主缸,故將出水管接到主缸中沈水馬達進氣口,利用進氣口的吸力引出(如圖四紅圈),這時候可能會考慮到水的流速是不是每秒一滴?? 我的考量是,四加崙的容量約是二十公升的水,而裡頭我使用了約七百顆生化球,這樣的水量加上龐大的生化球表面積,相對我可以增加進水流量(每秒約1cc吧),
如果硬要每秒一滴,可加裝一個控制氣筏來調整,最後我再使用黑色垃圾袋包覆桶外,因為是兩層,所以絕不透光!
兩個星期後,出水管與進水管就有極大的差異了(進水管有長藻).
diy硝酸鹽化除器大概有幾個重點,只要把握了,就可以不用照著別人使用的材料照抄.
1.水流保持低流量,但水流似乎不影響菌種的生成,只是分解硝酸鹽的速度慢,故流速過快硝酸鹽來不及分解就出桶了.
2.水溫度不影響分解反應...某廠牌指沈水馬達是為了保溫????? 可信度不高.
3.菌種一旦穩定應不用再加菌種碇...除非水質大變動,環境破壞.
4.使用大面積的生化球(片狀的),進水管的地方可加放羊毛氈平均水流,如果化除器有分層,各層與各層的水流接觸面也可加放,以求菌種培養的最大面積.
5.不透光.
以前我總是懷疑這種的設計有用嗎?但圖五的兩管比較照片真的是讓我不得不信它還是有作用的!
過兩天我再放些珊瑚生長狀況!
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祝魚安軟體也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