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版抽底砂系統簡介

專營各式小丑魚繁殖、販售、批發
line id : andlers 電話:0921221200
[這篇文章最後由S2000在 2008/04/26 11:44pm 第 1 次編輯]

下面引用由jeremychen2008/04/26 11:04pm 發表的內容:
說話本是門學問,連我都在學習中,不管是誰的發言不好聽,我覺得可能都有些誤會在吧,也許是說話的方式不大好,所以讓人聽得有點不舒服,不過我想也許是求好心切吧,或者是其他的理由,不過我相信他絕對沒有攻擊別人的意 ...
赤子兄~~
大家都是老魚友了在站上多年了 您應該記得小弟不會去說話攻擊別人才對 :em25:
所以回歸正題吧~~
赤子兄有勞您多費心了
 
說幾句大家体會一下.........
活沙活石想除no3,不可能任務,用小白或小璜才是正途。
大量的營養鹽常說被累積在底沙中,這說法可能超過40年了,當然抽底砂的累積沙泥更是多到可怕,但我實測那些沙泥水,卻未發現高營養鹽,我不認為那些沙泥有什麼放出營養鹽的能力,如果有的話,我那5年以上活沙積滿沙泥,為什麼營養鹽仍正常,也未高過另一個祼剛,有人能以專業測量沙泥成份就再好不過了。
抽底砂用在FO剛,好用啦,我用了很多年了,也不用什麼美美角角,隨便抽一抽,效果都不錯,沙子別太少,沈馬要夠力就好了,我用太多年了.......
但是軟体我還是不建議抽底沙,因為抽了底沙,底沙生物象比較易被破壞。
 
謙虛 謙虛 還是那句老話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沒有誰比較聰明
大家都有獨到的 小聰明 把大家結合起來 才能形成一把 key 知識是需要合作的
那些 泥 應該都是生物作用後的 殘骸物質堆積
多屬 無機型態 與 碳 這是小弟的看法
FO 缸裡的 NO3 是可以慢慢適應到 數百以上 魚不會有大問題 這是國外一些專家的共識
抽底砂 一直增厚 對脫氮效率 意義不大 雖然流速降低 但要達到 厭氧 的流速還是差一大截
赤子 兄 的底部浪板下的水管路徑 這樣排列 很容易形成 好氧 及 厭氧 區 好氧集中在 中間區 厭氧則在 周圍區 形成
但是這樣的比例面積還是小了點 而且易積污 所以要常吸淨
如果採用 多管式 或 集塵浪板 這樣勢必又犧牲 厭氧 面積
最好的方式 最後就是靠 更配不同的系統來滿足
 
我覺得抽底砂好像沒什麼厭養區耶,要有厭氧區應該是厚砂系統比較會有吧....早期我也為了脫氮其中一半是用厚砂,不過感覺有沒有厭氧區對FO缸好像沒多大差別哩,後來又改成全抽底砂了>"<
 
最近因爲小弟的亂發表自己的心情和意見,給論壇許多的兄弟帶來很多的不愉快,小弟的出發點真的是好的。
特向老千兄``道歉。請您能體會我們這些新手們的心情。
 
下面引用由seansky2008/04/27 02:36pm 發表的內容:
最近因爲小弟的亂發表自己的心情和意見,給論壇許多的兄弟帶來很多的不愉快,小弟的出發點真的是好的。
特向老千兄``道歉。請您能體會我們這些新手們的心情。
反正給他亂抽一通就對了,我推FO亂抽一通一票,抽個屁滾尿流吧,加油喔..................
 
[這篇文章最後由tonny-lin在 2008/04/27 04:55pm 第 1 次編輯]

自己的實務經驗
  5年前,3呎缸 混養缸,使用揚水馬達抽底砂加上上部過濾,與活石,剛開始水質穩定,後來磷酸鹽難控制,軟體養不好,但魚隻狀況不錯,不過因缺乏檢疫缸概念,魚隻生病無法下藥。
4年前,升級5呎缸(目前這一缸)。使用活石加上底部過濾缸,後來因為魚隻未有效檢疫,加上活石缸下藥造成硝酸鹽提高,倒缸。隨後改變底缸(請參考以下)的設計,優點是增加濾材量,缸點是蛋白機與相關配備無法置入。
17_21461.JPG

主缸則採用抽底砂,並使用2部白熊沉馬來吸。
17_21461_1.JPG

17_21461_2.JPG

如此的過濾系統設計是由龍井的建峰水館老板建議,應該是抽厚砂與底部過濾的加強板。主缸底部也有洩水孔,所以沉底的污泥可以部份被清除。
又因為個人觀念,因此又加了許多的造景石供魚隻休息。
17_21461_3.JPG

17_21461_4.JPG

並確實檢疫(新進魚隻檢疫期均大於1個月),使用抽底砂系統
17_21461_5.JPG

養魚至今,一直做記錄,覺得這種系統不錯用。
https://vlog.xuite.net/vlog/guest/basic.php?media_id=OXlvdlVKLTEwMDk2NzguZmx2
 
下面引用由jeremychen2008/04/27 00:46pm 發表的內容:
我覺得抽底砂好像沒什麼厭養區耶,要有厭氧區應該是厚砂系統比較會有吧....早期我也為了脫氮其中一半是用厚砂,不過感覺有沒有厭氧區對FO缸好像沒多大差別哩,後來又改成全抽底砂了>"<
赤子兄
照你的方式安裝 一定會有厭氧區 因為水流會先從 阻力最小 路徑最短 的方向流動
依你的方式 厭氧區 是先從 周圍形成[中間區是好氧區]
漸漸的 中間區 轉變成 厭氧區[因污物聚集] 周圍卻慢慢變成 好氧區 到最後如果都不吸淨砂
那全面可能漸形成 厭氧 只剩表層是好氧層 沉馬出水只剩 1/3 以下流量


-=-=-=- 以下內容由 winwmv2008年04月27日 06:14pm 時新增 -=-=-=-

FO 缸半年以上不吸砂 就可能如上述
 
下面引用由kentjerry2008/04/26 11:44pm 發表的內容:但是軟体我還是不建議抽底沙,因為抽了底沙,底沙生物象比較易被破壞。
這句話跟你之前說汙泥沒有影響好像有點矛盾, 如果底沙生物象被破壞對軟體缸不利, 那裸缸養軟體應該就更糟糕, 但是事實顯然並非如此, 裸缸養軟體不比有底沙差耶! 因此底沙的生物象會被破壞否, 似乎不是軟體缸不是用抽底沙的原因
依您的經驗, 還會有其他什麼原因使得抽底沙比較不適合軟體缸呢
 
下面引用由jeremychen2008/04/27 00:46pm 發表的內容:
我覺得抽底砂好像沒什麼厭養區耶,要有厭氧區應該是厚砂系統比較會有吧....早期我也為了脫氮其中一半是用厚砂,不過感覺有沒有厭氧區對FO缸好像沒多大差別哩,後來又改成全抽底砂了>"<

養了幾年的軟體,且引此文開頭 ,說說個人的想法 ,望赤子兄勿怪
一般說法 ....抽底砂好像沒什麼厭養區.... 個人覺得有些出入
無論抽底砂也好, 圓桶也好,厚砂也好 , 大多都以珊瑚砂為主要濾材
當然與陶瓷環相同的是 ,雖說顆粒大小不同,
珊瑚砂也是多孔隙濾材,只是價廉易入手
我的重點是指 "" 多孔隙濾濾材 ’’
眾所皆知的一個觀念 .....
過濾是指水流經最大的表面積而非計算體積 .
看過一些書籍 , 這PH 8.4 版上以往也有先進提過
簡單的說就是.. 水流經過這些孔隙時 會將氧帶入
在孔表面接受的氧充足 , 好氧活動充分
但隨著孔隙的深度 , 氧逐漸遞減,
到孔隙底部時, 氧減到最少,於是缺氧的環境也就可能形成
當然也就有厭氧的活動產生
所以赤子兄前文所提的採用抽底砂後水缸的穩定度大
也正是基於多孔隙濾材(尤其包括孔隙的深度)的大表面積
可以這麼說吧,無論是抽底砂, 圓桶,厚砂等等,
只要濾材是以 水 流經陶瓷環珊瑚砂這類多孔隙濾材
或多或少都必然有厭氧環境的產生,
只是效果有多大,沒測過說不出來
我也只能這麼說,這是比較性問題
多孔隙濾材的厭氧活動當然沒有專門清硝酸鹽的化除器那樣強,
所以也就不必算水一秒滴多少流速
當然比起蛋白除膜的強力打氣,那當然是強多了
記得老千兄以往提抽厚底砂的方式,
以珊瑚砂為主,加顆夠力的馬達,減少大買重裝備的不必要開支
又減少甚至不必清底砂, 造福不少人當然也引起一些嫉恨
 
下面引用由tonny-lin2008/04/27 04:52pm 發表的內容:
自己的實務經驗
  5年前,3呎缸 混養缸,使用揚水馬達抽底砂弁吤F檢疫缸概念,魚隻生病無法下藥。
4年前,升級5呎缸(目前這一缸)。使用活石布偃蔑戎憐陵釋邠怴A末訄悁狴H下)的設計,優點是增?P3 ...
看到霧沙沙,怎麼設剛用的細沙到後來變成粗沙了,真是霧沙沙
 
下面引用由kentjerry2008/04/26 11:44pm 發表的內容:

軟体我還是不建議抽底沙,因為抽了底沙,底沙生物象比較易被破壞。
軟體缸抽底砂 ,我抽了九年多 , 有興趣可往我過去的小缸看看
底沙生物象如你所說應該是破壞不少
但最頭痛的是每清一次缸要搬一次家... 頭痛萬分
所以現在換新缸就改活砂囉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