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引用由never-change在 2009/02/07 01:05am 發表的內容:
大自然屬較不可人為控制的穩定生態.
但反個立場想,在家中的封閉小缸子,不也是較可容易用人為來控制操作.在特定生物上做群体飼養.
不換水缸子.只要能控制掌握到有機.無機營養鹽等的進入→分解→消耗→污染→取出的方式. 這不也是同等於換水的主因素.
說到控制掌握到有機.無機營養鹽等的進入
預防高營養鹽應該是比去除營養鹽容易些,至少對某些新手來說預防比去除輕鬆些...
因有機質分解至營養鹽需要一定的循環與分解時間
假如可以在分解成營養鹽之前先有效的去除缸內有機質,就可以讓營養鹽降到最低
小弟這部份是建議加強水流,讓缸子有個良好的造流
小弟認為水流為主要預防營養鹽措施,原因在於家庭魚缸大部份非如商業裸缸環境
在有活石的環境中通常有部份有機質不可見或沉澱在不可見的位置
好的造流與強水流可以一併的擴散帶走這些有機物,使營養鹽的產生量和數據得以獲得正確的掌握與控制,
也有助於降低缸內的污染變數因子,讓飼主比較容易掌控缸子狀況,減少封閉的環境下所產生的一些意外狀況。
水流夠亂可以降低缸子內的有機質累積與沉澱
效率稍好的蛋白機也可以有效去除缸子蛋白質與有機污染
加上時常更換或清洗白棉也可以降低有機物被分解
有機物少了分解的過程就等於少了營養鹽的產生
所以小弟首先要推薦的是缸子的水流要做好
大海也不像魚缸可以隨意的調整水流,所以這部份確實也是人為較能夠控制的
大海之所以某些珊瑚礁區域污染嚴重,通常與食物鏈斷層也有很大的關聯
例如缺少了大型魚類或微生物吃掉某些污染源或腐蝕物等原因
不過大海有充分的水流可以把污染源帶到岸邊,就是減少污染最好的證明
水流對養殖業來說對於軟體生物索食效率與水體的溶氧也是有直接的關係和幫助,
正確又適當的水流應該是建立在水流可以完整的把有機污染擴散開來最後又可以把污染源送至溢流槽或白棉為標準
當然白棉髒最後就導致要常常換白棉
但如果白棉置換太過頻繁也就代表接下來要控制的是餵食量..
換水之所以重要在於當遇到缸子內的生物出現問題,各種方法都無法解決的時候
最後只好歸咎於水質問題,唯有把海水行序漸進換掉一途來解決生物萎縮或疾病
但小弟相信有一個循環良好且相當水量的缸子加上有良好的造流(至少良好造流一定是必備條件)
大多數的魚友是可以不需要常常換水也能養的好
不換水事實上也沒有想像中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