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軟絲仔的育嬰房
受過度開發、濫捕、毒電炸魚影響,台灣近海漁業資源每下愈況,過去東北角海域盛產的萊式擬烏賊(台語俗稱「軟絲仔」)產量也日漸減少,中央研究院動物所副研究員鄭明修 和 潛水教練郭道仁首創「竹子礁」。 「竹子礁」放置在東北角海域,當作軟絲仔的育嬰房,順利吸引大批軟絲仔產卵,估計三年來已復育五十萬尾軟絲仔,產值達兩億元。
鄭明修表示,軟絲仔會在每年五到九月,隨黑潮到東北角海域,在軟珊瑚枝幹間產下卵鞘,但是近年來由於海洋環境惡化,軟絲仔找不到適當產卵場所,就勉強產在海底垃圾上;郭道仁指出,魚網、枯木、繩子、廢輪胎等,都成為軟絲仔產卵場所,當海浪大時,這些垃圾會在海水中翻滾,附著其上的卵鞘很容易摩擦死亡,軟絲仔產量也大為減少。
-- 軟絲仔卵鞘快要孵化時,可以看出一格格接近透明的卵粒內,有一隻隻的小軟絲仔。
-- 母軟絲仔,會鑽到用沙包固定在水中的竹叢深處產下卵鞘。
喜歡到東北角海域潛水的郭道仁說,過去經常看見大批已到產卵期的軟絲仔,因為找不到地方產卵,他很不忍心;後來想到可用台灣常見的綠竹綁成一叢,製成「竹子礁」,用沙包固定在海底來取代珊瑚。
他和鄭明修商量後,從五年前開始執行這項計畫,結果「效果好的出乎意料之外」,剛放下去沒多久,就吸引大批軟絲仔在竹子礁上產卵;尤其去年和今年,在竹子礁附近潛水時,有八成機率會看見軟絲仔群來這裡產卵。
鄭明修和郭道仁從三年前開始統計復育成果,發現軟絲仔卵鞘數從第一年的近七千條,成長到今年的五萬六千多條。鄭明修說,若以每個卵鞘平均有六個卵、孵化率八成來計算,近三年來已經產出五十萬尾軟絲仔;軟絲仔是高經濟價值海產,一年可以長一公斤,每公斤市價在三百元到五百元之間,以平均四百元來計算,竹子礁已成功復育價值兩億元的軟絲仔。附近漁民也告訴他們,這兩年軟絲仔捕獲量確實大增。
鄭明修表示,全世界臨海國家都面臨漁業資源減少的相同問題,也設計出各種不同人工魚礁,但大部分都是硬式沈底魚礁如水泥塊、電線桿等,最近幾年則開始流行廢軍艦;但這些人工產品放很久都不會壞,可能造成環境汙染,而且價格昂貴,又容易被漁船拖網鉤住而破壞。
竹子礁正好可以彌補這些缺點,鄭明修指出,竹子爛了以後,也只是回歸自然,對環境沒有不良影響;竹子有彈性,被拖網鉤住時較有可能免於被破壞;另外竹子隨處可見,幾乎不用成本。
鄭明修說,也是潛水教練的郭太太,曾經用手摸過成年軟絲仔,但是只有母的讓她摸,公的絕對不肯;他希望能獲得政府支持,在東北角開發潛水生態旅遊,一定可以吸引大批遊客,提振當地經濟。他呼籲漁民在產卵期應避免捕撈軟絲仔,做長遠打算;最重要的,是絕對不要在竹子礁附近攻擊軟絲仔,因為軟絲仔會互相傳遞訊息,只要有一人去竹子礁附近炸魚或使用漁槍,那一年軟絲仔一定都不會再接近竹子礁。【攝影:鄭明修】,【2002/10/23 聯合報,李名揚】
一個休閒潛水人能為大海做些什麼?如果夠執著,5年可以在台灣的海洋中創造上億的財富,這些財富雖不會落進個人的荷包裡,但分享者不止潛水同好,也許您家餐桌上享用的一尾美味軟絲仔,就有可能是今年或去年從潛水教練郭道仁所設置的「人工產房(軟絲仔人工魚礁)」上孵化的。郭道仁5年來執著的試驗,不但在東北角的海底造了一場奇觀景象,也豐饒了台灣的海洋。
時序已到深秋,狂亂的東北季風將統治台灣北部的海洋,台北市「愛之海潛水站」總教練郭道仁,也送走了今年最後一批的「軟絲仔寶寶」,統計5年來從「私立郭家軟絲仔育幼院」誕生的軟絲仔,已有數十萬尾,如果以高價魚類的產值評估,金額一定上億,可是一角也未落進郭道仁的口袋,到目前為止,東北角的漁友說的「這兩年東北角的軟絲仔確實變多了」,和海洋生態學者的眾多掌聲則是最大鼓勵。
郭道仁不但是專精的潛水教練,也是職業的海底攝影師和資深的生態觀察者,5年前,從馬來西亞詩巴丹島海底懸浮的椰葉人工魚礁獲得構想,當年就在東北角海域選了一角,開始了國內從沒人實驗過的新嘗試。因為在台灣不容易取得在海水中特別耐腐的椰子樹葉,他嘗試了許多種人工的天然魚礁「建材」,最後才確認台灣到處都有的桂竹紮叢,最能吸引軟絲仔靠近產卵。
從此每年4月上旬,當東北風勢力開始消退,郭道仁在海中紮起第一座竹叢魚礁,往往懸浮竹叢還沒落定,就已有軟絲仔迫不及待的靠近產卵,接著就在一束束的「海底竹林」附近集結,最多的時候,可以看到成百成百的軟絲群繞著竹叢飛舞配對,然後產卵,每一束十來枝桂竹紮起的竹叢,就像掛起密密麻麻的葡萄串。
原本專為軟絲仔設計的魚礁附近,從春末就開始上演著一幕幕的海底奇觀,先是只有小指甲大小的小軟絲仔在卵囊內成形,然後「破殼」跳突到海水中。
成千上萬的小軟絲和卵囊以及竹叢上附生的藻類,當然也吸引了附近的魚群,麻麻密密天竺鯛就好像義務守護軍團一般,到後來連成百洄游的大群雙帶鯵和紅魽鯵部隊,也在附近徘徊不去。一幕幕的奇景,連長年在國內各海域潛水的中研院動物所魚類專家鄭明修博士也不禁嘖嘖稱奇,表示從未見東北角近海岸海域有如此豐饒的魚族奇觀。
這種海底奇觀上演季節到9月下旬落幕了,郭道仁送走了最後約50尾小軟絲,拆散人工產房兼育幼院的結構,讓易腐的竹叢留在海中,收回架構用的尼龍繩。等待明年春天,回家來繁衍下一代的軟絲仔,再和他們的「養父」一道享受東北角水晶宮中的天倫之樂。
明年,也許每一個潛水同好社團都可以用「郭道仁的方法」選一個海底的僻靜角落為自已、也為台灣的海洋經營一個省本多利的小型魚礁園地,如果那一個同好萬一誤闖進一座軟絲仔群漫天飛舞的魚礁樂園,請萬萬高抬貴手,千萬別見獵心喜,因為只要放過人工產房邊的軟絲仔,包管來年「野地裡」的軟絲家族會更見繁盛,會令漁友、釣友、潛水同好甚至用餐的台灣民眾,生活得更快樂。【2002/12/18 民生報,張銘隆】
轉貼自台灣水肺潛水世界
受過度開發、濫捕、毒電炸魚影響,台灣近海漁業資源每下愈況,過去東北角海域盛產的萊式擬烏賊(台語俗稱「軟絲仔」)產量也日漸減少,中央研究院動物所副研究員鄭明修 和 潛水教練郭道仁首創「竹子礁」。 「竹子礁」放置在東北角海域,當作軟絲仔的育嬰房,順利吸引大批軟絲仔產卵,估計三年來已復育五十萬尾軟絲仔,產值達兩億元。
鄭明修表示,軟絲仔會在每年五到九月,隨黑潮到東北角海域,在軟珊瑚枝幹間產下卵鞘,但是近年來由於海洋環境惡化,軟絲仔找不到適當產卵場所,就勉強產在海底垃圾上;郭道仁指出,魚網、枯木、繩子、廢輪胎等,都成為軟絲仔產卵場所,當海浪大時,這些垃圾會在海水中翻滾,附著其上的卵鞘很容易摩擦死亡,軟絲仔產量也大為減少。
-- 軟絲仔卵鞘快要孵化時,可以看出一格格接近透明的卵粒內,有一隻隻的小軟絲仔。
-- 母軟絲仔,會鑽到用沙包固定在水中的竹叢深處產下卵鞘。
喜歡到東北角海域潛水的郭道仁說,過去經常看見大批已到產卵期的軟絲仔,因為找不到地方產卵,他很不忍心;後來想到可用台灣常見的綠竹綁成一叢,製成「竹子礁」,用沙包固定在海底來取代珊瑚。
他和鄭明修商量後,從五年前開始執行這項計畫,結果「效果好的出乎意料之外」,剛放下去沒多久,就吸引大批軟絲仔在竹子礁上產卵;尤其去年和今年,在竹子礁附近潛水時,有八成機率會看見軟絲仔群來這裡產卵。
鄭明修和郭道仁從三年前開始統計復育成果,發現軟絲仔卵鞘數從第一年的近七千條,成長到今年的五萬六千多條。鄭明修說,若以每個卵鞘平均有六個卵、孵化率八成來計算,近三年來已經產出五十萬尾軟絲仔;軟絲仔是高經濟價值海產,一年可以長一公斤,每公斤市價在三百元到五百元之間,以平均四百元來計算,竹子礁已成功復育價值兩億元的軟絲仔。附近漁民也告訴他們,這兩年軟絲仔捕獲量確實大增。
鄭明修表示,全世界臨海國家都面臨漁業資源減少的相同問題,也設計出各種不同人工魚礁,但大部分都是硬式沈底魚礁如水泥塊、電線桿等,最近幾年則開始流行廢軍艦;但這些人工產品放很久都不會壞,可能造成環境汙染,而且價格昂貴,又容易被漁船拖網鉤住而破壞。
竹子礁正好可以彌補這些缺點,鄭明修指出,竹子爛了以後,也只是回歸自然,對環境沒有不良影響;竹子有彈性,被拖網鉤住時較有可能免於被破壞;另外竹子隨處可見,幾乎不用成本。
鄭明修說,也是潛水教練的郭太太,曾經用手摸過成年軟絲仔,但是只有母的讓她摸,公的絕對不肯;他希望能獲得政府支持,在東北角開發潛水生態旅遊,一定可以吸引大批遊客,提振當地經濟。他呼籲漁民在產卵期應避免捕撈軟絲仔,做長遠打算;最重要的,是絕對不要在竹子礁附近攻擊軟絲仔,因為軟絲仔會互相傳遞訊息,只要有一人去竹子礁附近炸魚或使用漁槍,那一年軟絲仔一定都不會再接近竹子礁。【攝影:鄭明修】,【2002/10/23 聯合報,李名揚】
一個休閒潛水人能為大海做些什麼?如果夠執著,5年可以在台灣的海洋中創造上億的財富,這些財富雖不會落進個人的荷包裡,但分享者不止潛水同好,也許您家餐桌上享用的一尾美味軟絲仔,就有可能是今年或去年從潛水教練郭道仁所設置的「人工產房(軟絲仔人工魚礁)」上孵化的。郭道仁5年來執著的試驗,不但在東北角的海底造了一場奇觀景象,也豐饒了台灣的海洋。
時序已到深秋,狂亂的東北季風將統治台灣北部的海洋,台北市「愛之海潛水站」總教練郭道仁,也送走了今年最後一批的「軟絲仔寶寶」,統計5年來從「私立郭家軟絲仔育幼院」誕生的軟絲仔,已有數十萬尾,如果以高價魚類的產值評估,金額一定上億,可是一角也未落進郭道仁的口袋,到目前為止,東北角的漁友說的「這兩年東北角的軟絲仔確實變多了」,和海洋生態學者的眾多掌聲則是最大鼓勵。
郭道仁不但是專精的潛水教練,也是職業的海底攝影師和資深的生態觀察者,5年前,從馬來西亞詩巴丹島海底懸浮的椰葉人工魚礁獲得構想,當年就在東北角海域選了一角,開始了國內從沒人實驗過的新嘗試。因為在台灣不容易取得在海水中特別耐腐的椰子樹葉,他嘗試了許多種人工的天然魚礁「建材」,最後才確認台灣到處都有的桂竹紮叢,最能吸引軟絲仔靠近產卵。
從此每年4月上旬,當東北風勢力開始消退,郭道仁在海中紮起第一座竹叢魚礁,往往懸浮竹叢還沒落定,就已有軟絲仔迫不及待的靠近產卵,接著就在一束束的「海底竹林」附近集結,最多的時候,可以看到成百成百的軟絲群繞著竹叢飛舞配對,然後產卵,每一束十來枝桂竹紮起的竹叢,就像掛起密密麻麻的葡萄串。
原本專為軟絲仔設計的魚礁附近,從春末就開始上演著一幕幕的海底奇觀,先是只有小指甲大小的小軟絲仔在卵囊內成形,然後「破殼」跳突到海水中。
成千上萬的小軟絲和卵囊以及竹叢上附生的藻類,當然也吸引了附近的魚群,麻麻密密天竺鯛就好像義務守護軍團一般,到後來連成百洄游的大群雙帶鯵和紅魽鯵部隊,也在附近徘徊不去。一幕幕的奇景,連長年在國內各海域潛水的中研院動物所魚類專家鄭明修博士也不禁嘖嘖稱奇,表示從未見東北角近海岸海域有如此豐饒的魚族奇觀。
這種海底奇觀上演季節到9月下旬落幕了,郭道仁送走了最後約50尾小軟絲,拆散人工產房兼育幼院的結構,讓易腐的竹叢留在海中,收回架構用的尼龍繩。等待明年春天,回家來繁衍下一代的軟絲仔,再和他們的「養父」一道享受東北角水晶宮中的天倫之樂。
明年,也許每一個潛水同好社團都可以用「郭道仁的方法」選一個海底的僻靜角落為自已、也為台灣的海洋經營一個省本多利的小型魚礁園地,如果那一個同好萬一誤闖進一座軟絲仔群漫天飛舞的魚礁樂園,請萬萬高抬貴手,千萬別見獵心喜,因為只要放過人工產房邊的軟絲仔,包管來年「野地裡」的軟絲家族會更見繁盛,會令漁友、釣友、潛水同好甚至用餐的台灣民眾,生活得更快樂。【2002/12/18 民生報,張銘隆】
轉貼自台灣水肺潛水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