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酸的七尺缸---好樣的,一次帶走,一根不留 p47

[這篇文章最後由hepatus在 2008/05/08 01:14am 第 15 次編輯]

15_729_01.JPG

這是七尺的小缸喔!!因為只是看起來長罷了,其實一點也不大~~:em04:
15_729_02.JPG

配電盤,給他整合進去牆上了,分內外盤,內盤管室內電,外盤管戶外電
所以是雙面的喔 :em03: ,因為要是作成一面真的會很大喔
15_729_03.JPG

喔! 這不是賣飲料喔,而是用來遮光檔雨的,因為晒衣場的光線很強
所以儘量減少熱源的產生吧 :em18:
15_729_04.JPG

左邊的是藻缸,與主缸整合在一起了,藻缸的燈座27w*2
並配置一組風扇扇熱,熱源會先輸送到右邊燈具,再一併排出戶外
15_729_05.JPG

右邊主缸的左半區飼養需光較不強的生物
配置36w*2與36w*2藍燈的一半
15_729_06.JPG

右邊主缸的右半區飼養需光較強的生物
配置150w*2與36w*2藍燈的一半
並額外配置兩組風扇用來降hqi的高溫,並藉此強風把所有熱源全送到戶外
15_729_07.JPG

這是整組燈具的樣子
燈組一律不配置安定器在內,全部改拉超長線配置到配電盤中 :em06:
並由一組12公分風扇排熱,所以幾乎把熱源全移到戶外了 :em11:
15_729_08.JPG

點亮一下燈,魚缸的左半部有兩組上部馬達負責造浪 :em25:

15_729_09.JPG

點亮一下燈,魚缸的右半部也有兩組上部馬達負責造浪 :em25:
15_729_10.JPG

左右共四組的的上部馬達全部由右下角的面盤去控制
每顆馬達先以定時器(單位15min)先做初步控制
再配合雙模定時開關組做幾分鐘的閒歇變化
日後可以由此盤調整出一整天所要的各式潮流變化 :em11:
這樣我想可以整缸洗的夠爽快了 :em02:
心得:
飼養水族,資料指出的確可以延長壽命
但設缸則絕對會減壽 :em19:
所以奉勸各位要設缸得趁年輕
年紀大了花錢請人設吧
千萬不要像我啥都自己來
不過說真的,設缸的感覺真爽快
設好了迎面痛擊的卻是一波波的無聊
大概操過頭了吧
不過希望接下來的實際飼養又能帶給自己另一波快樂
因為這缸玩味太重,所以的確是愛七桃拉 :em15:
 
最後編輯:
我老天....老王不是叫假的!!!

如果你那缸是西元2000以前的....有屌到....
不好意思……1996-1998年的魚缸
 
不過唯獨那一大層的沙卻無法搬遷

想想唯一比較可行的,大概就是模組化了,或許我會試著把整缸的活沙,分成一塊塊的活沙吧
不過這似乎又是個大工程呀!:em23:

臭酸大,模組化這問題剛好最近再想,因為要快要搬家了,然後新的地方可能會是短期租的,所有才萌生使用模組化來解決即使再次搬家還是能保留活砂的成熟度

因為看您首次設這缸,又把舊砂幾乎一次性的搬移到這邊,還是可以短時間運作起來,可能是在一天之內搬移完成才沒有破壞到菌種,但如要保留個2~3天甚至更久,不知道是一樣把砂放置在大桶子打氣就好,還是一定要很完整的設置好魚缸撲進去才能維持住活性

小弟想的模組化是蠻簡單的,就是單純用公文林的大盒子,一盤一盤的裝著,因為這樣一來取出時不會破壞到各個深度的砂層,能保留最多的菌種,二來方便取出。

而取出之後,就可以放在大桶子打氣即可(甚至還可以一盤一盤相疊,節省空間),不用很趕的還要搬家還要設缸了,依舊能保持活砂的狀態

不過一盤一盤裝著,會不會對整體效益有打折的現象,畢竟盒與盒不相連,這樣擴散作用會差很多,還是說還要把盤與盤之間打洞串連,這樣效果會更好,不過後續取出就麻煩一些,還要把洞先插板子塞住,前置盒子製作也麻煩不少

所以想請教您後續有想過模組化的方法嗎?感謝臭酸大撥空回覆啦:em02:
 
臭酸大,如果要移缸記得叫上小弟,我順便去隔壁買鹹酥雞餵老婆,然後帶一點斷隻回家插:em04::em04::em04:
 
RDSB
remote deep sand bed
這和我們討論的應該有些差異
不過這部分我還沒研究太多,所以還不是很懂

我搜索有看到有外國魚友用桶子另外架設串聯了一桶DSB
國內也是曾有人這樣用,算是比較好管理,要調整也可以
因為我看到的例子,設置的大小多半不會很大,對比整缸的dsp應該還是有差異
當然也有聽過是直接設置在底部缸的
以前台中綺麗的老闆就弄了一個不小也超深的dsp附掛在其主系統旁
不過RDSB可能還是要再研究一下,才知道其中的奧義

而我們討論的是考量到魚缸永續的運用
甚至得應付搬家、以及考量魚缸安全年限問題
才需要想一個方法,試著把魚缸內的活沙作搬遷
或是在比較少破壞或是保留比較多的角度下作移置的動作
當然啦,假如認為沙子算是汙染或是沒啥好留戀的、打掉重練即可的
自然就不用在意移置的動作了
畢竟沒用活沙還是可以養得很棒,不過當然那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搬遷其實應該也沒有那樣複雜,不過在運行的系統下
滿缸生物,尤其像我甚至還放了隔板下去
要動沙勢必是不小的工程
假如能把地上物清除,直接可以碰觸沙層
我的作法大抵就像是coolive兄想的,用一個一個盒子把沙裝好
找一個可以長久放海水,大小、高度合適的盒子
分期、分量的慢慢把沙子置換成一盒一盒的沙
盒子間我就不會再去挖洞或互串了,會讓每個盒子都是獨立的盒子
假如效果打折或是有其他影響那也只能讓系統自己慢慢調和了

這是我暫時想到的部分,當然會不會實作我還不確定
不過假如重設缸的話,假如還是要玩沙,我大概會把這規劃進去

另外
之前三尺缸搬遷其實我沒有想太多,因為時間很有限,主要是要配合自己工作的時間
再者全部的沙其實也只是佔主缸的一部分,後面也補了不少沙進去
至於效果或是影響我也很難估算出來
不過這個七尺缸其實沙層我動了很多次
有翻沙放格板過,也有刻意翻沙洗沙,想說讓汙泥少一些
雖然我並不是全面性的,我還是有分區,一次只動1/3
但是每次整理確實也搞得整缸伸手不見五指,整缸霧了好久才變清
對部分魚友來說翻沙應該就是大忌了,雖然我沒太多想法
但整理後我確實也很擔心珊瑚,尤其是魚隻的問題
所幸都沒啥問題發生,不過我當然也不能因為自身的幾次經驗
就告知其他人翻沙絕對不會有問題
而翻沙的經驗上,我比較能感覺的應該就是no3的問題
印象中只要是動沙層後,系統的no3都會拉高,或許這和我一次至少就是1/3有關
翻了沙水質應該還是會變差,即便換了水,後續也可能需要一陣子
系統才有辦法恢復,不過因為當時沒有特別紀錄,也沒特別用比較精準的方式交叉測試
所以水質的影響這部分就當參考參考了
 
最後編輯:
我老婆問我為何跪著看8.4
 
臭老大要再仔細讀一下RDSB 囉。其中remote的真正精神,就在"模組化"。
有位連續二缸獲得RC TOTM的高手,就對remote的精神搞對了,絕不是臭老大第一段所提及的方式而已,而且差很多。

只是,很多人,包括我在台中看的一缸,都狹隘了真正remote 的用意,把remote 僅僅當成了對空間描述的形容詞。
 
抱歉啦
我是尚沒有研究相關文章
我是搜索時看到圖片,先了解一下他的架設
因為看到的都是一桶桶的簡單構造圖
可能是沒掌握到精隨
但我確實以為他的模組化像是在於把厭氧的部分
化成一個個的單元,如同我們RO濾水的三胞胎
再視魚缸的需求來加以配置與增減

齊大
可以順便提供一下文章連結嗎
讓有興趣的魚友也可以稍加了解一下
 
最後編輯:
臭老大看到的大概是我所謂第一代RDSB (remote 代表了距離), 第二代大概就開始用bucket or sump 來放置DSB, 這時已有模組想法,為的是可以開關或切換或更新沙濾系統, 但那個R, 比較像removeable,到了第三代,將bucket(考究點的會用壓克力容器)直接放置於sump (如下圖及連結), 對我來說比較重新定義了Remote為模組

抱歉, RC上有ㄧ篇講的更好(用壓克力容器), 但我一時找不到...

PH84_F_15_171107202231.JPG


https://brasilreef.com/viewtopic.php?f=25&t=3532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