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改善缸水移出缸外之水流規劃?

jerryliou

🔰
註冊時間
2005/08/09
文章
56
按讚
0
經驗點數
1
金幣
0
為了「有機質能事先移除就盡量事先移除」,缸水的交換效率一定要盡量做
到100%,否則就影響後處理的效果。為創造一穩定排水流向,不受缸内造景與造流影響,以塑膠板架空一高度,薄沙可以大顆珊瑚鋪一層,或僅以隔網阻止生物進入即可。簡單構想,改善裸缸之水流向為主要訴求。
以下規劃依LongTan建議,在最靠右邊處安裝一根成「直向」水流管,其長度達整個過濾板邊,並以鑽尾打上一排如未削鉛筆的孔徑大小的出水口,再連接上一顆約二小時作一次定時運轉時間15分鐘為基礎(定時器一般一個刻度約15分鐘)的夠力能強力推動水流至對邊的位置即可。修改方案如圖,感覺較佳。感謝LongTan指教。應該沒有誤解罷!
TANK021.GIF
 
其實魚缸的訂製是一門很大的學問..我相信沒有一位魚友會對自己的魚缸百分之百的滿意.因為想像跟實際總是會有出入.而魚缸或多或少都會有水流死角.而擺放活石也是阻礙水流的一大問題.但像你那麼有實驗精神是很值得加油的.
 
[這篇文章最後由jerryliou在 2005/11/23 08:47am 第 1 次編輯]

1. 缸水的交換效率一定要盡量做好,要不然後續昂貴的處理設備如除蛋白質器(考慮用BK),更無法發揮功效。「有機質能事先移除就盡量事先移除」的原則下,缸水的交換是最重要。缸水移不出來,一切空談。
2. 擺放活石為上部主空間,使用造流方式(亂流)最好不要影響下部排水空間。以垂直方向而言,利用重力較無死角(有造流幫忙)。水平就比較難。現正構思導流的設計。
3. 活沙可能移到後續的處理而不在主缸。
4. 打算把PH8.4讀過的綜合先作紙上談兵的規劃。明年再付之實現。
5. 感謝提供指教的魚友。
 
我比較擔心 那個 漏斗狀 底部缸的入水孔
如果你再那裡塞白棉 我建議要留個溢留孔(管)
以免萬一有幾天忘了換白棉 出水會慢慢塞住 發生意外
 
有道理。如果運用傳統二層式集塵板好像比較容易做到。
17_7942.GIF
 
相當棒的圖解...由各位先進的討論結果...可供日後魚缸架構的參考...
給Jerryliou 兄加加油...
 
[這篇文章最後由jerryliou在 2005/11/24 01:18pm 第 1 次編輯]

1. 剛才上網搜尋底部過濾板,找到「雙層底部過濾板長度40公分寬28公分高度3.2公分(組合式浪板)」 + 專用四分管。好像完全符合。靠近溢流區處需裁減。
2. 這構想只是取至傳統抽底沙方式,將配管抽水裝在溢流區。底沙改成薄沙(美觀)或完全不要,主缸完全不作任何過濾處理(參考007的提醒,液流區白棉也不要)。所有著重處只有把缸水盡可能移出缸外。離開主缸的水就可以開始參考許多先進的過濾方式進行過慮。
3. 主缸内太多限制(造景〈阻礙〉,水流<主要為軟體所需>,很難面面俱備。活沙在最底部,缸水除靠造流(亂流)外,如何讓大部份流過是一大難題。抽底沙也有很多死角。
4. 論壇有很多寶貴的過濾討論,可是我覺得先得將水有效地送到過濾系統,再來談那一種比較好。以上淺見,請指教。
 
主缸該不會就只有40公分縱深吧? 會後悔喔.

記得LongTan兄說過集塵式浪板下面的空間也會形成堆積有機質的空間, 要想辦法克服這個問題. LongTan兄的辦法已證明最有效的移除缸底沉積物, 請LongTan兄再指導一下吧!
 
如果是第一張圖的方式來強迫推水到左邊的話 需要多大的沉水馬達流量可以達到呢?
會不會推到一半就沒力了?
因為之前剛剛設缸 丟了一堆海水素下去 原本想用1200馬達加上喜多旋轉頭來攪拌 發現水流太小 沉底的海水素幾乎不會被擾動 要靠很近才可以把海水素吹起來
我沒有實驗過在底部浪板下那麼小的空間 使用馬達會有啥情形 (因為看不到)
而且一個馬達分成那麼多孔輸出 每個孔流量會變很小的樣子
所以給大大參考一下或許馬達流量是一個要注意的地方 以免到時後理論和現實有誤差而實做失敗
 
我覺得這規劃重點是考慮水流向,就像底缸之水流一樣。集塵板是為導流目的,不是為集塵。板間空隙有可能是死角,但比例上很少可忽略不計。圖僅為示意圖,非正式比例圖。
主缸該有60公分縱深,28 cm x 2 = 56cm(剛好)。但我發現真正問題是集塵板的出水管徑可能太小,不足大量出水,可能每片出水口都要單獨接管至溢流區。思考中﹒﹒﹒﹒。
 
返回
上方 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