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是個會說不太會做的人, 唸的一口還不錯的經, 但是自己的缸其實也不怎麼樣. 要放我的魚缸上來前實在經過好一番的掙扎, 天人交戰哪~!
想想, 還是放上來好了, 請大家不吝指教, 能夠再多做修改當然是最好的啦!
我是個做業務的, 因為專做國外的單子, 因此出國出差絕對免不了的. 一直以來都不斷的嘗試要怎麼養的輕鬆, 單純, 簡單. 當然也要讓活體有健康的生長空間. 以往都如同大部份的人, 認為機絲多就是好, 大蛋白, 大鈣反應器, 大硝酸鹽化除, 大磷酸鹽吸附
在一路過來的歷程裡也發生了不少的機械故障. 機械故障的同時卻也給我了一些啟示. 運轉設備越多就會越依賴他, 一旦發生馬達的意外, 通常會變的不可收拾. 我逐漸陸續停掉各項設備來探索魚缸的極限之同時, 也再嘗試要怎麼不去依賴科技.
這就是這個魚缸的設計來由
好了, 不多說廢話, 先來看魚缸的設備:
主缸: 100 x 100 x 40
系統: 有充水層的活沙系統, 傳統綠色浪板 + 3cm三號沙 (粗) + 7cm壹號沙 (細)
輔助系統: 30 x 30 x 30的葡萄藻區
底缸: 90 x 60 x 40
主缸高度只做40cm, 一來可以降低燈具的瓦數, 二來可以更方便的清裡魚缸. 往往看到魚友的魚缸越做越高, 三尺, 四尺, 這麼深要怎麼清啊? 想不透, 想不透. 再說, 40cm高的魚缸, 扣掉底沙約10cm, 離水面約2cm, 實際水深大約只有27cm.
這樣的水深對於FO可能不夠看, 但是以LPS來說綽綽有餘.
這樣的水深對小缸來說可能太緊迫, 但是我的魚缸長寬都是100, 視覺上的空白空間其實還很多. 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