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ch

🔰
金幣
0
請教一下小弟不解的問題,為什麼一大推於再大海裡不會有白點等一些症狀,而抓上來的魚一樣放在天然海水裡
有的會得白點,有的脫膜,有的體內體外蟲....,大海裡的魚不用下什麼銅藥,體內體外蟲的藥一樣活的好好的,難道是陸地上的溫度改變嗎?還是說海裡有什麼可以抑制這些病菌的東西?
 
大海裡面死了魚 你看不到 但是魚缸裡面死了魚

你肯定看的到 誰說海裡的魚不會長白點?

大海是個天然又巨大的生態循環系統 不單單是魚

人類也是靠大海在生存 畢竟大海提供了水嘛

要殺白點蟲 水溫就要高 大海的潮間帶地區

水溫可不低 不單單是白點蟲要面臨嚴苛的考驗

就連魚隻也要面臨高溫的環境 以及藻類及含氧量的交互作用

如何再漲退潮這六小時左右的時間生存下去

再說大海除了病菌之外 還有天敵的問題

生態循環這東西很複雜 我不是本科的 只能就我所知的虎爛一下

還是請專業的來回答吧
 
我在開放式海域撈過白點的蝶魚

所以野生的魚也是會得白點
 
重點在於濃度

水缸的水體小且不斷循環,白點分裂一次就是好幾百倍以上的數量,浮游體在48小時內遇到魚的機率變高,自然常看的到水缸內得天花的魚。

海洋水體大,白點一分裂就被稀釋掉了,大部分的浮游體尚未遇到宿主就餓死了。假設海水水體是缸子水體體積的一萬倍,那浮游體能遇到宿主的機會就比缸子小一萬倍,當然海水水體不可能只有缸子的一萬倍...

之前在newyork times也有報導,歐洲因為將鮭魚箱網養殖在海灣地區且靠近河口,導致該海域寄生蟲濃度上升,造成某些種類降海的幼魚大量死亡。一切都是濃度的關系!
 
最後編輯: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