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sylphid
訪客
[這篇文章最後由sylphid在 2004/05/17 05:22pm 第 1 次編輯]
URL: http://www.ettoday.com.tw/2004/04/05/153-1611230.htm
來去花蓮�一顆游泳的頭… 翻車魚的憂愁
2004/04/05 11:08
文˙攝影�陳志東
雖然長得很不一樣,翻車魚卻跟黑鮪魚有著一個共通點,就是「即使死到臨頭,臉上還是掛著傻傻的笑容」。看著翻車魚的笑容,看著一旁的翻車魚(曼波魚)觀光季海報,心裡突然覺得很憂愁。憂愁的是,儘管台灣是個海島,但是我們卻沒有發展出永續的海洋文化,倒是海鮮文化發展的很過頭。
到底花蓮人捕翻車魚有多久歷史了,實在有點不可考。總之,翻車魚這種平時只在深海裡慢慢游的大頭魚,到了花蓮一帶,因為海底地勢突然隆起與黑潮潮流作用,就會這樣把翻車魚跟各種迴游魚類一併推到定置漁網裡,讓漁民莫名其妙多了一些漁獲。
因為長相可愛卻又奇怪,加上皮膚上佈滿粗糙寄生蟲,以前的花蓮人不愛吃翻車魚肉,只嗜吃翻車魚腸,也就是所謂的「龍腸」,也因此,常有漁民就這樣在海上現場剖開翻車魚肚,取出龍腸,再把垂死翻車魚丟回海中。
雖然剖肚取腸相當殘忍,但因為不是刻意捕抓,加上翻車魚並未面臨存亡危機,卻也一直沒有受到譴責或重視。隨著觀光業興起,隨著花蓮縣政府看到屏東黑鮪魚觀光季的成功,翻車魚也因此被拱上舞台成為主角。
要成為主角,取個好名字就變得很重要。雖然翻車魚這名字很可愛,但因為擔心有人忌諱「吃完回去就翻車」,也因此,經過票選,花蓮縣政府決定幫翻車魚重新取名叫做「曼波魚」,而儘管一年四季都有翻車魚,但4、5月間產量特多,因此,花蓮縣政府也從近兩年開始,每到4、5月間就會積極辦理「曼波魚季」。
成為「曼波魚季」主角的翻車魚,或許不會因此而欣喜。在以前,因為沒有刻意捕抓,翻車魚每年產量大約只有2千隻,隨著成為主角,隨著「曼波美味」一再被報導,雖然花蓮人都說沒有刻意捕抓,但2003年一整年產量還是突然暴增到1萬6千隻,這多出的1萬多隻從哪來?會不會對族群數量產生大影響,沒有人知道。
翻在海面上曬寄生蟲
在七星潭定置漁網放置處海邊,我看著翻車魚,看著那個傻傻笑容,真是感覺又歡喜,又心疼。
翻車魚正式名稱叫作「翻車魨」,學名很可愛,叫做「Mola Mola」,長相也很可愛,很像只有一個頭外加兩個小翅膀,因此外國人例如德國就將之稱為「游泳的頭」。在花蓮,則是因為漁民看到牠常常就這樣翻躺在水面上曬肚子,因此把牠叫做翻車魚。
其實不能責備翻車魚喜歡翻車曬太陽,畢竟他們身上真的很多寄生蟲。曾經來過台灣、專門研究翻車魚的漂亮海洋生物學家「提爾妮˙提斯」研究指出,翻車魚身上至少有著50個屬的寄生蟲,讓翻車魚的身體就像個漂浮的自助餐檯﹔而這些寄生蟲除了寄生在上頭為翻車魚帶來各式各樣色彩外,也讓翻車魚皮膚變得相當粗糙會刮人﹔曬曬太陽,或許翻車魚會舒服一點吧!(圖/帶著傻傻笑容跟滿身寄生蟲的翻車魚。)
翻車魚大約可以長到2公尺長、1800公斤重,算是相當大型的魚類,有趣的是,牠們的嘴巴小得就像日本藝妓,圓圓一小個輕輕糾著,帶著淺淺的笑意,小小嘴,平常除了吃點軟軟水母外,別的東西也吃不太進去。正因為長得可愛風趣,翻車魚也經常成為漫畫卡通中的構想來源。
儘管身體很大,但翻車魚真的沒有什麼血。在港邊,漁民拿起魚刀,輕輕砍去翻車魚兩邊翅膀,接著剖開肚子,取出龍腸,再把身體慢慢分解,這整個過程,翻車魚幾乎都不流血,潔白的魚肉,從頭到尾就一直維持著這樣的潔白,這種堅持不流血的堅毅,跟花枝章魚有點像。
漁民們都說,翻車魚的魚肉很好吃,脆脆的,而且有很多膠質。我不太懂的是,怎麼以前漁民不愛吃的魚,現在為了觀光就突然成了人間美味,大家都說好吃?
儘管心疼翻車魚,這一天,我還是吃了兩小塊炒曼波魚肉,好吃嗎?嗯!脆脆的,是還不錯。只是,在這樣的海鮮文化中,還是難免會思考,難道翻車魚就只能吃?難道曼波魚季,就只是找大家一起來吃曼波魚?
發展生態觀光 有多好!
花蓮有種相當知名的「網室豬」,這種週遭都有網子跟水池隔離的超級健康豬,因為完全不打疫苗、環境乾淨、吃得又清淡,因此總是白白胖胖、健康與美味都相當受肯定。這樣一頭豬,如果拿來吃,每頭大約可以賣到6500元,比一般的豬貴上好幾成,不過,花蓮人有個新計劃,就是目前正與
URL: http://www.ettoday.com.tw/2004/04/05/153-1611230.htm
來去花蓮�一顆游泳的頭… 翻車魚的憂愁
2004/04/05 11:08
文˙攝影�陳志東
雖然長得很不一樣,翻車魚卻跟黑鮪魚有著一個共通點,就是「即使死到臨頭,臉上還是掛著傻傻的笑容」。看著翻車魚的笑容,看著一旁的翻車魚(曼波魚)觀光季海報,心裡突然覺得很憂愁。憂愁的是,儘管台灣是個海島,但是我們卻沒有發展出永續的海洋文化,倒是海鮮文化發展的很過頭。
到底花蓮人捕翻車魚有多久歷史了,實在有點不可考。總之,翻車魚這種平時只在深海裡慢慢游的大頭魚,到了花蓮一帶,因為海底地勢突然隆起與黑潮潮流作用,就會這樣把翻車魚跟各種迴游魚類一併推到定置漁網裡,讓漁民莫名其妙多了一些漁獲。
因為長相可愛卻又奇怪,加上皮膚上佈滿粗糙寄生蟲,以前的花蓮人不愛吃翻車魚肉,只嗜吃翻車魚腸,也就是所謂的「龍腸」,也因此,常有漁民就這樣在海上現場剖開翻車魚肚,取出龍腸,再把垂死翻車魚丟回海中。
雖然剖肚取腸相當殘忍,但因為不是刻意捕抓,加上翻車魚並未面臨存亡危機,卻也一直沒有受到譴責或重視。隨著觀光業興起,隨著花蓮縣政府看到屏東黑鮪魚觀光季的成功,翻車魚也因此被拱上舞台成為主角。
要成為主角,取個好名字就變得很重要。雖然翻車魚這名字很可愛,但因為擔心有人忌諱「吃完回去就翻車」,也因此,經過票選,花蓮縣政府決定幫翻車魚重新取名叫做「曼波魚」,而儘管一年四季都有翻車魚,但4、5月間產量特多,因此,花蓮縣政府也從近兩年開始,每到4、5月間就會積極辦理「曼波魚季」。
成為「曼波魚季」主角的翻車魚,或許不會因此而欣喜。在以前,因為沒有刻意捕抓,翻車魚每年產量大約只有2千隻,隨著成為主角,隨著「曼波美味」一再被報導,雖然花蓮人都說沒有刻意捕抓,但2003年一整年產量還是突然暴增到1萬6千隻,這多出的1萬多隻從哪來?會不會對族群數量產生大影響,沒有人知道。
翻在海面上曬寄生蟲
在七星潭定置漁網放置處海邊,我看著翻車魚,看著那個傻傻笑容,真是感覺又歡喜,又心疼。
翻車魚正式名稱叫作「翻車魨」,學名很可愛,叫做「Mola Mola」,長相也很可愛,很像只有一個頭外加兩個小翅膀,因此外國人例如德國就將之稱為「游泳的頭」。在花蓮,則是因為漁民看到牠常常就這樣翻躺在水面上曬肚子,因此把牠叫做翻車魚。
其實不能責備翻車魚喜歡翻車曬太陽,畢竟他們身上真的很多寄生蟲。曾經來過台灣、專門研究翻車魚的漂亮海洋生物學家「提爾妮˙提斯」研究指出,翻車魚身上至少有著50個屬的寄生蟲,讓翻車魚的身體就像個漂浮的自助餐檯﹔而這些寄生蟲除了寄生在上頭為翻車魚帶來各式各樣色彩外,也讓翻車魚皮膚變得相當粗糙會刮人﹔曬曬太陽,或許翻車魚會舒服一點吧!(圖/帶著傻傻笑容跟滿身寄生蟲的翻車魚。)
翻車魚大約可以長到2公尺長、1800公斤重,算是相當大型的魚類,有趣的是,牠們的嘴巴小得就像日本藝妓,圓圓一小個輕輕糾著,帶著淺淺的笑意,小小嘴,平常除了吃點軟軟水母外,別的東西也吃不太進去。正因為長得可愛風趣,翻車魚也經常成為漫畫卡通中的構想來源。
儘管身體很大,但翻車魚真的沒有什麼血。在港邊,漁民拿起魚刀,輕輕砍去翻車魚兩邊翅膀,接著剖開肚子,取出龍腸,再把身體慢慢分解,這整個過程,翻車魚幾乎都不流血,潔白的魚肉,從頭到尾就一直維持著這樣的潔白,這種堅持不流血的堅毅,跟花枝章魚有點像。
漁民們都說,翻車魚的魚肉很好吃,脆脆的,而且有很多膠質。我不太懂的是,怎麼以前漁民不愛吃的魚,現在為了觀光就突然成了人間美味,大家都說好吃?
儘管心疼翻車魚,這一天,我還是吃了兩小塊炒曼波魚肉,好吃嗎?嗯!脆脆的,是還不錯。只是,在這樣的海鮮文化中,還是難免會思考,難道翻車魚就只能吃?難道曼波魚季,就只是找大家一起來吃曼波魚?
發展生態觀光 有多好!
花蓮有種相當知名的「網室豬」,這種週遭都有網子跟水池隔離的超級健康豬,因為完全不打疫苗、環境乾淨、吃得又清淡,因此總是白白胖胖、健康與美味都相當受肯定。這樣一頭豬,如果拿來吃,每頭大約可以賣到6500元,比一般的豬貴上好幾成,不過,花蓮人有個新計劃,就是目前正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