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退休後千萬別想不開啊..... 讓小弟來補充一下...
活體利潤真的很難抓, 產地價格是一回事, 整批魚一下飛機, 對水下缸利潤就開始往下掉,
這不只是滯銷就賠本出清可以解決的, 死魚 & 故障魚價格=0, 成本還是在,
魚狀況不佳也就罷了, 偏偏多數死亡原因是狀況太好, 魚太兇將其他魚咬死, 照顧一缸魚都很難避免強欺弱, 大欺小的現象, 何況同時間要控管百種與上千隻個體, 每隻個性又稍微有差異, 最好的方法就是都單獨隔離, 這就牽涉到庫存場地多大, 單價低的魚單獨隔離成本非常高, 而且更大的場子往往會進更多的貨來攤提運費和報關成本, 中間的平衡, 跟釣魚一樣, 都在每次揮棒落空的錯誤中學習.
所以聰明的大盤都在近貨當天要水管把魚分走, 差價先入袋為安, 但不是我在為進口同業說話, 要零庫存全批發, 利潤只能抓三成, 魚先出, 再跟水管月結, 水管經營不善倒帳的機率高, 進口商只能以高進貨頻率來拉高當月營收。喔, 還有, 別忘了跟國外做生意, 多半貨款要預付, 錢先匯出, 三天後入國外帳戶, 備貨5-14天, 進口批發到跟水管收款已經過了一個半月, 現金會尬的很緊。另外, 聰明的國外魚場多半不會出到貨款的全額, 畢竟天然採集的魚種哪能100%保證(收錢的PI和出貨後的invoice永遠不符合), 匯了3000美金, 出2500, 留一些款項在, 下次還會再跟他訂~但這差異的500USD就吃掉了大半批發這票魚的利潤, 一票復一票, 永遠留一些貨款在國外供應商那裡...
另外一個聰明的辦法就是同時批發與零售, 甚至把批發價來當零售價, 但求剛進口的魚當天賣完, 討消費者開心卻得罪衣食父母水管, 邊合作邊幹醮, 最後水管經營不下去倒帳跑路, 或進口商生氣斷貨讓水管開不下去, 核算後還發現互欠了好幾筆貨款... 雙方都沒賺到錢, 而且雙方都被罵的不是人...
最笨的才是直接零售, 化簡為繁, 帳面利潤最高, 但那只是下飛機的那一當下的"瞬間獲利", 爽三分鐘, 看得到摸不到, 隨著庫存天數增長, 庫存營運的水電交通成本提高(一缸電費就唉唉叫, 何況是整個魚場的維生系統), 魚隻互咬受傷, 生病死亡, 跳缸夾死, 進冰庫或沖馬桶, 都是成本, 隨時會讓一票魚的利潤低到見骨。
會做這行都是魚癡, 別提進貨的操勞, 操心更甚, 魚種繁多時整個心都懸在那邊, 狀況不佳時焦慮到茶不思飯不想, 跟生命有關的最沉重, 完售後賠不賠錢已經是其次, 認識國外做進口魚的同業, 年過50後多半會轉用品或自創品牌, 活體, 是年輕人在拼的...
言歸正傳, 香港以貿易起家, 人人會商業談判, 人人說一口好英文, 航線多, 運費低, 免關稅, 敢衝敢拼, 因此絕對拿得到最低的進貨成本, 還可以再轉賣到廣州/上海/北京/台灣來, 因為店鋪擠, 競爭眾, 成本高, 所以絕不能讓每個來逛的空手而回, 店裡隨時要有多樣而精采的魚種, 需要密集大量進貨(是進口整票, 不只是抓幾隻魚回來而已), 成本加幾塊賣出, 進貨前就廣發廣告通知玩家來逛, 不留隔夜, (奇怪的是香港他們只做到晚上七八點就關門, 白天逛通菜街的都是翹班的嗎??) 要跑得這麼快, 最大的誘因就是低價。
墨西哥/貝里斯/南太平洋諸島, 很多航班只有飛香港, 不到台灣, 直飛航班運費低, 且魚價格更低, 邁阿密女王6-8''就是show size, 更大的禁止出口, 一樣價格一樣的包裝, 收到6''女王簡直吐血, 成本比售價高, 但貝里斯女王可以比邁阿密大(8-11''), 重點是貝里斯的物價比邁阿密更便宜(以我手頭的報價表, 貝里斯女王產地價是邁阿密女王的1/3 !!! 而且大2''), 所以, 撇開削價競爭不談, 光航線差很多, 就真的差很多!
小張大辛苦啦!!
小弟唯一不認同的是香港人一口流利英文...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