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sirius 🏆🏅🏅🏅 金幣 20 2012/06/15 #25 peace880 說: 謝謝chrissirius大指導: 剛補測NO2:在最低值(與上次相同) 等爆藻告一個段落(怎麼區分...段落?) PS.我覺得我的'綠色藻"....沒有大家的鮮綠,我的是"微黃的綠"... 不知跟燈有無關係(我的燈:一般2尺20W太陽燈、2顆飛利浦螺旋白光燈泡,約70W...對應85L水) 按一下展開…… 個人的判斷方式是 藻類增長的速度開始減緩甚至停滯,然後有部分開始退去
peace880 說: 謝謝chrissirius大指導: 剛補測NO2:在最低值(與上次相同) 等爆藻告一個段落(怎麼區分...段落?) PS.我覺得我的'綠色藻"....沒有大家的鮮綠,我的是"微黃的綠"... 不知跟燈有無關係(我的燈:一般2尺20W太陽燈、2顆飛利浦螺旋白光燈泡,約70W...對應85L水) 按一下展開…… 個人的判斷方式是 藻類增長的速度開始減緩甚至停滯,然後有部分開始退去
Kios 🏅🏅🏅 金幣 28 2012/06/16 #27 原圖連結(Large Size Image) 拍攝資訊(EXIF) ...請問:目前狀況是好是壞? PS.先謝謝各位前輩的指教[/QUOTE] 恕刪 比較一下小弟當初爆藻的"慘況" 個人覺得,厚砂應該有一定的穩定度了 只是石頭看起來是咕咾石,建議與水全換過, 造流需加強(防止紅泥藻再現),再等一個月應該會改善了 如果底砂表層變得很髒很看不下去,不要手動翻攪喔 放一些翻砂生物就清潔溜溜了
原圖連結(Large Size Image) 拍攝資訊(EXIF) ...請問:目前狀況是好是壞? PS.先謝謝各位前輩的指教[/QUOTE] 恕刪 比較一下小弟當初爆藻的"慘況" 個人覺得,厚砂應該有一定的穩定度了 只是石頭看起來是咕咾石,建議與水全換過, 造流需加強(防止紅泥藻再現),再等一個月應該會改善了 如果底砂表層變得很髒很看不下去,不要手動翻攪喔 放一些翻砂生物就清潔溜溜了
peace880 🔰 金幣 0 2012/06/16 #29 Kios 說: 原圖連結(Large Size Image) 拍攝資訊(EXIF) ...請問:目前狀況是好是壞? PS.先謝謝各位前輩的指教 按一下展開…… 恕刪 比較一下小弟當初爆藻的"慘況" 個人覺得,厚砂應該有一定的穩定度了 只是石頭看起來是咕咾石,建議與水全換過, 造流需加強(防止紅泥藻再現),再等一個月應該會改善了 如果底砂表層變得很髒很看不下去,不要手動翻攪喔 放一些翻砂生物就清潔溜溜了[/QUOTE] 謝謝Kios大的指導: 換活石、水、加強造流、翻砂生物...約再一個月。
Kios 說: 原圖連結(Large Size Image) 拍攝資訊(EXIF) ...請問:目前狀況是好是壞? PS.先謝謝各位前輩的指教 按一下展開…… 恕刪 比較一下小弟當初爆藻的"慘況" 個人覺得,厚砂應該有一定的穩定度了 只是石頭看起來是咕咾石,建議與水全換過, 造流需加強(防止紅泥藻再現),再等一個月應該會改善了 如果底砂表層變得很髒很看不下去,不要手動翻攪喔 放一些翻砂生物就清潔溜溜了[/QUOTE] 謝謝Kios大的指導: 換活石、水、加強造流、翻砂生物...約再一個月。
peace880 🔰 金幣 0 2012/06/16 #30 l047825 說: 改善很多了,先不開燈,還不適合放生物 按一下展開…… 謝謝 l047825 大指導: 關燈...(有道理喔,植物需要光,生長過度先減光...) 妙~
J_H 🏅🏅🔰 金幣 0 2012/06/17 #33 看了你的缸子及設備, 用圓筒養魚很吃力的喔, 要勤換水不然缸子的系統會很不穩, 圓筒內的消化菌不多(處理污染源有限), 蛋白強不強倒是其次(影響你能養多少魚), 你既然喜歡野採,建議改成FO 建議重新來過,不要設底沙,增加缸內的造流, 若可以改成底濾,找附近的魚友要使用過的白棉及濾材, 請附近的魚友幫忙可以使你少走很多冤望路, 活沙系統要能運作至少需一年(魚友的經驗), 除非你潛到20M深的海底取活沙這樣可以縮短時間。 參考喽~
看了你的缸子及設備, 用圓筒養魚很吃力的喔, 要勤換水不然缸子的系統會很不穩, 圓筒內的消化菌不多(處理污染源有限), 蛋白強不強倒是其次(影響你能養多少魚), 你既然喜歡野採,建議改成FO 建議重新來過,不要設底沙,增加缸內的造流, 若可以改成底濾,找附近的魚友要使用過的白棉及濾材, 請附近的魚友幫忙可以使你少走很多冤望路, 活沙系統要能運作至少需一年(魚友的經驗), 除非你潛到20M深的海底取活沙這樣可以縮短時間。 參考喽~
e49662002 🏅🏅🏅 金幣 626 2012/06/17 #34 去跟前輩拿一些舊海綿來放,最好是軟體缸的,系統建立會比較快。 養水初期就這樣,已經是一個警訊瞜!很難想像後面放魚後會如何,才會建議您換一個效能好一點的蛋白,至少一部分的有機質,可以先被蛋白帶走,紅泥藻的數量可以獲得控制。
去跟前輩拿一些舊海綿來放,最好是軟體缸的,系統建立會比較快。 養水初期就這樣,已經是一個警訊瞜!很難想像後面放魚後會如何,才會建議您換一個效能好一點的蛋白,至少一部分的有機質,可以先被蛋白帶走,紅泥藻的數量可以獲得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