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差也to 河馬大:
生物養殖的密度那更是淡海水的觀念一致,缸內系統的完整決定飼養密度。
海水缸生物,由於無脊椎動物也是主軸之一,因此低營養鹽也是訴求的重點
你若一味地強調硝化能力的強大,則必須花更多精神去將耗氧硝化菌的最終產物移除(NO3)
既然你有提到微量元素,想必你也朝有無脊椎動物的混養方向走。
有軟體的海水缸,硝化能力是要“夠用”就好,不是越多越好
有軟體的海水缸,應該盡量做到粗蛋白還沒開始分解前就先移除掉,
這比事後想辦法化除NO3, PO4還簡單得多
因為飼養對象對水質要求不同
淡水缸對營養鹽非但不苛求,往往還要添加更多的肥料入缸
因此淡水與海水的設備雖可通用,但是飼主應該依最終需求的差異,來選擇該用哪種系統
往往看到新手一味地想沿用淡水的設備,只追求高效率的硝化系統,
卻在數週後來訴苦低等藻橫行,魚抵抗力差,軟體長不好等等
有些我只能點一下,說多了也會被人當作耳邊風
聽得懂的人就聽得進去,聽不懂的人我也不應該多廢話
常看到淡水高手以淡水缸的養殖密度,就想直接套用在海水缸,這是不建議的
海水魚之地盤比一般淡水魚廣得多了
還是那句話,要養海水,先把你所知的淡水觀念放一邊,
我所知養海水的前輩,幾乎也都是從淡水走過來的
觀念的重新建立,這樣雖不能說你一定會成功,
但至少其餘九成的人都是這樣做的時候,應該有其一定的道理
大家都是一路繳學費走過來的,前人繳多一些,也期望後人可以少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