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es

🔰
金幣
0
鵝是台灣最常見的家禽之一,王永慶因為養鵝的經驗發展出一套獨特的「瘦鵝理論」,這套理論也是他給年輕人的第三堂課。

家禽的生命力

  一九四一年前後,台灣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飼養雞、鴨、鵝等家禽,並用吃剩的食物和雜糧來餵養。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緣故(當時台灣為日本的殖民地),物資極端匱乏,鄉村也嚴重缺糧,人都吃不飽了,當然也沒有剩餘食物和雜糧可飼養家畜,只好讓牠們在野外覓食,吃野菜和野草。

  一般說來,農村飼養的鵝,在正常餵食之下,大約四個月就有五、六斤重;可是,當時一般人家飼養的鵝,由於只吃野菜和野草, 四個月下來,瘦得皮包骨,每隻都只有兩斤重。

  看到這些瘦弱不堪、價值偏低的鵝群,王永慶心中盤算著:「兩斤重的鵝可說毫無用處,假如我能動腦設法找到鵝飼料的話,養鵝的難題必定迎刃而解。」

  根據他的觀察與分析,當時農村採收高麗菜之後,都把菜根和外面一兩層的粗葉丟棄在菜園裡,而這些被丟棄的菜根和粗葉正是鵝的飼料,可是一般人並沒有察覺到。

  於是,王永慶雇人到四處的菜園撿回菜根和粗葉,再向「共精共販」的統一碾米廠買回廉價的碎米和稻殼。把菜根和粗葉切碎,混合碎米與稻殼,就製成絕佳的鵝飼料。

  接著,王永慶到處向農家搜購瘦鵝,農家見到養不肥大的瘦鵝竟有人搜購,正是求之不得。王永慶把四處搜購來的瘦鵝集中起來,並用自製的飼料餵食。瘦鵝飽受飢餓的折磨,看到食物就拚命吞食,一直到喉嚨塞滿了飼料才暫時停下來;幾個小時之後,等胃裡的食物消化完畢,立刻又狼吞虎嚥一番。

  每天如此周而復始,原本只有兩斤重的瘦鵝,經過王永慶兩個月的飼養之後,重量高達七、八斤,非常肥大。究其緣故,因為瘦鵝具有強韌的生命力,不但胃口奇佳,而且消化力特強,所以只要有食物吃,立刻就肥大起來。

如此,養魚用此法是否可行:em06:
 
意思是說先讓魚吃不飽變很瘦,再大量餵飼料?
這方法好像在許多馴餌期的魚都經歷過,尤其
是比較難搞的魚,就算成功了好像也沒比較韌
命.
 
對噢,沒有考慮到是食用壽命不長的問題...
目前正在實驗中,本來是少量三餐+宵夜的方式,有幾隻養不大,有幾隻又大的特別快
 
這真的要推一下"柴魚博物館"裡面展示缸的魚比肥的,從沒有見過哪邊有這麼肥的啦........比水族館剛到的魚肥1.5~2倍應該有...
 
這真的要推一下"柴魚博物館"裡面展示缸的魚比肥的,從沒有見過哪邊有這麼肥的啦........比水族館剛到的魚肥1.5~2倍應該有...
之前在那看到一隻六線龍
真的好大隻喔
約是一般市面上的2倍大
不知道現在還在不在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