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用了兩隻骨做為試水用
一隻不知名 不管白天晚上都出毛(晚上較長)
一隻紅龍 白天出毛較為稀疏(非常稀疏) 一到晚上整個爆毛到嚇人
以前都以為白天不出毛是因為我有小型蓋刺科的魚在騷擾
但現在沒有這些魚 依舊像以前一樣 白天不出晚上出
還是紅龍比較"畏光"?
請大大們釋疑?
老王大, 請問又經過了幾年的淬煉, 這題您有解答嗎?
我的缸最近讓硬骨比例開始增加, 發現不少硬骨白天都只露一點毛, 但晚上熄燈後毛才全部跑出來,
除了鳥巢是白天也大出毛外, 其它都是這樣(綠長支, 綠眼紅龍, NANA, 紅Digi), 這是跟品種特性相關?
亦或是缸內有隻到觸啄食的火焰神仙造成, 還是其實兩種原因都有影響?
說一下最近觀察到的心得,出毛應該有分兩種,一種是白天看得到的毛,也有人叫水螅體,比較短,有色,很多品種的骨都可以在杯口看到成圓狀排列這種毛,我缸內有些品種,在夜間可以觀察到這個短毛會縮一點,白天則比較盛開,有點像花朵的感覺。
另一種是從杯口正中央伸出來的,一個杯口只有一到三根不等,夜晚時會伸得很長,白天比較縮,甚至完全不出現。不過魚鱗好像是一整天都伸在外面,另外有些骨我觀察不到這種透明長毛,像鐵牛、DG之類的就找不到。
這兩種毛功能應該不同,根據我曾經看到的一張珊瑚蟲構造圖(現在找不到了),短毛上有共生藻,而且白天開比較長,我想應該和共生藻行光合作用的機制有關,也許是幫助光合作用。
另一種都是無色或透明的,夜間無光時會伸很長,這個應該是用來捕食用。
下面這支骨是我缸子裡最明顯可以觀察到兩種不同毛的骨,中間那個透明短毛在夜間無光時,會伸長數倍,但我用手機拍不太出來:
所以我在想,討論出毛縮毛問題時,應該要區分這兩種毛的功能。理論上來說,我猜在光照足夠的狀態下,短毛會展開幫助光合作用,而營養鹽偏低時,晚上會伸出長觸手捕捉食物,增加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