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簡單的FO,獻醜了!
PH84_F_15_131029210606.JPG

PH84_F_15_131029210606_1.JPG

PH84_F_15_131029210606_2.JPG

PH84_F_15_131029210606_3.JPG
 
最後編輯:
大哥~~我還是看不太懂,沒洞孔的豎直向上,這意思是說有鋸口的要向下嗎??

可能說的不大清楚,那是兩種不同的管子,鋪底充水層內的是炭色PVC膠管,需要鋸坑讓水流入,企立的透明管子,只是上下灌通便可,經接騻底下的PVC膠管,用接著劑或玻璃膠密封好,便形成一個向上的出口,經氣泡緩引砂子底層的水向上溢出,便造成一個慢流過濾系統了.
 
大哥,我的意思是問鋸坑的管子是要朝上還是朝下?謝謝。
指的是坑口的部份。
 
大哥,我的意思是問鋸坑的管子是要朝上還是朝下?謝謝。
指的是坑口的部份。
橫向最容易讓水流通過進入,即是不要給砂層壓著.
 
謝謝您的解說,讓我對養魚又有一層更的了解,最近要新設一缸剛好可以模仿。
 
謝謝您的解說,讓我對養魚又有一層更的了解,最近要新設一缸剛好可以模仿。

不用客氣,其實這設置也參考過很多資料,最後實行至今經己四年有多,雖然十分穩定,還有可改進的地方,或等待大家多給些意見罷!
 
peter兄在下有一些淺見交流一下,如有想法不同的地方多包涵,我認為系統與水質也許是整個海水魚養殖最簡單的一個部分,但我發現整個論壇都把系統與水質看的太複雜,關於系統的部分,我覺得即使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砂濾法,經過一些時日也是能輕易的把氨降低到很低的安全水平,甚至底砂汙泥有沒有時常清理,都不是非常重要.....我作過太多次實驗了,氨的影響甚至低於緊迫造成的危害,我一直想在密度上尋求一些突破,並嘗試著大小魚混養,但實際上非常的困難,損失慘重,不斷的改變環境也是無法突破,只要魚一多都很容易嚇死,不然就是容易生病,我作過很多次實驗,只要是低密度,大小魚不要差太多,沒有很強勢的魚在裡面,即使放死魚在裡面任其腐爛讓水質感覺起來很糟糕,魚也不會怎樣,但只要密度一高,或者有幾隻強勢魚運動快速的魚在裡面,魚就會變的很緊張,幾天後必然會有魚損失...

從生理學的觀點來看,魚類除了視覺還有側腺系統感受水壓來分辨有沒有物體靠近,所以即使完全無光線魚類還是能對快速靠近的物體作出反應,甚至一些群游的魚也能在黑暗無光的環境下單靠側腺系統定位,保持與魚群間的固定距離,但珊瑚礁魚類幾乎都不會群游大多獨立行動,牠們天生就不喜歡與別的魚太靠近,所以新魚一到了新環境對周遭環境的魚類都會緊張兮兮的,一緊迫不是急慢性休克就是生病死亡.

以前我判斷錯誤,我以為氨造成的影響會超越緊迫,但我曾經分別用1ppm,與0ppm的氨環境分別放新魚,0ppm的環境魚放的比較多且開燈,1ppm則不開燈僅靠室內光,連續兩次實驗新魚都是0ppm24小時內馬上出現幾隻魚出血性敗血症死亡,但1ppm氨環境內的魚全數存活....

新魚除非長時間馴養適應環境,不然馬上投入魚群中的死亡率真的超高的.魚的死亡甚至完全無外表病徵,整隻漂漂亮亮的死去....
 
peter兄在下有一些淺見交流一下,如有想法不同的地方多包涵,我認為系統與水質也許是整個海水魚養殖最簡單的一個部分,但我發現整個論壇都把系統與水質看的太複雜,關於系統的部分,我覺得即使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砂濾法,經過一些時日也是能輕易的把氨降低到很低的安全水平,甚至底砂汙泥有沒有時常清理,都不是非常重要.....我作過太多次實驗了,氨的影響甚至低於緊迫造成的危害,我一直想在密度上尋求一些突破,並嘗試著大小魚混養,但實際上非常的困難,損失慘重,不斷的改變環境也是無法突破,只要魚一多都很容易嚇死,不然就是容易生病,我作過很多次實驗,只要是低密度,大小魚不要差太多,沒有很強勢的魚在裡面,即使放死魚在裡面任其腐爛讓水質感覺起來很糟糕,魚也不會怎樣,但只要密度一高,或者有幾隻強勢魚運動快速的魚在裡面,魚就會變的很緊張,幾天後必然會有魚損失...

從生理學的觀點來看,魚類除了視覺還有側腺系統感受水壓來分辨有沒有物體靠近,所以即使完全無光線魚類還是能對快速靠近的物體作出反應,甚至一些群游的魚也能在黑暗無光的環境下單靠側腺系統定位,保持與魚群間的固定距離,但珊瑚礁魚類幾乎都不會群游大多獨立行動,牠們天生就不喜歡與別的魚太靠近,所以新魚一到了新環境對周遭環境的魚類都會緊張兮兮的,一緊迫不是急慢性休克就是生病死亡.

以前我判斷錯誤,我以為氨造成的影響會超越緊迫,但我曾經分別用1ppm,與0ppm的氨環境分別放新魚,0ppm的環境魚放的比較多且開燈,1ppm則不開燈僅靠室內光,連續兩次實驗新魚都是0ppm24小時內馬上出現幾隻魚出血性敗血症死亡,但1ppm氨環境內的魚全數存活....

新魚除非長時間馴養適應環境,不然馬上投入魚群中的死亡率真的超高的.魚的死亡甚至完全無外表病徵,整隻漂漂亮亮的死去....
赤子兄,你的觀察十分入微,分析亦很準確,更以不撓的精神,不斷探究真相,給魚友解開不少疑團,實是大眾之福,沒錯對原本生活於海洋裡的魚兒來說,一下子改變生活環境,飲食習慣,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緊迫對新魚來說影響的確很大,所以大家都有自己一套引進新魚的處理方法,令魚兒適應環境,訓餌進食,我一向的做法,是於同一缸子,用膠箕將新魚篩起在水面,跟著以不同食物誘食.
新魚發現的出血性敗血症,是偶而有之,但不肯定是與緊迫有關,因為過去經驗所得這種情況只會發生於少數蝶魚身上,其他品種的魚類,甚少有這現象,此外曾經於同一魚店進同一品種的蝶魚,如黃斜紋之類的弱魚,敗血症只會發生在個別魚隻身上,同一選魚標準,處理方法,但結果就是不同,最近我有想過改進一下進新魚的處理程序,以減少這類事件的發生.
又氨含量上升,不單只對新魚而言,就是舊魚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問題是中毒的深淺而已,數月前的氨事故,令多隻新舊不同種類的魚兒,相繼收口,甚而死亡,其後經整理調節才安定下來.
 
Peter大,請問你的黃火箭會吃顆粒了嗎? 我的黃火箭訓餌超久的,目前只吃生食混飼料。
 
Peter大,請問你的黃火箭會吃顆粒了嗎? 我的黃火箭訓餌超久的,目前只吃生食混飼料。
在膠格外的黃火箭甚麼都愛吃,訓餌不太難,一般只吃生餌的蝶魚會放在圍欄內,現時還剩下冬瓜、天皇蝶和黃斜紋,早幾天,因為雲蝶和啡刀以懂吃顆粒,一起放到外面去了.

PH84_F_15_131205194024.JPG

PH84_F_15_131205194024_1.JPG
 
P大請教您的底砂鋪設多厚? 幾公分,有分粗細砂層嗎?
我是想更清楚了解這樣底砂系統組成,謝謝。
 

相似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