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情況我看過很多次了

1. 有人下銅藥沒事,有人下銅藥卻出事
2. 有人下0.5ppm沒事,有人下0.25ppm就收口了
3. 兩年前檢疫沒事,兩年後進魚太快,下同樣的劑量,連藍倒吊都出事
4. 有人檸檬酸銅直接倒入底缸沒事,有人慢慢滴卻出事
5. 第一次下銅藥幾乎都出事,後來下銅藥就沒事,一定是後來比較細心???


以上廢話完了,我自己的方法並正常的下銅藥方法
沒有實際實驗依據,覺得虎爛的話,請勿繼續看下去
---------------------------------------------------

也許想法是錯的,但至少這樣下,幾乎沒遇到銅中毒
(現在檢疫缸剛好也有黃三角,檸檬酸銅直接用吸管取了,就加到背濾,黃三角一樣衝顆力)


我相信,任何的有毒物質
只要劑量不要太高,魚本身會有自己的防禦機制

毒魚的氰化物(CN-),在濃度不要太高時,魚可以轉換成SCN-,變成毒性弱的物質
銅離子,對於也是毒性物質,因此魚需要時間(就像久沒喝牛奶一樣),大約3-5天
產生金屬硫蛋白來保護自己

因此我自己的下法改為
使用檸檬酸銅
一開始七天內,每天下0.05ppm(甚至前三天可以改下0.025ppm),一星期後,大約只下了0.35ppm
之後測水中實際銅離子濃度,不急的話,慢慢拉到水中實際濃度為0.25ppm
(至於要花多久的時間拉到0.25ppm,看你的耐心,我大概還會在花一個星期)

之後,保持水中銅離子濃度為0.20~0.25ppm,一個星期
(銅離子會沈的話,每天測,不會沈的話三天測一次就好了,濃度不足的話,再補)
期間順便下福馬林,順便打氣,就檢疫完成了
這個作法連大小白點都可以殺

缺點為
1. 時間拖很長,不適合已中標的魚(中標的魚,需用另一個方法)
2. 需要用到精準的銅試劑(我自己是用最小刻度為0.01ppm的試劑)

如果以上推論正確的話,就可以解釋我上面po的疑問了


1. 有人下銅藥沒事,有人下銅藥卻出事
(慢慢接下去看)
2. 有人下0.5ppm沒事,有人下0.25ppm就收口了
(因為下0.5ppm的人,之前可能有下過銅藥,而下0.25ppm是第一次下)
3. 兩年前檢疫沒事,兩年後進魚太快,下同樣的劑量,連藍倒吊都出事
(就像喝牛奶一樣,兩年沒喝了,遇到銅離子,防禦機制無法一下子啟動)
4. 有人檸檬酸銅直接倒入底缸沒事,有人慢慢滴卻出事
(因為倒銅離子的那個人,隔一陣子就會倒,魚自然有防禦機制,就算新進的魚也會間接受到保護)
5. 第一次下銅藥幾乎都出事,後來下銅藥就沒事,一定是後來比較細心???
(因為後來下,已是多天後,魚已有防禦機制了)

專業~~~~~:em01:

能夠把經驗 靠感覺的想法 不太好表達的事情 解釋的這麼有邏輯 實在很不簡單:em03:

大大應該實驗不少 可能不小心也死過些魚 才能有如此的歸納:em02:
 

相似主題